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疫情催化 銀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進階提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商業銀行紛紛發力線上業務,尤其對公業務領域。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期間,銀保監會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創新服務的方式,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線上業務辦理。梁濤表示,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最近一段時間,各銀行機構線上業務的服務替代率平均水平達到96%。

  此前傳統金融機構零售業務線上化轉型趨勢明顯。疫情爆發以來,銀行在對公業務線上化運營也紛紛發力,對原有線上化產品和流程優化提升的同時,根據企業客戶需求定製解決方案,業務線上化運營能力得以強化。

  業內人士表示,對公業務線上化包括銀行自身運營的線上化和麵向客戶的渠道線上化兩方面,其實近幾年銀行一直都在做,但客戶習慣一直沒有轉變,且受監管約束如開戶、大額信貸審查等業務難以實現線上化操作;受疫情影響,企業客戶對線上化模式接受度大大加強,銀行線上化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未來對公業務線上化節奏加快。

  為企業定製線上化解決方案

  近段時間以來,多家銀行宣佈強化面向企業金融服務的線上服務能力。例如,工行在疫情期間加大了線上融資服務,提升網絡融資審批效率;

廣發銀行春節期間及節後周末根據人行調整小額支付系統單筆限額的要求,及時調整各對公電子渠道商小額支付系統限額,開通跨境金融防控疫情綠色通道,並對內成立對公電子渠道緊急維護小組,保障電子渠道服務質量;招商銀行對於在疫情期間有信貸需求的客戶,將優化授信和提款流程,引導客戶使用企業網銀的線上作業功能,減少線下操作流程;外資銀行中,富邦華一銀行運用區塊鏈和科技技術打造“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應收賬款的拆、轉、融、託業務。

  梁濤表示,有的銀行大幅度增加線上融資投放規模,鼓勵引導客戶線上申貸、用款、還款,在線上實現轉賬、支付、繳費、餘額查詢、對賬、回單打印、代發工資等業務,減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風險。

  銀保監會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最近一段時間,各銀行機構線上業務的服務替代率平均水平達到96%。

  平安銀行對公業務負責人張小璐日前在業績發佈上明確指出,原來預期將在2020年重點推進對公業務線上化轉型,但目前來看轉型進程已明顯提前。

  據平安銀行相關業務人士透露,在對公業務線上化方面,目前該行重點發力在線上獲客和數字化開放平臺領域。“以前銀行在線上僅是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現在是要全面線上化經營,除了低頻的金融服務外,還會通過一些線上化工具為客戶服務,增加客戶黏性的同時,也將企業運營納入到銀行的平臺生態中,比如我們會把辦公系統、口袋財務等財務管理系統等輸出給小微企,幫助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經營。”

  某股份制銀行廣州支行行長告訴記者,近幾年銀行一直都在進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運營的佈局,在支付結算、跨國轉匯、理財等大部分公司都覆蓋了線上化的產品,疫情期間,銀行根據企業客戶的具體需求及時反應,進行了提升和強化,迭代頻率更加高了,“這次疫情會進一步加速線上化趨勢”。

  廣發銀行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疫情期間該行為重點防控疫情金融支持企業名單內企業及涉及防疫的企業辦理交易銀行業務開通了綠色通道優先處理;進一步優化“跨境瞬時通”業務,對不便臨櫃的客戶,均通過廣發對公電子渠道,提供遠程無接觸國際結算線上化服務。“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銀行全面開放線上化的e秒供應鏈產品,給予票據貼現優惠定價,實現全程在線、秒級出賬;同時銀行還對所有渠道客戶的行內及跨行國內轉賬匯款進行最大力度的手續費全免,直至疫情結束。”

  光大銀行廣州分行稱,疫情期間企業開戶和理財產品購買的線上化需求更加明顯,該行通過強化已成熟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及自動化渠道保障客戶的資金結算等需求,打通愛心捐款通道,調整企業網銀跨行交易通道、支付清算交易限額,提升交易處理效率。

  客戶習慣向線上化轉變

  儘管線上化產品已覆蓋多數對公業務,但因為企業業務個性化強的特點,有些業務或流程受監管約束等客觀因素難以進行線上化,比如企業融資方面。

  某股份制銀行佛山地區業務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企業使用線上產品比較多,尤其像與大數據掛鉤的信用類貸款產品,主要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小額信貸需求。“按照監管要求,企業開戶、大額信貸、大額存單等都是需要走線下審批流程的,還需要現場審批核查。”

  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業務人士表示,企業開立銀行賬戶受監管機構反洗錢等要求,必須企業經辦人員臨櫃辦理;疫情期間應避免人員流動和聚集,但開戶經辦人員身份識別工作暫不能實現線上完成,仍需待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科技手段更加完善,經監管部門認可後方可投入銀行使用。

  上述某股份制銀行佛山地區業務負責人指出,疫情期間不能大面範圍出差或現場面核,銀行會

  根據企業情況迅速制定一

  個線上解決方案,儘可能減少線下“接觸”。“監管對遠程開戶的臨時性放開,也給我們線上業務開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根據監管要求,以前企業要開戶必須要去網點或者銀行客戶經理上門服務,現在根據人民銀行的相關政策,針對疫情抗擊戰保障性企業,銀行在保證真實的情況下開先開戶,後補材料。”

  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五部門此前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規定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疫情期間可採用遠程視頻、電話等方式辦理商戶准入審核和日常巡檢。

  除監管因素影響外,客戶習慣也是影響銀行對公業務線上化進程的重要原因。某城商銀行對公業務人士透露,傳統的對公業務模式中,企業客戶更習慣於線下服務的方式,疫情期間,企業客戶也慢慢習慣並更願意線上進行業務溝通和辦理,客戶經理也在這期間積累了更加成熟的線上服務經驗,隨著客戶體驗的提升,以後客戶線上化獲取服務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某國有銀行廣州地區對公業務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客戶經理通過微信、網絡視頻等各種線上渠道與客戶聯繫溝通,並儘量引導客戶通過線上解決業務難題。

  某股份制銀行總行科技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這幾年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銀行對公業務的線上化並不存在技術層面的問題,目前銀行內部流程、系統、各部之間的處理等大部分都已經線上化了。“疫情期間銀行原來已經線上化業務得到更好地加強,一些線上跟線下結合的業務也轉為線上化。比如原來需要客戶經理現場核查的客戶貸款真實性問題,現在可能會通過大數據、人臉識別、遠程視頻等技術手段進行核查。”

  廣發銀行相關人士認為,這次疫情將深刻影響銀行業發展,全社會將步入深度在線化模式,銀行將真正轉變為“全線上銀行”,除線下開戶面籤最後一公里還在積極探索外,全品種業務線上化會快速推進。“對於企業客戶來說,非接觸式運營管理將會成為企業精細化發展的方向,會衍生出很多新興的需求。企業在後續經營中也會更加註重做好應急預案,應對不能現場辦公的情況。銀行如果能夠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和科技資源,適時地為企業提供集金融、場景服務於一身的綜合服務方案,將有利於提升銀企合作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