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填鸭式"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阅读能力缺失

老师在上课时,给学生带来的是知识点,学生只需要被动吸收消化知识点,把阅读、理解、思考……这些必须掌握的能力丢到了一边。

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不能说高分低能,但能力有欠缺是一定的,这其中阅读能力欠缺是最为严重的。

本来应该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经过独立思考后,理解掌握知识,现在变成了老师们去思考理解,然后,再教给学生。也不知道,这样学习的学生有没有一种"拾人牙慧"的感觉。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也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技能。对于参加高考、中考的学生来讲,语文或者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这个类型的题,就是分数产生"分水岭"的原因之一。在复习阶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本末倒置而不自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古人的阅读方法,现代人可以借鉴。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古人通过学习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读书学习经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古人读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经典读书法

1、陶渊明:五柳先生“不求甚解”读书法

晋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五柳先生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喜欢读书,也不探究字词详细解释,只要领会文中意思,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陶渊明告诉我们:读书抓要点,独立思考,领会中心思想。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文章、书籍,如此方法阅读,尤为适合。

有人会说,这样的读书就是"囫囵吞枣",而我想要说的是,难道你只用这一个方法阅读吗?那你把阅读想得未免也太简单了。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2、苏轼:"数过尽之"读书法

宋朝的苏轼,再加上苏洵、苏辙,一家子"学霸"。他在《又答王庠书》中,给侄女婿王庠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信中说:

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大概意思是说,年轻人学习,一本书要多读几遍。

很明显,苏轼读书,也是使用了陶渊明读书这样的方法,而且讲得方法更详细,读书要有目的,又告诫年轻人:读书,不能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

苏轼与陶渊明在说到读书的方法时,都讲到了"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把两人的读书法结合起来,就是:要带着目的去读书学习,不要在意看不懂,如果看一遍没学会,那就多读几遍。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3、郑板桥:"求精"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板桥自序》中写道:

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读书贵精不贵多,读得再多的书,没有领会到"意",那也是白白浪费时间罢了。这就是郑板桥想要告诉我们的读书学习方法。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经典读书法总结

陶渊明:"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苏轼:"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

郑板桥:"读书求精不求多"。

总结经典的读书学习方法:读每一本书,都要带着单一目的去读,多读几遍,这样就读懂了。


另类读书法

1、"天才"读书法

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这种方法适合记忆力超强,又要有毅力的人,嗯,算术还要超好。

归纳起来就是,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书按字数按天数平均分配,然后背下来,背不下来,誓不罢休。这就是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欧阳修应该算是"死记硬背"的先驱者了。

立身以力学为先,学以读书为本。今取孝经论孟六经,以字计之:孝经一千九百三字,论语万有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周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诗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止以中才为准,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稍钝,减中人之半,亦九年可毕。其余触类而长之。虽缕秩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所不至。谚曰,积丝成缕,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丈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尔辈勉之。

这段是对欧阳修读书方法的描述,出自元无名氏所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 欧阳文忠公读书法》。先不说欧阳修读书法的真实性,单单是把这几本书的字数数下来,也需要超强耐心,还要加减乘除的算一遍,每天都要执行。无论是谁使用这种读书法,具有的毅力、记忆力、计算能力以及执行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2、比较"豪"的读书法

张溥: "七录七焚"读书法

明朝张溥的"七焚"读书法:抄一遍、读一遍,然后烧一遍,如此反复六、七次,抄书抄得右手执笔处长了茧子,而且手上生了冻疮。张溥成名后,给自己的书斋起名曰"七录"。

虽然不清楚在明朝纸的价格,但要做到读一本书,焚烧六、七次,估计也是相当有钱才行。

《明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中记载: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能力 - 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能力 | 知识改变命运

杨大眼:听书法

大眼虽不学,恆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 而竟不多识字也。

出自《北史·列传·卷二十五》。

现在流行听书阅读,各种听书app、听书网站不一而足,而这个南北朝时期的杨大眼,爱兵如子的将军,应该是最早的听书学习受益者,听书学习的"鼻祖"了。依靠听书,从一个没人待见的庶生子,最终做到了光禄大夫、平东将军,而且还有封邑。这也是比较励志的故事了。

听,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

学习语言,听说读写,如果不能做到流利地听、说,那不算是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出国曾经遇到过外国文盲,不识字,但是听、说流利,一下就把我惊到了,我能读会写居然还不如文盲说话流利,由此可见学习当中听的重要性。

另类读书法总结

另类读书学习方法,对我们来说借鉴意义更大些。但是,对天赋异禀的你来说,也许就是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古人需要学习,现代人更需要学习。学习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学习还能改变命运。作为学生,就更应该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把缺失的能力补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