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指的是哪些單位?

知足常樂81362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是指那些單位?

我所在原設計院本來就是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也受編制限制,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發展,在90年代時國家出臺了有自收能力的事業單位可以把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申請改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當時成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優惠政策是到年底收入利潤可以自行分配並享受許多免稅優惠,另一優惠政策是單位人員的事業編制額度適當放鬆(單位或科室認為的優秀人才可以不受編制額度影響適當調入),當時國家為了鼓勵事業單位所作出改革決心每年還是保留了一定的固定撥款(逐年減少),現在我單位已於07年1月(好像浙江省對市級統一進行的)進行了徹底改制,改為股份制企業退出了事業編制,改制前退休的職工(包括改制中退休的)仍按事業單位人員待遇享受,改制後退休的按現企業退休人員待遇享受。現在存在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我認為就目前來說主要是指醫院和學校(指公辦不包括9年義務教育)特別是醫院,公辦醫院已經不是國家全額撥款的單位,但醫院裡正式職工還是事業單位編制。

以上回答希望有所幫助


手機用戶3477297930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一般都是具有行政收費、罰沒或者有一定經營能力事業單位,以醫院、房管所、路政、科研院所為代表。



事業單位改革將事業單位劃分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類事業單位、經營類事業單位三大類,採用自收自支形式事業單位一般為公益二類或者經營類事業單位。


所以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正式職工指的是部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和經營類事業單位。這部分單位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經營類事業單位面臨去編制化,和財政剝離推向市場,轉為企業自負盈虧。當然原自收自支事業編人員採用自然減員,新進人員為企業職工。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中自收自支的醫院和部分科研院所人員也面臨去編制化,但不是簡單粗暴推向市場,而是強化公益屬性,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中的房管所、公積金管理中心、路政、城管等被劃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些是行政單位或者參公),納為全額也是遲早的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大家討論留言!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首先,可以明確告訴你,黑龍江、安徽等省已經明確了大概共有32類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轉為企業。對於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改革,國家給的政策是:改為企業。但是具體怎麼改?哪些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國家層面的政策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但是,2018年,黑龍江省印發了《黑龍江省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意見》,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改革有了明確規定,我想其他省市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改革應該跟黑龍江省的大同小異。下面我具體說一下。



一、改革政策

2018年3月9日,黑龍江省印發的《黑龍江省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

1. 經濟效益較好的,特別是已實行企業化管理的要先期轉企改制,人員轉為企業員工。

2. 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轉制後能激發活力並正常經營的,要創造條件推進轉企改制,人員也轉為企業員工。

3. 人員、資產規模較小或無固定資產、轉制後難以正常運轉的,條件成熟的予以撤銷,人員被辭退,可能給一些經濟補償。

4. 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債權債務不清晰、歷史遺留問題多的,要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意思就是撤銷,人員辭退。

二、共32類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轉為企業

賓館,招待所,經營性康復療養,工程建設、維修、養護,工程勘察設計,技術開發類科研,商業性地質勘査,市政公用經營與作業,經營性水利工程管理,農場,園藝場,養殖場,招投標代理,一般性評審認證,諮詢服務,評估鑑定,面向社會的培訓機構,房屋修繕,物業,車輛服務,部門文印機構,投融資,擔保,糧食收儲,物資,圖書,儀器設備供應,非時政類報刊,一般文藝院團,影劇院,影視音像製作銷售,演出中介。



三、人員安置

1.在職人員。取消事業編,跟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2.退休人員。轉制前已離退休人員,原國家規定的離退 休費待遇標準不變;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和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保證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平穩銜接。

不過,雖然取消編制了,但是並不意味著待遇也降低了, 實際上對於很多經營效益比較好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來說,轉為企業以後,企業職工的待遇反而提高不少,因為政府不再限制你發多少工資了。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也是事業單位的一種,只不過其承擔的是生產經營職能,因而單位除正式職工以外,大量招聘使用臨時合同工。由於自收自支編制屬於自定備案制編制,不在控制數之內,因而合同工人也可以使用自收自支編制,不像全額、差額事業編制,只有正式職工才可以使用,而且由於基層編制緊張,正式職工都有超編人員,都不一定都能使用得上。在改革之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和其他全額、差額事業單位職工之間,也是可以自由調任的。那麼,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是單位招聘的臨時工、合同工等臨時人員之間,是如何區分的呢?哪些人員是正式職工,哪些人員是臨時合同工?

那麼,哪些人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呢?首先就是組織部門任命的管理人員。自收自支單位雖然承擔的是生產經營類職能,和企業職能相似,但其機構的成立,也是由機構編制部門通過《三定方案》正式成立的,有職能、內設機構、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等正規規定,只不過其財政供給是自收自支而已。有機構級別,有領導職數核定,組織部門就可以依此配備領導幹部。比如縣區的執行所,一般會定為正科級或者副科級,其經理也就是科級幹部,由組織部任命,其他班子成員中副科級以上幹部,也是由組織部任命或者調動,這些人肯定就是正式職工無疑。

其次是其他全額或者差額事業單位調任的正式職工,這些人員雖然不是副科級以上幹部,但多半都是中層管理人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通過調動到該單位任職或者工作。當然,前提是調動之前,就是全額或者差額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可以使用全額或者差額編制的哪種。

第三,是指人事改革之前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或者招聘的全民工、集體工,或者退役軍人安置的工人,這些人員也是屬於正式職工。當然,退役軍人安置,可以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也可以安置到國企工作,因而退役軍人安置到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到底是算安置到事業單位,還是按企業人員安置到國企,要看地方政府如何界定,或者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企,原單位人員是否會“一刀切”全部改企。

除以上三部分人員之外,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中,無論是地方政府人社部門統一招聘的人員,還是單位自行招聘的人員,都算是臨時合同工,即使可以使用自收自支編制,也不算正式職工。這一點和全額差額事業單位不一樣,全額、差額事業單位能使用編制的,肯定是正式職工,也只有正式職工,才可以使用編制。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臨時合同工,包括當地政府人社部門統一招聘的臨時工合同工,和單位自行招聘的臨時工、合同工,以及人事代理、勞務派遣工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企,自收自支類編制撤銷不再使用,這些臨時合同工都是改企的對象。正式職工也許還可以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但臨時合同工就只有隨企改制一條道路。


職言管語


你的問題問的不清楚。不清楚你要問的是人還是單位。這邊都回答一下。

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是指一些事業單位能進行行政收費,生產等經營活動,取得收入後一部分上交給財政,另一部分留下來支付單位日常開支和人員工資支出。

如果事業單位取得的收入不夠單位自身使用,需要財政撥款補貼,就稱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非常多,比較常見的是公路,政府賓館,電視臺,報社等等。這些單位基本都已經實行企業化管理,其實跟企業差不多。

這次機構改革後,很大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會被改製為企業。一部分剝離生產經營,留下公益職能,得以保留事業單位編制。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是指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通過省市的事業單位聯考進入事業單位。

此次事業單位改革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隨著單位轉變,大部分跟著單位轉企轉為企業員工,或者取得一定的賠償後自行尋找工作。另一部分因為單位保留得以保留事業編制。


乙木說


自收自支單位是不納入財政預算的單位,工資來源全憑自已掙。目前已有一部分轉企,一部分單位撤銷人員分流。現存的也會照此進行。

單位在編在冊人員,個人身份是幹部的人事檔案由人事局管理,工人身份的由單位自行管理(這裡所說的幹部工人不是聘用的管理崗或技工工勤崗)如果不清楚自已的個人身份,可以查看自己的編制卡。


飛向相非像


1.三定方案中屬於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2.擁有正式事業編制的人員。

3.很多單位是自收自支單位,有地區人才為自收自支,職介所……


網絡e生


高中以上的學校,醫院,環衛,銀行等收費盈利部門。


tj馮哥


醫院,高中不知道算不算,地質隊,煤田隊,石油隊,還有其他的,這種單位太多了


白石仙


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在改革中退出事業編制,不在和事業有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