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治療。

對咯血而言,迅速有效的止血治療和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否則可能窒息死亡。同時應積極尋找原因,治療原發病。

1.一般處理

臥床休息,取患側臥位,消除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避免劇咳,必要時給予鎮咳藥並給予氧療,建立靜脈輸液途徑。對年老體弱、肺功能不全者不宜給予強鎮咳藥,禁用嗎啡,防止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窒息。對情緒緊張或煩躁不安者可適當選用鎮靜劑,如安定等。

2.藥物止血

(1)腦垂體後葉素:療效迅速而顯著,使肺小動脈收縮,減少肺內血流量而達到止血。用法 腦垂體後葉素5~10U溶於5%GS20~40ml中緩慢靜脈注射(10min),然後腦垂體後葉素10~20U加入5%GS或NS 250~500ml中靜滴維持。對高血壓、冠心病、明顯前列腺肥大者及孕婦慎用或禁用。

(2)對羧基苄胺 6-氨基己酸、止血環酸:均具有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酶的作用,以阻斷纖維蛋白溶解達到止血目的。對羧基苄胺100~200mg加入NS 20ml中靜脈注射或600mg溶於5%GS 500ml中靜脈滴注:6-氨基己酸4~6g溶於5%GS 250~500ml中靜脈滴注;止血環酸100~250mg加入NS 20ml中靜脈注射,每日1~2次或溶於5%GS 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最大量為0.6g;

(3)魚精蛋白注射液:為肝素拮抗劑,可加速組織中的凝血過程。劑量:50~100mg加入5%(S 40ml緩慢靜注,每日1~2次。連續應用不得超過72h;

(4)止血敏:增強血小板聚集、促使凝血活性物質釋放,加速血塊收縮。劑量:250~750mg/次,每日2~3次,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5)維生素K1 10mg/次,每日2次,肌肉注射或20~50mg/日靜脈注射;

(6)維生素K3 4~8mg/次,每日2~3次,肌肉注射;

(7)酚妥拉明:系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肺循環阻力的作用。常規劑量為10~20mg溶於5%GS 250~500ml中靜脈緩慢滴注,連用5~7天,此藥可引起血壓下降,需要監測血壓和保證足夠的血容量。

(8)普魯卡因300~500mg溶於5% GS 500ml中靜脈滴注,首次用此藥者應做皮試。

(9)安絡血: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較大的抑制作用,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和加速管壁回縮作用。10~20mg肌注,每日2~3次。

(10)維生素C:1~2g溶於5% GS 500ml中靜脈滴注或0.2g,每日3次

(11)糖皮質激素:咯血病人經上述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使用。其作用除有抗炎、抗過敏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外,尚可使血中肝素水平下降,凝血時間縮短,達到止血目的。劑量:地塞米松5mg/次4h,穩定後改為每日 2次,共3~5天或氫化考的松100~200mg/d,不宜長期使用。注意使用的相對或絕對禁忌證。

(12)其他止血藥:立止血、雲南白藥、三七粉等。

3.纖維支氣管鏡止血

咯血期間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不但可以明確出血部位,而且可以清除積血,並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局部用藥或放置氣囊導管達到止血。

(1)局部用藥: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對出血灶滴入0.02%腎上腺素3~5ml,必要時可追加2ml,能使局部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目的或注入1000U/ml的凝血酶溶液5~10ml或給予2%纖維蛋白原5~10ml,而後再注入1000U/ml的凝血酶溶液5~10ml。保留5min,證明出血已停止時,再拔管觀察。

(2)氣囊導管止血:經纖維支氣管鏡將Forgarty氣囊導管送到出血部位,然後充氣0.5~5ml於氣囊內,填塞出血支氣管,可局部壓迫止血。24h後放鬆氣囊,觀察數小時無再出血即可拔管。

(3)激光冷凍止血:出血部位明確位於1、2級支氣管的局灶性出血,可用低功能YAG激光燒灼止血,療效肯定,但使用受限。冷凍治療肺癌咯血效果好。

(4)其他:高頻電刀和微波,均可燒灼支氣管內的腫瘤和燒灼止血。

4.支氣管動脈栓塞術

可先作支氣管動脈造影,若顯示異常擴張或體-肺動脈交通及造影劑外滲,均提示病變的支氣管動脈,即可向支氣管動脈注入明膠海綿、氧化纖維素或聚氨基甲酸乙酯,將病變動脈栓塞。還可用氣囊堵塞肺動脈。

緊急外科手術,其原則是切除最小的肺組織,以達到清除最大出血病變的目的。其適用於出血部位明確、單側肺出血無手術禁忌證,大咯血尤其是有窒息可能而內科治療又無效者。對於晚期肺癌出血、二尖瓣狹窄出血、全身有出血傾向者、體質極差和出血部位難以確定者則不宜手術。

6.萎陷療法

包括人工氣胸和人工氣腹。

7.咯血窒息搶救

咯血窒息是咯血致死原因之一,對其認識與及時搶救是防止突然死亡的關鍵。大咯血病人常精神緊張,甚至可誘發喉頭痙攣,如果病人體弱,咳嗽反射弱,肺功能較差,則易因咯血而引起氣道阻塞至窒息,患者窒息的先兆為面色蒼白、冷汗、悶氣、煩躁、紫紺、喉頭嚕嚕作響甚至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即為窒息現象,應立即搶救。

(1)保持氣道通暢:體位引流:使病人頭朝下或採取頭低腳高的俯臥位,迅速排出積血,同時將口撬開,清理口腔、咽喉積血,輕拍背部以利血塊排出;氣管插管:將有側孔的較粗鼻導管迅速插入氣管內,邊進邊吸引氣道內積血,深度要達隆突以上的氣道;在緊急情況下,可作氣管切開,從套管內吸出血塊,解除呼吸道阻塞;支氣管鏡吸引:多采用硬度支氣管鏡插入氣管內吸引。

(2)吸氧:濃度宜較高或加壓給氧。呼吸抑制者可使用呼吸中樞興奮劑。

(3)迅速建立輸液通道,使用止血藥物及補充血容量,糾正大咯血併發的休克。

(4)其他處理:有急性心力衰竭的給予強心劑,如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苷K;如心跳突然停止,則立即施行心臟復甦術。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並注意預防和及時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

8.大咯血後併發症的處理

大咯血後易併發肺不張及肺炎,應適當翻身、輕拍背,鼓勵病人排痰,停用鎮靜劑及鎮咳劑,應用祛痰劑以利排出下氣道的分泌物和積血,加強抗炎和體位引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