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潤不到5000萬股價卻力壓茅臺,中國股王5年後成了這個熊樣!



短短五年時間,全通教育的市值為何暴跌近500億,縮水超過90%?

年利潤不到5000萬股價卻力壓茅臺,中國股王5年後成了這個熊樣!

不到5千萬的利潤,卻有超過茅臺的市值。

這就是曾經的A股“股王”全通教育!

但近日,一代妖股卻走到了“賣身”的地步。

  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陳熾昌、林小雅夫婦和一致行動人,擬通過股權轉讓加表決權委託的方式,把全通教育的控制權拱手相讓。

5年前的 2015年,全通教育的市值曾高達535億元。

  而現在,全通教育的股價在6元左右徘徊,總市值只有42億元。

短短五年時間,全通教育市值為何暴跌近500億,縮水超過90%?

  簡單來說,這是其“命”。

年利潤不到5000萬股價卻力壓茅臺,中國股王5年後成了這個熊樣!

圖源:雪球

  登陸創業板之前,全通教育只是一家年營收過億元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基礎教育家校互動服務,該業務主要與各地基礎運營商合作。公司的直接客戶是中國移動,從這裡獲取的收入,佔各期營收的85%以上。

  顯而易見,全通教育最初非常依賴中國移動。與此同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涉足同一領域。

  2014年1月,全通教育在創業板上市,第二年它便大放異彩,股價一度高達467元,成為全A股最高,連貴州茅臺被遠遠甩在身後。從這個角度來說,全通教育是名副其實的“股王”。

  但有了資本的加持後,全通教育有更多底氣直面中國移動“依賴症”,開始瘋狂併購。

  據媒體報道,僅僅2015年,全通教育就收購了8家公司,“其中,最大的一起為10.50億元收購全通繼教,增值率達到驚人的938.46%”。這些收購為全通教育留下11.79億元的商譽,僅全通繼教一起收購形成商譽就高達10.78億元。

  大肆進擊之際,全通教育進一步升級“自我定位”,宣稱公司完成了產業鏈佈局,已成為“領先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全網最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庫”。

年利潤不到5000萬股價卻力壓茅臺,中國股王5年後成了這個熊樣!

但問題在於,全通教育快速“膨脹”,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業績支撐。2016年,全通教育歸母淨利潤首次過億,2017年卻同比下滑35.6%,到2018年,出現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虧損,虧損金額達6.57億元。其中,因全通繼教未能完成業績承諾,商譽減值就達6.09億元。

2019年,全通教育業績虧損繼續擴大。據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收7.18億元,同比下滑14.51%,歸母淨利潤虧損7.33億元。

  對於虧損的主要原因,全通教育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對子公司和聯營企業進行減值合計6.18億元。公告還稱,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併購的子公司估算商譽減值金額6.15億元;對聯營企業估算長期股權投資減值金額0.3億元。

  而媒體則稱,“這一切,皆是四年前的大手筆收購所帶來的‘苦果’。”準確地說,全通教育飽嘗苦果,不是因為大手筆收購,而是因為概念炒作與經營無力。

  有意思的是,即便在這樣的尷尬的情況下,全通教育仍然試圖用此前的“套路”翻盤。

  去年3月,全通教育宣佈擬以15億元價格,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財經作家吳曉波旗下公司杭州巴九靈96%股權。價格看起來不低,事實上,全通教育的“算盤”也打得很響,如果收購完成,巴九靈會給全通教育帶來10億元商譽,從其業績表現來看,能一舉實現“扭虧”。

  只是,全通教育這一頓“騷操作”,引起市場、監管及網友的廣泛關注,最終交易流產。

頹勢難以扭轉,控股股東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也無意戀戰,不斷套現,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通過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共計套現8.9億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轉讓股份只是第一步,全通教育實控人陳熾昌想全身而退的意圖十分明確。如今,他們更是將控制權直接讓渡給藍海國投和東投集團成立的合營企業,套現離場。

  至此,全通教育正式易主,曾經的“股王”淪為妖股,風光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