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不该享福,这种说法对吗?

深夜轻语


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叫做道德绑架!

老师也是正常人,不是修道者,更不是苦行僧,也有权利和资格享受生活。如果他的收入可以让他生活安逸,他为什么还非要过清贫的生活呢?这不是立牌坊嘛。

个人认为说出这些话的人,或者不是老师,或者是没钱的老师。自己赚不到钱或者自己当不成老师,所以当老师的就活该清贫,这是鬼扯的逻辑。

老百姓都懂一个道理,叫做高薪养廉。想要让老师更卖力的教书育人,那么就要让他们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虽然说通过高工资让老师好好干活儿听起来不大舒服,但是其他职业可以,老师这个职业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不要人为地去给老师这个职业增加太多的光环,把他们架到神坛上,不食人间烟火,于是你就不给他们人间烟火。这属于戴高帽加画大饼,这样对待老师是不公平的。

以老师现在的工资水平,他们能过上什么样儿骄奢淫逸的生活吗?肯定不能!那么所谓的享福,也只不过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一点而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现在要求把老师的工资提高十倍,让他们一下子财富自由,这样肯定不现实。但是让他们努力工作,安心教书,却又要剥夺他们享受生活的权利那就是欺负人了。

我是老岳。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蹲山客老岳


“安贫乐道”是人的优秀品质,意为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但放在题主的问句里,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即使老师目前的工资低,工作受委屈,也要爱岗敬业,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呢?那么我反问一句:为什么教师就得薪资低、工作就得受委屈,就得接受不公平待遇?本别人可以富有却让我贫呢而且还得安贫?

我承认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正逐步改善教师待遇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地方教师的待遇还有待加强。

人非圣贤,精神操守是物质的满足的基础上的,至少二者不能存在大程度的偏差,不能总是指望支持草,能干活,还得产奶,还任劳任怨。光谈主义不给面包也绝对不可以的。

举几个例子,我们知道战国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戚继光的戚家军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这与他们相应的奖励制度是分不开的。朱元璋痛恨腐败,雍正也痛恨腐败,一个剥皮揎草,一个发着养廉银,谁的效果相对更好呢。我们的祖辈父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顶着走资派的帽子养家糊口或者第一批下海创业的人们,历史也会给他们定论。

如果教师的待遇一直不好,让从业者在同学聚会中觉得没面子,养家也困难,那么只能有越来越少的人选择教育行业或者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违背师德有偿家教或收礼;又比如想发扬国粹京剧,就得在媒体大力弘扬的基础上增加受众群体的同时,也得提高从业者的待遇啊,二者缺一不可。听众观众没了,演员也自然越来越少,但如果给予相对很高的待遇,自然有人选择这个表演行业,再加加之绩效考量,动员演员自发的去改革创新、开发市场,不一定都正确,但是得先活下来。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好的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不管哪个行业,第一要做的是如何发挥优势、创造富裕,而不是如何安贫乐道吧。我承认人应该做到安贫乐道,苦中作乐,但如果一个行业每个人都安贫乐道,我就不相信你会鼓励你的孩子在择业时选择这个行业!


一句话的哥


这种说法肯定不对。

首先,安贫乐道是一种非常高的人生境界。在追求“道”的快乐中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物质生活的贫困。沉醉于“道”中,无暇顾及物质生活。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安贫乐道是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数一数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这一境界。被孔子盛赞的颜回应该达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为了他的“礼”,四处奔走呼告,惶惶如丧家之犬,孔圣人也应该达到了。屈原达到了吗?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但也是衣食无忧的贵族,用安贫乐道形容他不太合适。先秦时代除了孔子、颜回,大概就是虽衣衫褴褛,但心忧天下墨家信徒和鄙视功名富贵的道家信徒能达到安贫乐道的境界了。当然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只有墨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少数杰出的信徒。秦汉以来,能达到安贫乐道的似乎更少了。陶渊明算一个,苏东坡算一个。还有谁呢?当然还有少数没有留下姓名的真正的隐士。秦汉以来,儒家文化渐渐地成了主流文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成了社会主流,能治国平天下者,物质上岂能过于贫困?

那么,这样的说法就是在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要是这样的话,全天下,就没几个人有资格当老师了。

不可否认,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精神境界应该高于普通人,否则何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老师也是人,首先是普通人,只是说行业对老师的整体素质、精神境界的要求要高于普通人而已。但这个高,不是无限制地高,高到圣人的标准。只有圣人才有资格做老师,那么全天下的学校都要停办了。圣人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杰中的人杰,几千年的历史也就出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圣人而已。

持这种说法的人其实不少。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种种苛责以及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的“职业完人”标准,其实质就是在以“圣人”的标准来苛责老师。

吊诡的是,一方面以“职业完人”,乃至于“圣人”的标准要求教师,另一方面却不给教师“职业完人”和“圣人”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师,你要像完人圣人那样去工作,但是你必须要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拜托!孔子弟子三千,只有一个颜回。

如今的教育缺少宽容,尤其是对教育者应有的宽容。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境界只是稍稍高于普通人而已,对他们,请不要过于苛责!既然,“容错”是教育的艺术,也请给教育者一点“容错”的机会。如此,日益紧张的家校关系就能缓和很多。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少了,教师开心了,你的孩子才会更开心!


鲲鹏说教育


教师是一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也应该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怎么能因为是教师就得安贫乐道,不该享福呢。

当然,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他们被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个人都应该感恩自己的老师。 题目中所说的“安贫乐道”,我想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工资不算太低,但也不是一个高薪工作,比起外企高管、互联网公司的IT人员等可能工资低一些。老师的三尺讲台,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满天下的桃李硕果累累,许多人比老师的工资高、成就大。

第二,教师的课外补课被叫停,一条生财之道被堵住。补课这条财路的确让很多教师腰包鼓鼓的,现在财路一断,日子自然不如以前好过了。其实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还是愿意花钱找好老师补课的,只要孩子能有收获,成绩上去了,让老师赚点儿辛苦钱也未尝不可。

第三,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讲讲课这么简单,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其实老师都很敬业,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强度非常大,时间长不说,还要冲刺升学率,身心俱疲。我孩子初中的班主任高老师两次晕倒在讲台上,真是太敬业了。为了把全班成绩提上去,她仔仔细细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排座次表都排到半夜两点钟,她带的班年年升学率第一。这样的老师给她多高的工资都不过分。

教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他们理应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说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不该享福是该受到谴责的。


孝顺是最好的风水


古人讲安贫乐道,我的理解是还是一种心态问题。

老师,只是一个职业,老师也是凭本事吃饭的。

我觉得现代人把老师绑架到道德杠杆上,认为老师就不能讲报酬,就要去无私奉献,这难道s不是对老师的极大不公平吗!

也许我们骨子里就认为老师就应该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要知道,老师也是凡人,也要吃饭买房子,也要养家糊口,去菜市场买菜,不能因为你是老师而给你便宜一分钱!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老师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不要再绑架老师了!他就是老师,就是教书匠,就是靠三尺讲台挣钱的!

但是,作为老师他们知道知足,非常满足已经拥有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师们努力合法创造财富,追求个人价值也是对的。





自己奋斗挣生活


编者按:要说安贫乐道的话,应该是公务员等才要安贫乐道。因为他们被誉为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他们不安贫乐道,怎么能让他人踏踏实实工作生活呢?



相反,教师不仅不要安贫乐道,还要过上体面的生活,要不然学生又怎么能以一个穷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呢?如果穷是优秀的品质,那为什么还要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呢?再说,一个穷老师是无法教育一个富有的学生的,往往还会被富有的学生瞧不起。试想,一个骑行自车的教师,是拿什么去教育开着宝马车的家长的孩子呢?我实在想不出怎么教育,也许家长的话更有说服力。

再叫老师安贫乐道,教师都要招聘不到人了!我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南宁西乡塘区上百个教师岗位无人报考说明什么? 最近,南宁市各地区都在花大力气招聘大量教师。这除了说明广西对教育的重视之外,还可以看出当前广西各地区都很紧缺教师。



不仅仅是广西,目前全国各地区都缺老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有一种现象却很反常,这个反常的现象就是,每个地区的教师编制数量充足,但是却找不到上课的老师。 所以,这些缺老师的学校只能招聘一些合同工教师来顶替,这些合同工因为不在编制内,他们的工资待遇也得不到保障,甚至随时有被解聘的可能。

那么,编制满却缺老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的学校任命学校领导的太多。特别是乡镇中心学校,学校领导机构组成竟然有十几到二十个之多,而且这些领导平时在评职称、占用编制等有很大的优势。他们要么都不上课,要么就是兼任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 他们上的课程有时候一有什么事情就让其他的一线教师顶上,他们真正能来上课的一个学期不过几节,跟一线教师一周十几节二十几节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除了学校领导过多之外,还有一些借调、有编不补、没资金请临时教师的也有相当一部分。

2019年全国各地区都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招聘大量教师,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比如南宁西乡塘区招聘的各科任教师岗位有上千个,最后还是有上百个岗位或达不到开考比例,或者无人报考。



很明显,教师职业已经不是“金饭碗”,而是高危职业之一。在教师没有职称之前,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好,教师职业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1998年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我们村有一位教过我的民办教师,他也是我们村的人,还不是在编的,每天去学校都骑着28 寸凤凰牌教师去学校,很是受村里人尊敬,也算是村里说得上话的人。同样是村里学校,现在的教师却不一样了,很难有存在感。 职称制度的存在,让教师的地位一落千丈。

职称的存在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职称就这样硬生生的把教书育人的教师当成了有不同等级的社会普通从业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等分配制度在职称面前都成了一纸空文。 因此,由于职称和工资挂钩,很多教师常年得不到评高级职称的名额,慢慢的就失去了耐心,对教育也就没了积极性,职业倦怠很严重,最终让他们感到评高级职称无望后选择了得过且过。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开始脱离教学一线,上课也不怎么上心,如同高考生上大学后就松懈一样,导致教育质量越来越差。

学生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无理。现在不但学生难教、难管,就连家长也难伺候。现在的家长眼里充满了挑剔,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多写点作业就会埋怨老师布置作业多,但是又想自己孩子考得好成绩,如果学生考不好,就会怪教师教不好。所以,很多教师都摇头叹道:“家长比学生还难沟通,难伺候”。这样的教育环境背景下,有谁还敢来当老师呢?

综上所述,如果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取消职称和工资挂钩的制度,不给教师一定的教育惩戒权,那么今后将会越来越难招到教师。此外,等再过十年左右,那些中师生教师退休的时候,很多地区就会更加的缺教师,再加上二胎已经差不多到上小学的年龄,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内,很多地方都会缺很多老师,而且招也招不到人。所以,再叫教师安贫乐道,已经不符合目前的社会发展规律,一定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让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度,过上体面的生活,让教师职业成为学生羡慕的职业。


孖无悔观教育


“安贫乐道”确实是一个优良的品质,它的意思是:虽然处境贫困,任然愿意坚守信仰

去贫困农村支教数十年的高材生教师、勇于下乡的知识青年,花费自己的青春,把生命的意义贡献在教育领域。她们是“最可爱的人”

她们就应该活该受穷吗?不应该!当地政府也积极作出支援的!

教师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和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也必然需要有物质上的满足,教师也不例外的。

教师就该“安贫乐道”,这句话我愤怒的说是错的!请不要用老观念和道德来绑架教师

她们从事着一份伟大的事业,用自己的勤劳和心血在支教,就理应得到回报!



小羽VC


还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行吗?再好的汽车,不加油跑不了,再智能的机器人,不充电也是废品。老师是人,要吃饭穿衣、要养家糊口,在当今社会人们都富有了,却要求老师安贫乐道,这种人连起码的良心都没有,如果是孩子家长,还有脸领孩子进学校门,去面对辛苦教学的老师吗?老师们在十分艰苦的生存条件下,能夠爱岗敬业,坚持教学第一线,对学校对学生不离不弃,这种优秀品德被人们称颂为″安贫乐道",而且老师们甘为教育献身而安贫乐道,不计甘苦不计收入,这证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怀和高尚品德。但把这种优秀品德当成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安贫乐道",这跟″还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有什么两样?


躬耕心田34


教师职业只是社会分工,教师也是凡夫俗子,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安贫乐道不该享福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

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教师一辈子为了当地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出自已的青春,贫困地区的教师为人师表,多吃了不少的苦,遭了不少的自然灾害,交通闭塞,生活困难之苦,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这种精神应该提倡发扬和全社会人的尊重。

学习他们为教育事业安贫乐道的奉献精神,不能留于口头,要尽快的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发展教育是根本大计,提高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教师也应该过上好日子,改善教学环境是造富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瘦马180


社会上骗纸太多,愚人太多,想愚人的人太多了!

这么说吧,医生劝一个大城市的人多吃粗粮,这没毛病,医生没毛病,被劝的人吃粗粮也没毛病。

但你劝大山沟里的人吃粗粮就好了,别想着吃肉,反正大城市里的人都想吃粗粮,吃肉有什么好呢?你安的是什么心?!

安贫乐道的人,有些是值得尊敬的人,有些是被愚弄的人。

要求别人安贫乐道的人,有几个自己做到的?自己做不到又要求别人做到,这是什么样的人?

有好事者建议,老师全由和尚尼姑担任才行,你想一想,结了婚,有了小孩,就有了私心私利,你还怎么为人民服务?你怎么还能全心全意为别人家的孩子奉献爱心?

中国从不缺厚黑之人,从不缺无耻之徒!

马列主义者最反对本本主义,最反对形式主义,你们全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