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專訪丨蘇寧張近東:新冠肺炎疫情是場“壓力測試”倒逼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逐漸緩和時,過去一週,疫情在海外肆虐,歐美多國疫情一度呈失控態勢,確診病例快速增加。這一“內降外漲”的發展態勢,讓人意識到全民抗“疫”依然不能鬆懈。

自2月以來,受疫情影響,所有人的生活似乎都蒙上了一層陰影。與此同時,整個經濟體系也受到衝擊,各行業的發展節奏都被打亂。其中,零售業無疑算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為防止交叉感染,線下零售業一度停擺,關門歇業,但仍要照付的房租、工資等,這讓大多數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在這艱難時刻,不少零售企業並未放棄,而是選擇危中求機,轉變企業運營策略,大力發展線上業務或者到家業務來彌補損失或是尋找到新的業務機會。

战“疫”专访丨苏宁张近东:新冠肺炎疫情是场“压力测试”倒逼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對此,作為零售領域巨頭的掌舵者,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顯然有著比大部分人更深刻的感受。那麼,蘇寧在這場疫情中受到了什麼影響,又是如何抗“疫”的?整個零售行業在此次疫情中發生了什麼變化,疫情結束後又會出現哪些新的機會?帶著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張近東。

一場“壓力測試”

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對於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體現在數據上。3月16日,國新辦舉行了2020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

對於工業、投資和消費領域數據超出預期下滑,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從數據來看,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仔細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對此觀點,張近東也表示認同。張近東認為,新冠疫情短期對經濟造成了很大沖擊,但是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不過他也坦陳,在疫情前期,包括餐飲業、旅遊業等在內的消費服務行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資金融通、業務經營等問題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即便是大企業,也經歷了一次壓力測試。

“此次抗疫戰也是蘇寧產業能力和生態協同的一次壓力測試。”張近東認為,如何應對危機性事件,最能反映一家企業的產業基礎能力和管理執行力,而功夫要在平時下。

記者瞭解到,疫情發生後,與絕大多數企業一樣,蘇寧也面臨了部分商場、門店暫停營業、物流配送線路不暢等等的情況。但由於歷年都有著春節“不打烊”的傳統,面對疫情,蘇寧的服務沒有停止。

據張近東介紹,春節期間,蘇寧有12萬門店、運營、技術、客服、物流和售後等一線崗位的人員在崗,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同時,蘇寧利用自己全場景零售的優勢,一方面及時應援湖北抗疫一線的物資需求,另一方面為滿足百姓生活需求提供服務,保障大家的菜籃子、米袋子。

其中,蘇寧易購、家樂福、蘇寧小店、零售雲店等業態,在滿足一線支援需要的基礎上,充分保證防護物資、健康商品、民生產品的供應和價格穩定;蘇寧物流做到抗疫一線物資運輸的行業擔當;體育、健康、紅孩子等體系,充分發揮商品和內容的優勢,為用戶在線提供健身、健康、育兒相關的體驗內容;金融為廣泛的供應商、中小企業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貸支持。

如今,隨著全國各行各業相繼吹響“復產復工”的號角,全國經濟也正快速回歸正常狀態。在張近東看來,此次壓力測試蘇寧算是扛過去了。據張近東介紹,蘇寧目前採取了現場和遠程互聯網辦公相結合的模式,復工總人數已超過13萬人,確保各項業務正常開展。

“從我們企業自身的經營數據和行業形勢來看,雙線融合的零售模式大大增強了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符合當前的消費環境和消費趨勢,這也增強了我們對目前正在打造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全場景智慧零售模式的信心。”張近東說。

疫情中所蘊藏的“新機遇”

“疫情緩解以後,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得到釋放,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

正如張近東對記者所說的那樣,儘管當下的企業都身處困境,但大家也都深信疫情終將過去。同時,大家也相信疫情過後,零售業必定會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在近期,在全國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導向下,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發放消費券來促進消費,更是讓此前機構所預測的“報復性消費到來”的聲音越來越大。

不過,張近東認為,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者對於商品與服務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則是這場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新機遇。

張近東表示,在這次抗“疫”的過程中,“宅經濟”需求激增,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在疫情時期迅速發展,比如垂直領域生活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形式等。

“這對於消費行業來說,是一次整合升級的契機。”張近東稱,“宅經濟”需求激增,在此基礎上,生鮮外賣配送上門、線上辦公教育健身等業務都迎來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倒逼企業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加速數字化轉型,以適應新的需求。

張近東以蘇寧家樂福為例,向記者介紹了家樂福這一傳統零售商超在被蘇寧收購整合後,如何在疫情下作為民生服務行業的流通主渠道,保障消費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據瞭解,從1月24日(除夕)到2月8日(元宵),家樂福在全國51個城市的209家門店堅持“不打烊、不斷供、不漲價”,在物流受阻、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緊急加購、及時補貨,累計提供蔬菜11000噸、豬肉1340噸、水果3800噸。與此同時,家樂福不斷升級到家服務覆蓋範圍,於2月中旬推出“同城配”,在“3公里範圍1小時達”基礎上增加“10公里範圍半日達”。

顯然,家樂福的轉變已經有所成效。記者從蘇寧方面瞭解到,春節期間家樂福“到家”業務訂單增長約300%,其中蔬菜訂單量同比增長約600%。此外,蘇寧小店糧油產品、方便麵與自熱速食類產品銷售火爆,蘇寧菜場的銷量更是暴漲十倍多。

“我認為接下來‘在線到家’模式或將成為主流消費形式,因為疫情的發生加速了行業對於這一模式的探索,在不斷完善當前服務需求的同時也會間接刺激新模式、新需求的產生。”張近東表示,蘇寧也在不斷加強相關佈局和探索。

如今,抗“疫”防疫仍是張近東每天的核心工作之一。在他看來,練就快速且持久應對危機的能力是企業的必修課。而作為一個長期主義者,在採訪結束時,張近東也表示,未來,蘇寧將繼續加大智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並加速智慧零售核心能力和資源的輸出。

“2020年,蘇寧整體發展目標基本不變,將繼續堅定穩發展戰略,穩健投入,加大智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並明確兩大業務導向‘開放從1到N,聚合從N到1’,深化全場景發展,加大資源能力的開放與輸出。”張近東說。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