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

引子

當下全民的抗疫戰爭己經處於全面反攻階段,這場戰爭己經勝利在望。

一個多月來疫情的反覆、徘徊與起伏不定,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隨著圖表,隨著曲線或喜或悲。但正如我們面對任何困難,經歷了一次次磨難,經受一次次考驗,萬眾一心,共克艱難,必然會取得抗疫的勝利,這是毫無疑問的。看這幾條曲線都己經拐頭向下。在世界抗疫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國家卻走出了一個獨立的走勢,即將驅散陰霾,迎來了勝利的曙光,這與廣大人民的付出與犧牲分不開的,為了消滅疫並犧牲自由,甚至犧牲生命。用一切財力、物力、人力支援湖北重疫區,打了一場艱苦的圍殲戰,使疫情不至於在全國蔓延擴散。

中華民族在困難面前是永遠也不會退縮的,也是嚇不倒的。電影《老井》也正是反映這種精神,失敗不止,挖井不止,苦於無水的老井村人,用自己的挖井史證明了我們民族中的艱苦磨礪精神,《孟子》中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有吃苦耐勞與承受一切考驗的勇氣,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基因傳承的一部分,百鍊成鋼,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這也是一個偉大民族生存的必經之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困境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3月5日全國疫情曲線圖


01

《老井》張藝謀的出道之作與一個村的打井歷史

電影《老井》是一部很老的片子,1985年由著名導演吳天明執導,張藝謀、梁玉瑾、呂麗萍主演,是張義謀在電影事業中的出道作品之一,獲得了很多國際大獎,他因《老井》出演男主角成名,一口《老井》挖出了張義謀在電影表演事業上的天賦。

電影《老井》講述老井村因為祖輩缺水,百年來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打井失敗,犧牲了很多村民的生命,包括因挖井而炸死的旺泉的父親。缺水村裡貧窮、落後,因為缺水外村姑娘不願意嫁進來。高中畢業生旺泉、旺才與趙巧英想改變村的面貌,挖出一口真正的好井的故事。高中畢業的旺泉與巧英是一對情侶,有年輕人的志向,本來想一起走出大山。但旺泉的爺爺萬水爺為了給旺泉弟弟娶親,叫旺泉去寡婦喜鳳家做上門女婿。但旺泉不肯做上門女婿,要與巧英私奔,被萬水爺村口攔截。

由於萬水爺的震怒與旺泉父親打井被炸死,旺泉迫於壓力與喜鳳成了親。但全村人的打井意願還是這麼強烈,尤其是以旺泉為主的年輕人,在大自然面前不低頭。旺泉有機會參加了打井培訓班,在技術上使旺泉對老井村挖出好井有了信心。

但半途也出了事,讓年輕人們的打井行動遭受了挫折,井塌方,旺才去世,旺泉與巧英被壓在井下,在極端環境下,兩個人盡情愛了一回,好像這也是老謀子做演員生涯時少有的情慾鏡頭。

趙巧英說:“泉哥,我都是為了你,為了你。本來,我想幫你把井打成,和你一起出去,和你一起。晚了,太晚了。泉哥,咱倆,這是命,命裡註定的,值了。跟俺泉哥死在一起,值了。”

旺才的死,引起政府重視,對老井村打井給了資金上的一點支持,但是離旺泉要打到井的設計出水深度,資金缺口還很大。老書紀與萬水爺組織村民募捐,萬水爺把自己棺材也捐了,喜鳳捐了縫紉機,離開老井村去了外地的趙巧英,託人把自己準備好的嫁妝也捐給了村裡打井。最後經過幾代人努力,打出了一口出水量很大的井,使老井村改變了面貌。村民們為了曾經的打井歷史與祖祖輩輩的付出,刻了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碑記》。刻上了老井村幾百年來為打井而死去的一長串祖輩的名字,讓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的村莊打井史,位於山西太行山的玉峧村是一個缺水村,世世代代人為找水而苦,而且與鄰村經常因搶水源而械鬥,所以這個村一窮二白。但他們祖祖輩輩都很努力,一直在打井尋找水源,但是打出的井都是枯井。村民即使這樣,也熱愛這一方祖輩生存的土地,不願意遷移,冒著犧牲生命,村民挖井不止,改變村莊的缺水面貌,讓村民過上與別的村一樣有水的幸福生活。這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把這種精神也稱愚公精神,愚公精神的內容包含著其中三個部分:堅持不懈,無私付出、有堅定的信念。現在還要加一個科學精神,用科學讓愚公精神更加具有生命力。

老井村原名石玉峧村,位於巍峨的太行山腳下,清漳河東畔的左權縣東部山區,全村91戶,297口人,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405畝,人均1.4畝。這裡環境惡劣,交通閉塞,水源奇缺,溝里人祖祖輩輩為求生存,村民打井151眼均為枯井,因缺水缺碘,村裡一半多人都患有嚴重的粗脖子,大骨節等地方病。有人稱這裡是原始部落,石玉峧是缺水、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同時也因山裡人不屈不撓的找水精神而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愛。1986年經水利專家常海明勘測後,在村後2.5公里處人工打井40餘米找到水源;2001年10月17日在市扶貧辦的幫助下,老井村經歷了百年的找水苦難歷史後,終於使家家戶戶飲上了甘甜的自來泉水,從此,老井村掀開了新的歷史一頁。


《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困境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電影《老井》劇照

02

愚公精神是中華民族特有基因

傳說中的北山愚公一家人,被太行、王屋二山阻擋了他家的出行道路,愚公與家人們集體商量,打算用鋤頭挖平這二座擋在門前的大山,而鄰居智叟卻嘲笑愚公一家的愚蠢與不自量力,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後來愚公感動上天,搬掉了擋在他門前的二座大山。

毛澤東寫了有名的文章《愚公移山》,它是七大閉幕詞,一段時間稱為老三篇之一,全國人民必須學習背誦,可見這種精神的重要性。大山是擋不住愚公前進的道路,因為愚公有不屈的精神存在,不畏艱難困苦,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俗話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他們差別就是愚公有一種持久力與對事業的堅定的必勝信念。

一個人最缺的就是堅持,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水滴也能石穿,不斷堅持必將有所收穫。個人與集體都缺少不了這種精神,三心二意地趕熱鬧,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長遠目標與定性,也就缺少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與勇氣。愚公精神哪裡來,就是從民族的自信中來,從堅定的目標中來。

按一般思路,老井村不用這麼執著地打井,可以全村搬遷到有水的地方,或者大家離鄉背井投親靠友,離開這個打了很多代,卻打不出一口有水的井之傷心地。但是老井村人如愚公一樣沒有離開,寧可挖山也決不遷居,而是執著地固守著鄉土地。山擋著不可怕,挖不出一口井不可怕,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屈服現狀與逃避,沒有努力改變命運的勇氣。無論是愚公還是老井村人,用一種堅持不懈精神去戰勝困難。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初期就提出了頗有遠見的《論持久戰》,預見到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與艱鉅性,但知道這場戰爭一定會取得勝利,正義必定戰勝邪惡。

當前的疫情也如人們心中的一座大山,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一個多月來疫情雖有好轉,但是還沒有最後取得勝利階段,而且各種內在與外在形勢還非常嚴峻,沒有到真正到撥雲見日的時候。抗疫戰爭還在繼續,這也是一場與疫病戰爭的持久戰,這也是愚公移山,疫病是一座壓在人們心頭上沉重的大山,何時能移去這座山,就要靠大家去努力。做為戰鬥於抗疫第一線醫療戰士們,作為普通人自覺遵守疫情制度,這些都是一種不同方式的努力。“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這是日本捐贈疫情物資上的一句詩,大家都在等待一個春暖花開的時刻到來。

《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困境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電影《老井》拍攝處


03

無私奉獻是一種大愛

我們常聽到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大愛無疆,無私奉獻是一種超脫於自我的昇華,有人說人生而自私,因為人本來就是個體,由個體組成家庭與社會,就需要一種愛心與奉獻精神,才能讓家庭與社會更和諧與幸福。

老井村好幾代人有為了打井獻出生命,為了打井獻出嫁妝、獻出棺材、獻出智慧與勞力、甚至於獻出青春與愛情甚至生命,這都是一種無私奉獻,沒有這種精神,不可能有這麼多代人做著同樣一件挖井的事,雖然挖井道路上困難重重,但老井人還是不斷努力著,能挖出水是老井村人一個堅定的目標,讓全村人過上上幸福生活。

我們現在抗疫關鍵時候最需要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大批援助醫療隊奔赴武漢,大批救災物資運往疫區,人們自覺隔離於社區與村落,為了不使疫情擴散,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都屬於一種奉獻。在疫情來臨時,更加需要把奉獻精神發揚廣大。

要像燈塔一樣為一切夜裡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馬雅可夫斯基

前幾天看了關於武漢封城後一個義工拍的視頻,他無私地參與到這場防疫戰爭,在武漢最危險的時刻,儘自己所能接送醫生上下班,給醫院運送捐贈物資,給無助中的確診患者送去有效藥物。他明知道這種疫病傳染的嚴重性,但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件事,這就是無私奉獻與大愛,讓人們更團結更有信心去對抗來勢洶洶的病毒,並完全殲滅它們。

《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困境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04

信念是一盞明燈

老井村人假如沒有一定能打出水的必勝信念,就不會一代代人的努力,用生命與物質做為代價去實現目標。信念也是一種信仰,讓人對自己所奮鬥的目標深信不疑、不可動搖。旺泉親眼看到了父親打井被炸死,又看到了旺才被井口塌方壓死,但他不為犧牲嚇倒或退縮,最後領導村民成功打出了一口大水流量的井。

而愚公則是大山阻擋不了他的決心,山總有挖光那一天,雖然愚公也許等不到成功那一天,但他堅信他的子孫們一定能看到這一天。就像刑場上的無數革命先烈,不懼怕犧牲,都微笑著面對死亡。因為他們相信只有用他們的鮮血才能換來革命的成功,《七律·到韶山》毛澤東寫道:會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上海疫病專家張文宏說“對疫情的態度一個是要有耐心,一個是要有信心。”信心非常重要,耐心就是持久力與堅持不懈,而信心就是內在的動力。

有了對疫情的這個態度,人們必定會從疫情災難中振作起來,相信以後生活會更加美好,前途一片光明,大家幸福的日子終將到來。而事實上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確實在轉好,曲線拐頭向下,這幾天要是沒有輸入病例,形勢己經非常樂觀了,對疫情我們沒有什麼可以悲觀消極的。只要大家重視防控病毒,病毒必將離我們遠去,五月鮮花遍地時候我們必定會不戴口罩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老井》張藝謀演繹打井找水與愚公移山|困境中成功的三大要素

老井村公園


結語

詩人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村。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承前啟後的,無論是愚公移山還是老井村找水,還是我們現在抗瘟疫之戰,都是人類社會所面臨困難與考驗,並一代一代的傳承著經驗,去排除困難,爭取最後勝利。比如瘟疫的隔離法也是上千年前中國古人創造並應用的,後人只是繼承和發揚了,用現代的理念去管治瘟疫傳播。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己經歷了無數次瘟疫考驗,但人類社會還是一直在生存與進步。所以我們的成功在於堅持不懈的精神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大愛思想,還有堅定而不動搖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