以後還會出現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嗎?

weiyiserg


比肩甚至超越李白杜甫的詩人,肯定會再出現的。

郭沫若先生在魯迅先生逝世後曾經這樣評價他,“魯迅之前沒有魯迅,魯迅之後會有無數個魯迅”。同樣,李杜之前沒有李杜,李杜之後會出現無數個李杜。

我是一個樂觀歷史主義者,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後來者總是要超越前人。不用說現在,即使是距離唐朝不遠的宋朝,蘇軾就被公認超越李白了。當時仁宗皇帝問滿朝大臣,大家認為水可以比肩李白?大家一致看向了蘇軾。仁宗皇帝說,蘇軾才情比肩李白,但學識卻早已遠超李白了。

宋朝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圖書典籍遠遠超過唐朝,文人的讀書量也遠超唐朝。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實際上讀書對於學識的提升效率遠遠高於行路。正因如此,蘇軾的讀書量遠遠高於李白,學識也遠遠高於李白。這就是科技對文化帶來的動力。

歷史發展到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圖書更是遠遠超過宋朝,我們讀過的經典著作也遠遠超過宋朝,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機會讀到國外詩人的作品。這都是唐宋時期無法想象的資源。

李白杜甫是天生的詩人,可惜他們生在一千年前的唐朝。現在的小學生看過的書讀過的詩可能都快趕上他們了。

如果再出現那樣有天資的人,有現在的海量圖書資源加成幫助,一定可以超越李白杜甫!

其實毛主席郭沫若魯迅的詩詞造詣就已比肩李白杜甫蘇軾,毛主席詩詞大氣磅礴氣象萬千,郭沫若的詩詞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奇麗想象,魯迅先生的詩詞深刻批判社會。

借用李白的一句詩,“宣父尚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文化綜藝薈


問:以後還會出現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嗎?

答:永遠不可能再出現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了!以前沒有出現,以後更不會出現!

唐朝是一個讓人無比神往的時代:國泰民安,九州昇平,百貨雲集,物華天寶,思想開放,那是一個盛產優秀詩人的溫床,上承天時,下得地利,中匯仁和,最終飽學之士井噴……

不僅有大李杜,還有小李杜,初唐四傑,王孟、元白、高岑、宋沈、韓柳……

過去的詩人幾乎都是全才:除了不耕作種地以外,詩詞曲賦、琴棋書畫,天文地理、醫學占卜、星相堪輿、仙道禪宗……都有涉獵,而且都是有史可查,如李白會擊劍騎馬,蘇軾會看病開方(還會釀酒,烹飪……),邵雍會看相卜卦,趙孟頫會鑑賞古玩……

除了十年寒窗的苦讀,涉獵廣泛以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閱歷豐富。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們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李白仗劍走天涯,杜甫足跡半天下,

王維大漠笑圓月,李頎龜茲賞琵琶,

王翰鄯善飲美酒,岑參輪臺雪如花……

他們不僅行了萬里路,而且還喝了千杯酒。毫不誇張的說,唐詩可能有隻有一小半出自書房,大部分的詩作都是在旅行途中或者說酒桌之上吟誦出來的!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而現在的人分工精細,業有所專,加之閱歷不深,酒力難勝,所以再也出現不了比肩李杜的詩人了……

一家之言,承題戲說,不足為道……


楚襄蠻


以後還會出現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嗎?、

實勢造英雄,英雄造實勢,任何人物的出現,都和社會背景密不可分。詩聖,詩仙這樣的人物,肯定不會在出現了。李白經歷的是一個繁華的唐朝,一個文化繁榮的唐朝,一個萬國來朝的天國。杜甫則經歷過得的是唐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一步一步走向沒落。在這些時代背景下造就了這兩位偉大的詩人。

我們在討論會不會出現他們這樣人同時,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當前時代這些作家文人,他們雖不是詩聖,詩仙,但是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他們的影子,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魯迅,郭沫若,是那個戰火紛飛時代中華民族的李白,杜浦。

陳忠實,莫言,賈平凹,路瑤,柳青,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李白,杜浦。未來幾十年,也會出現未來幾十年的李白,杜浦。

隨著時間變化,人物在不斷的轉變,但是詩聖,詩仙的風骨,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永遠不會斷。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鄠邑趙權力


肯定不行!那個時代的古詩文天天日常生活都用“之乎者也”,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僅屬於他所處的時代,以後幾代同堂都不存在。這也是我們現代人難以理解《紅樓夢》的原因,親屬關係不再那麼複雜化了,還怎麼寫出來那樣的作品呢?

這個時代會有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以後會有後人評說最後的精品,並不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作品。因為曹雪芹的作品當時也不流行,達不到油印的標準,只是私底下有抄寫本。



燕子歸巢作家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我覺得已經不會出現詩詞興盛的社會景象了,更不會出現"大李杜"、"小李杜"這樣的人物。

(1)我們現在的寫作要求和古代封建社會有根本性的區別。詩詞是有格律的,在形式上注重聲韻和對仗,有很高的規範要求。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們現代的作文基本上都是白話文,只要把事情寫清楚,道理講明白,引證正確就行,作文體裁也多樣化,已沒有古詩詞的格律要求。

(2)詩詞創作的興衰和國家的教學大綱、學校的日常教學大有關係。像我這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生人,到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上學,老師要求的是會背誦古詩而不是教導我們去是如何作詩作詞。整個教學體系和目標不再以作詩作詞作為對學生的考核要求。雖然現在也有人在作些古詩詞,但要達到古代社會那種境界和水平,我估計很難有人。

(3)現代社會人際交流方式、氛圍和古代社會有本質上的區別。古詩詞以往是古代社會文人會友論道的主要方式,喝茶飲酒之時吟詩作對視為高雅之事。而現代社會是工業化大生產,人們工作生活節奏這麼快,實話說沒這個雅興也沒這個時間,當然更主要的是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作詩作詞的文學基礎。



週一文


世易時移,時移世異!萬年前,此代文明初生,其光輝燦爛,永耀後人。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其後華夏民族,經三皇五帝,歷夏商周秦,興漢唐之世,盛宋元明清,延綿五千餘年,成鑄中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黃帝一統華夏各族,成就炎黃子孫。其人問“可有與之比肩者?”

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兼滅六國,成就大一統之帝國。可比肩否!

漢武追匈奴於漠北,唐宗擊突厥於塞外,成就萬國來朝。可比肩否!

宋之富,元之廣,明清使之中華版圖江山永固。可比肩否!

以後的事,以後的人說!

歷史的長河中,千年也只是一瞬。

周之禮,至今沿用!《詩經》傳頌古今!孔孟之道,諸子百家,今人不離!唐詩宋詞,仍朗朗上口!

歷朝歷代,自有後人論前人。亦迸發感慨“後世之世,是否還能出現此人?”

說說李杜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現實主義詩人,生活在盛唐由盛轉衰的時代,其中感慨,今天的人是無法切身體會的。

貧或富,只是人生常態,平穩行進都可接受。但突然從景盛繁華到國破家敗,這個落差,又有幾人能夠承受!今天的人,又有幾人能夠理解!

杜甫成了後世人的“詩聖”!心懷國家,憂心社稷,悲天憫人!有大情懷!因此在詩中“成聖”!

李白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浪漫主義詩人,可以說生逢盛世,正得其時!只可惜仕途不順,時運不佳!唯有縱情山水,遊戲人間,灑脫不羈!“斗酒詩百篇,臣是酒中仙”!

李白成了後世人的“詩仙”!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亦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還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氣!

如此豪情灑脫之人,在詩中“成仙”!

以後還能出現此人否?

以後的事,又有何人能說清道明!霧裡看花罷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無須去計較後世是否還有“李杜”,也許有,亦或許已成絕唱!

相見不如懷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東霖Damagelee


李白號稱“詩仙”,杜甫號稱“詩聖”,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最喜歡的詞人是蘇軾。李白的詩豪放,大氣,充滿浪漫主義氣息,我也算是一個古典文學愛好者,雖然我寫的詩還達不到李白的水平,李白一直是我的偶像,標杆。

一個文人,想成為李白,杜甫樣的人物,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肚子裡要有足夠多的墨水才能揮出來墨。另一個是恰逢時運造英雄,文人作詩一般是非常高興的時候或者是非常抑鬱的時候,像我多屬於後者。

現代社會想再次出現李白,杜甫的人物已經很難。首先現代人的大腦內存已無法與古人完全匹配,其次現代人也無法複製古人的人生閱歷。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氣餒,我們無法再擁有李白,杜甫,我們還可以成為古文與現代文的大集成者。我最喜歡的一首詞是“青花瓷”,當然曲譜的也很好,在流行歌曲中很難再找到第二首可以與“青花瓷”媲美的歌詞。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期望的是能夠有更多類似的歌詞湧現,成就更多的經典歌曲,重新讓歌迷的神經蹦起來!





三門學問


沒有人能說得準。

李白和杜甫是大詩人沒錯,但是成就他們的卻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李白,盛唐浪漫主義詩人,渴望做官但卻與官場無緣,由於他的才華,官府特賜予他“賜金還鄉”的名譽,意思就是他只要沒錢了就可以去官府領官銀,也虧得當時是盛唐時期,人民富裕,才能給他這樣一個待遇,所以遠離官場的李白就開始了他浪跡天涯的生活,同樣,他的詩詞才賦被徹底激發出來了,創作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句。

杜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他前半生是一個富家子弟散漫詩人,後半生窮困潦倒,不斷被貶逃亡。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詩大多是大多是反映現實,和他的所見所聞有很大關係,最後他的結局也是客死他鄉。他的經歷就是他創作的源泉。

李白和杜甫跟我們所處時代不同,未來會不會出現像他們一樣的詩人還很難說,但是,要想成為他們那樣的詩人,必是滿腹經綸,才華卓絕之人。




狼堡裡的大灰狼


大唐之前不會,大唐之後更加不會。

在冗長的歷史進程中,閃耀的詩人不勝枚舉,可偏偏李白杜甫屹立巔峰,詩文廣為傳唱,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讓我們至今仰望。與其說,是他們選擇了詩歌作為抒情達意的體裁,不如說歷史選擇了他們。總有一些人成長、一些事的發生恰恰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必然會被歷史銘記。

說到李杜難再出,有很多的依據:

一、文化傳承的羸弱。近代的中華民族多災多難,很多的文化傳承物(書籍、器物、技藝)毀於戰火和浩劫,使我們對很多領域的認知相當薄弱甚至空白。文化傳承的斷代成為很難彌補的損失,我們賴以借鑑和瞻仰的前人風采消散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另,很久以來,很多人抱著“古不如今”的優越感,忽視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人為製造了古文化傳播的障礙。

二、文化土壤不復存在。現代社會人文素養(非學歷等量化指標)不如大唐 。我的意思不是說“今不如古”,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一方面,現代大部分作者,不可能拋開生存壓力和社會責任感寄情山水,潛心研究,所以精品難再;另一方面,受眾群體可供選擇的藝術形式豐富多樣,沒必要為了愉悅去斟酌艱澀的詩文。

三、時空的變遷。我們欣賞古人詩詞,嚐嚐陶醉於詩人營造的種種意境中。或飄逸婉約或慷慨悲歌或靈氣逼人,我們常感嘆詩人生活的多姿多彩或傳奇坎坷,但歷史、文化、政治 、經濟,絕難復刻,沒有相同的體驗來觸發人們的詩興。

四、歷史的必然。所謂詩必談盛唐,詞不離大宋。每個時代都必然有符合當代氣質與價值的文學體裁和敘述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學體裁會更加的多種多樣。現今社會,隨著科學的進步,將聲光電融於一體進行留存和傳播更為便捷,所承載的信息量也更為巨大。很難說視頻和其他影像是否會成為這個時代的高峰。


松葉主理


覺得很難再出現了,李白杜甫的詩歌能傳誦至今,備受關注和喜愛,跟當時的時局環境有分不開的關係,詩人在被貶升遷歸隱,甚至離別的場景下寫出的詩句非常的打動人心,讓後世讀者印象深刻,那個年代的詩人文人或多或少都會被排擠,因為受到現實生活的影響,由心而發,李白杜甫的詩句多有不得志的意味,李白更是以豪放瀟灑為寫詩的意境,所以二人的這種風格在當代社會下很難再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