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比亞迪高管:誰是14億廣告詐騙迷局的幕後大哥?

“真假比亞迪高管”之謎:誰是14億廣告詐騙迷局的幕後大哥?

汽車業巨頭比亞迪碰到了現實版的《碟中諜》,一演就是3年。

3年時間,30餘家廣告公司與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市場部總經理”李娟簽訂了14億元的市場推廣合約,到頭來比亞迪總部卻不認賬:“在國金辦公樓的上海比亞迪是假冒的,李娟是騙子,我們比亞迪是受害者。”

供應商傻眼了我們給比亞迪做了3年義務勞動嗎?比亞迪集團不知情嗎?我們做的線上投放你看不見,OK!那麼多線下活動也看不見?跟阿森納的合作也看不見?都上新聞了,這麼多平白無故多出來的市場活動沒有引起懷疑?市場部不管?採購財務不問?審計不查?心也太大意了吧。

現實很殘酷:其中一家廣告供應商做了比亞迪300場地推活動,累計合同金額逾1億元,自己房子車子全抵押了,現在還欠下游供應商4000萬,這是怎樣的體驗?另一位供應商剛起步,創始人擔保借款2800萬元,然而個人財產不足300萬元,這日子怎麼過?

身份

故事發生在上海國金辦公樓二期,這裡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17元。李娟在這裡租了位於8層和36層的兩個較大的辦公室,掛著比亞迪的LOGO標識,自稱是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市場部門,旗下有40名員工,法務、策劃等分工明確。李娟自首前,這些員工都以為自己是正兒八經的上海比亞迪員工,沒想到如今成了外人眼裡的“犯罪團伙”。

此前的7月12日午間,總部位於深圳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其官方微博發佈《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稱,李娟等人在上海浦東世紀大道國金二期租賃辦公場所,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對外聲稱是比亞迪派出機構(下稱“國金比亞迪”),同時李娟冒用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偽造比亞迪多枚印章並以其名義,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合作。

事發前,李娟在上海的職務是“比亞迪華東市場部總經理”,而在深圳比亞迪總部,李娟是上海雨鴻供應商的身份。李娟就這樣用兩個身份來回遊走。

然而,7月16日,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則聲明,稱雨鴻公司從未授權李娟以其名義承攬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任何廣告業務,李娟也不是雨鴻公司的員工。

這就尷尬了,李娟這3年來到底是誰的人?

自首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比亞迪還沒來得及舉報李娟,李娟已經選擇了自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比亞迪供應商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了李娟自首的細節。

據他介紹,今年6月初,李娟第一次去做筆錄,是因為有人在4月底5月初去報案,稱李娟夥同日高合同詐騙。當時沒有立案,但是李娟被通知去配合調查。李娟第二次去做筆錄,是因為她自稱有位叫陳振宇的上線對她進行了合同詐騙。李娟說所有供應商都來堵她家的門,所以報案。可是依然無法立案,最後李娟改說自己有價值1200萬元的房子來歷不明,最終才被立案調查。

關於上述李娟的到案經過,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鞠秦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認為,無論是按照司法實踐還是按照正常邏輯,一個人以不知道自己名下房產來源的名義自首到案難以置信。

據供應商介紹,李娟“進去”時,還寫了一份“自白書”,即《上海比亞迪情況說明》,詳述了她眼中的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來龍去脈

2009年,李娟和自己的幕後老闆“陳振宇”在瑞安地產時就彼此認識,但一直是微信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直到2016年初,“陳振宇”在QQ上發出邀請,兩人在茶室敲定了組建“比亞迪上海市場部”大計。

“陳振宇”告訴李娟,比亞迪深圳股東在內鬥,為了換上新人,這個團隊(指上海比亞迪)沒有公開身份,但可以以比亞迪的名義去從事實際業務,涉及到比亞迪內部的人員和業務,由“陳振宇”去溝通。

隨後的項目執行、來往郵件、現場供應商車輛的調度,都證明“陳振宇”說的是真的,他的確能調動比亞迪的內部資源。包括後來舉行的比亞迪供應商大會,李娟以比亞迪內部工作人員的身份出席,無人提出異議。

在記者調查瞭解中,很多廣告商都強調沒有給過李娟回扣,李娟也一直聲明自己是清白的。她為何要費盡心機去討好甲方,她背後真正的推手是誰?是“陳振宇”還是另有他人?或者“陳振宇”是虛構的人物?引來各方猜測。

針對李娟的講述,也有供應商認為她是在編故事,真相在後面,她的同夥、獲利模式等尚未浮出水面。“你見到她真人就知道了,是編劇了得,不是她這個女一號了得。”供應商笑言。

躺槍

7月16日,雨鴻公司對此事進行說明。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現場出示了一些雨鴻公司與比亞迪合作的證據,希望證明與比亞迪的合作並非子虛烏有。

據雨鴻公司的說法,雨鴻公司與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合作是在2017年4月以後,在此之前李娟已經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開展業務超過一年半。此後,李娟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與雨鴻公司開展業務並簽署合同。據李娟陳述,深圳比亞迪相關人員對此事均知情。

“躺槍”的雨鴻公司認為,由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發包給雨鴻公司的廣告業務均屬真實業務,事後有大量業務確認。比亞迪總部不知情是罔顧事實的。

費解的還有競智廣告的負責人,那是一個與知名足球俱樂部阿森納有關的故事。

比亞迪當年與阿森納有過合作。供應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雨鴻公司很早就開始與阿森納洽談合作,在2018年年初確定,每個賽季1500萬元贊助費,三個賽季共4500萬元。彼時,競智廣告作為上海阿森納合作項目落地推廣的供應商代表,到倫敦現場見證了雙方合作發佈儀式,競智廣告的代表還與比亞迪總部品牌公關部部長李巍、阿森納官員等人見了面。阿森納當著供應商的面說,這次的合作成功要感謝上海比亞迪的李娟,但李巍當時一句話也沒說。

比亞迪和阿森納的合作有新聞報道為證。但當供應商通過信件再次與比亞迪總部確認時,比亞迪回覆稱,從未與阿森納合作過。

“當時那封郵件在我們供應商群裡傳閱,我們都很不解。然後又問李娟,她說不是不承認,是雨鴻稱自己有優勢,只需要60萬元一年。”其中一位供應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這位供應商對記者說:兩個賽季120萬元,120萬元連普通的區級足球隊都弄不下來,更何況是阿森納?這樣的合同是哪個層級審批通過的?現在拿出來的合同上都沒有比亞迪的章,說明比亞迪在法律層面都沒有確認過這個合作,那你的高管怎麼參加了倫敦的簽約?

不過截至經濟ke發稿時,雨鴻公司負責人汪曉婷的手機一直無法接通。“躺槍”的阿森納方面的聲明稱:“比亞迪相信其本身已成為這樁涉及諸多合同詐騙行為的受害方。我們正在調查,並與此前參與啟動這項合作的比亞迪高層代表們共同商討此事。”

事發後,比亞迪官方微博刪除了與阿森納相關的全部信息,也未提及雙方是否繼續合作。

態度

採訪中,有供應商對《中國經濟週刊》說,供應商真正的怒火是比亞迪的不作為、不配合。

經濟ke打通比亞迪公告上接待供應商的電話,對方表示無可奉告,並稱有特別部門接待媒體。不過,經濟ke始終未能與比亞迪總部接待媒體的部門取得聯繫。經濟ke輾轉聯繫到比亞迪法務負責人朱先生,他表示這件事情應該詢問警方,他也不清楚。

7月20日,《中國經濟週刊》經過多方核實,找到了當年與李娟合影過的“陳振宇”。“陳振宇”表示:“李娟只是我10年前所負責管理的項目中一名下屬,我2010年離開原單位後,一直就沒有聯繫。網絡上傳播的照片是當年公司組織的旅遊活動時所拍的照片。照片中至少有兩個人也認識李娟呢!怎會找不到我呢?!我一直沒有‘失聯’過。我的手機號碼,從我2005年1月到上海工作至今,一直都在用。”

對於陷入此次糾紛,“陳振宇”說:“我相信有關調查部門能夠徹查清楚,這事與我完全無關。”他覺得他被人利用了。

有意思的是,據某位供應商出示給經濟ke的一份郵件顯示,李娟接受“陳振宇”的“指令”始於2015年。那麼這位喜歡發郵件的“陳振宇”又是誰呢?是不是跟李娟合影的“陳振宇”?他會不會是那個真正的幕後的“老大哥”呢?

一切還是個謎。

(該文已於2018年7月21日發佈於由《中國經濟週刊》與俠客島聯合出品的微信公號“經濟ke”。)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宋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