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扇門辦兩地事南湖吳江政務實現跨省通辦

昨天上午,南湖區行政審批局一樓大廳,浙江良友木業有限公司的沈德勝站在自助一體機前,用手輕觸屏幕右下角“異地通辦”選項,按照一目瞭然的圖文和清晰的語音提示,掃描身份證、人臉視頻確認、錄入指紋……3分鐘不到,便完成過去必須前往江蘇吳江實地辦理的繼續教育簽註。“不出南湖區,就把吳江的事辦了,真的太方便了。”沈德勝很滿意。在三樓的專辦窗口,新獅集團業務經理周仕卿遞交材料1分鐘後就完成了吳江分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申報。

昨天是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網通辦”吳越專線開通首日,嘉興市南湖區、蘇州市吳江區率先打破行政區劃約束,在全國實現跨省政務通辦先行先試,為“後來者”提供了鮮活樣本。

南湖區、吳江區此次“牽手”,在政務合作方面開啟了打破時空限制的“無縫對接”——

兩地電子證照庫和信息共享建設,實現政務服務網用戶體系和電子簽章互通互認,打破地區信息壁壘,打通數據共享通道;建立跨區域24小時政務服務區,將多項政務服務融合於自助一體機,實現跨區域24小時“自助辦成事”;設立互通互辦專窗,通過遠程設備協助、相關材料可郵遞,實現異地辦理事項“只跑一次”;建立事中事後監管領域的業務協同、信息互通、信用互聯監管銜接機制,聯合探索建立跨區、跨部門、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這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進展。”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鬱建興表示,原先各地“最多跑一次”改革,痛點、堵點之一就是部門間、區域間的協調問題。南湖區和吳江區的案例表明,即便是跨省的事,也可以“跑一次”,它反過來倒逼職能協調、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工作的推進,“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進入高級階段的重要體現。”

昨天上午的兩區政務通辦啟動儀式上,還公佈了政務通辦事項清單,涉及三大類共計125項。“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陸峰介紹,今後兩地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展升級服務事項。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行政管理專家張定安研究員認為,這是全國首例跨省異地大規模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的可辦政務模式,在全國範圍具有先行先試的創新意義和示範效應。“這種模式整合吸收了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蘇‘不見面審批’和全國‘一網通辦’精髓,是一種促進跨區域共享政府服務的集成創新,也是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創新應用,對於優化中國經濟發展環境、提升政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產生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