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防控保健群^ 助近3500位孕媽登上 ^安全島^



“醫生,我剛才肚子痛,是不是寶寶出什麼問題了呀?”“醫生,我不會數胎動,你能教教我嗎?”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易感染者,數量龐大的“孕媽”們如何“暖心、安心、放心”度過這一時期,如何做好她們的疫情防護成了人們關心的話題。

日前,深晚記者調查中發現,龍崗區坂田街道12個社區工作站全部建立了“孕婦防控保健群”,聯合區婦幼保健院及坂田婦幼保健中心婦產科醫生組成6人專家組,建立特殊的防控保健模式,為轄區3497個登記在冊的“孕媽”健康保駕護航,讓她們“安心上島”。

同時,相關專家也提醒,孕媽們在疫情中除了做好居家防護外,情緒管理也十分重要,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如若突發狀況要及時就醫或向社區求助。

孕媽急需特殊防護渠道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孕產婦在疫情中屬於易感染者,在記者採訪中,她們普遍擔憂自己的現狀,以及擔心胎兒的健康,情緒容易緊張。“孕媽”們不敢輕易外出,在家裡又不知道做好防護,尤其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該如何處理問題,這成為她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少孕媽表示,面對疫情,如何正確防護措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住在龍崗坂田陳姓的孕媽說,“我記得有一天,我的寶寶早產,羊水破了,面對這種情況,我非常緊張,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此時,我突然想起來“孕婦防控保健群”裡有專業的醫生,隨後,醫生和其他人建議我馬上平躺不要站著,然後在家人安排下去了醫院,這才算放下心來。”

在此期間,與陳女士有類似經歷的孕媽不在少數。孫女士是懷孕6個月的寶媽,有一次她突然肚子痛,當時不敢去醫院,也不敢隨便吃藥。她說,孕婦是比較敏感的一個群體,尤其在疫情期間,有時候出現一些緊急情況都會提心吊膽。她覺得,如果有一個特殊的渠道,在線答疑就可以安撫孕媽們緊張的情緒,而且可以減少外出,非常方便。

顯然,身處疫情之中的大量的孕媽如何防護好自己,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她們呼籲,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邊如果能有醫生直接交流和解答問題,並教給她們正確處理的方式和方法,是一個急迫的現實需要。孫女士說,“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就直接聯繫專家,醫生會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幫她判斷是否要去醫院就診,從而消除了心中的疑慮。”

^孕婦防控保健群^ 助近3500位孕媽登上 ^安全島^

▲梁莉萍醫生為群裡的孕媽解答問題。記者 楊少昆 攝

把孕媽的安全健康放在突出位置

面對這些情況,有著17年工作經驗的坂田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劉文霞深知,在疫情中必須把孕媽們的安全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如何讓她們“安心、放心、舒心”地待產,這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她產生了兩個思考:其一,部分孕媽防範意識不強,還存在僥倖心理,如果她們對自己身體狀態不瞭解,便去醫院產檢,後果會很嚴重;其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把這些孕媽保護好?

2月4日當晚,劉文霞幾乎徹夜未眠,她終於想出了一個方案,次日一大早便向街道辦主要領導彙報情況,“鑑於疫情現狀,對於轄區的孕媽安全防護必須高度重視,我想建立一個微信工作群,把她們都納入進來。領導聽了我的想法也非常支持。” 劉文霞說。

為了對孕產婦等重點人群優先予以保障,龍崗區婦聯也積極行動,各街道婦聯通過贈送電子防護知識禮包、線上指導體溫監測、安排巾幗志願者協助採購物資、心理疏導等方式開展了關愛居家醫學觀察孕產婦行動,通過構建 " 區 - 街道 - 社區 " 三級聯動關愛體系。孕媽媽們表示,電子防護禮包暖心、心理疏導安心、綠色通道放心,切實感受到 了" 孃家人 " 的溫暖。

“讓她們上了一座安全島”

隨後,“我們馬上成立‘孕婦防控保健群’並將此納入街道聯防聯控機制。社區工作人員一一聯繫,核實她們的基本情況,然後將3497個孕媽拉進微信群,在第一時間零距離地幫助她們解決問題。”劉文霞說,這個工作量很大,有不少人當時不在深圳,也要聯繫到她們,一天要打幾十個電話,並向她們說明這項工作的意義。根據屬地管理原則,2月8日坂田街道12個社區工作站,全部都建立了微信群。

劉文霞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做好管理,她們另外還成立了一個35人的管理群,各個社區的情況可以在群裡進行溝通,“我們建立起這種關愛的機制,確保所有的應急措施全部做到位。”

據記者瞭解,在這12個群裡,不僅有負責管理的社區工作人員,還有6名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專家醫生。該中心的黎莉和梁莉萍醫生每人負責6個群,她們和其他專家一起為孕媽們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幫助。有了這樣可靠的終端服務,她們就不用擔心在疫情期間找不到就診醫院,“我們相當於建立了一個特殊關愛通道,孕媽不用四處掛號找醫生,我們可以給她們提供一個緊急救助。進群相當於上了一座安全島。”黎莉說。

接下來,如何做好孕媽們的疫情防控?梁莉萍告訴記者,首先是監測體溫,即要求每人每天上午9點、下午2點測兩次體溫,以“姓名+居住地+體溫”的格式發在群裡,一旦體溫超過37.3攝氏度,必須及時上報。她們還建了專門的體溫隨訪日報表,將每個社區每天測量體溫的人數以及當天出現的特殊情況及時記錄下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預防手段。”

一邊炒菜一邊還要回覆信息

此外,醫生還會在群裡面幫孕媽們排疑解惑、對她們進行心理疏導。劉文霞說,“她們出現一點微小的狀況,我們都高度重視。醫生有時候凌晨一兩點鐘還在群裡回答問題。”這樣的“線上就診”實現了即時雙向互動,快速、專業、耐心的解答緩解了孕媽們緊張焦慮的情緒,讓她們能夠安心待產。

她說,“有時候,孕媽們會把醫院的檢查單發給我們,我們就會根據她的具體情況指導她應該怎麼做。我們還會經常在群裡發一些自己製作的‘溫馨小貼士’,教各位準媽媽們有關胎動、母乳餵養、嬰兒撫觸等孕產護理方面的知識。這個群也為孕媽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有些已經生過寶寶的媽媽還會和其他人分享產後營養膳食、身材恢復的經驗。”

^孕婦防控保健群^ 助近3500位孕媽登上 ^安全島^

▲醫生為群裡的孕媽解答問題。受訪者供圖。

在此過程中,有些孕媽缺少防護物資,群裡的管理人員就會聯繫社區網格員將消毒液、口罩、溫度計等物資“送貨上門”。2月22日晚上11點,有一位孕媽出現不適,社區工作站馬上派工作人員陪同她去醫院。

一位孕媽說,群裡及時的回覆讓自己覺得很安心。“孕媽們的情緒本來就會比較複雜一點,很多人第一次懷孕,面對一些狀況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在群裡我們就可以分享交流,醫生也會告訴我們哪些是屬於正常的懷孕狀況,大家就不會那麼擔心了。”她還說,有時面對醫院的化驗單上的各種數值,不知道如何解讀,醫生也會為她認真分析。“如果讓我給她們打分的話,我打101分,她們細心耐心,這個群真的很人性化。”

談及40多天來的感受,梁莉萍說,自從負責管理6個微信群之後,其他微信群的消息一概不看,一門心思只想著把“保健防控”的工作做好。她說,自己沒有漏掉一條提問的信息,所有消息她都會認真回覆,“有時候一些問題讓人哭笑不得,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她們此時都很敏感,我都會耐心解答,如果我的情緒出現不耐煩,就會讓對方感到壓力。”有時候一邊炒菜一邊還要回覆信息,生怕錯過了她們的消息。劉文霞補充說,“沒有耐心、愛心、細心,做不了這個工作。”讓劉文霞頗感欣慰的是,40多天來,轄區內的孕媽們無一人被感染,截至目前,其中已成功分娩的有355人。

作為疫情中數量龐大的孕媽,如何居家應對實際問題?相關專家表示,“首先孕媽們一定要掌握疫情防控知識,做好居家防護;其次,面對突發狀況要及時就醫或向社區求助。另外,在疫情中出現的焦慮擔憂是正常的,但不要過度反應,要做好情緒管理,這對媽媽和寶寶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必要時可以找心理醫生進行疏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