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做強做大輸送帶產業集群

產業名片

鉅鹿縣輸送帶產業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以輸送帶、託輥、支架、齒輪等輸送設備產品為主的輸送機配件產業集群。

3月16日,在鉅鹿縣魚營村村北的工業園區內,大部分的輸送帶生產企業已復工復產。“縣裡派駐廠指導員每天對廠區進行消殺。所有工人必須戴口罩進廠,每天兩次測量體溫。”魚營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中良說。

鉅鹿縣輸送帶產業集群以官亭鎮魚營村為中心,輻射周邊8個村,聚集企業4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家、配套企業7家。近年來,鉅鹿縣高度重視發展輸送帶產業,全力推進產業集群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要素不斷向產業集群聚集,產業集群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帶動了運輸業、銷售業和彩印、包裝紙箱、飲食等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延長了產業鏈。

現在,輸送帶產業集群已聯合規劃新上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輸送帶1200萬米、託輥500萬根,產值達到15億元,利稅總額達到4.2億元。產業集群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推進鄉鎮園區和小城鎮建設,帶動催生小微企業發展。

轉型升級謀求產業綠色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初,魚營村開始發展輸送帶產業,逐漸形成工業織布、託輥、輸送帶等生產及銷售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全村輸送帶產業年產值近3億元,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的村民。輸送帶產業已成為魚營村甚至官亭鎮的支柱產業。

因輸送帶的生產過程中需燃煤鍋爐導熱,如何兼顧“藍天”與“發展”,成為近年來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2017年,鉅鹿縣大力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集中拆除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這讓輸送帶企業老闆犯難了:拆,意味著要改換成清潔能源的新鍋爐,購買新鍋爐、天然氣開口費等費用;不拆,企業就要面臨停產。

魚營村黨支部書記王立軍說,空氣是由大家共享的,為了重見藍天白雲,再為難也必須把燃煤鍋爐拆掉。當時,為了說服魚營村的企業老闆“煤改氣”,該縣召開動員大會、制定具體實施計劃表,並安排包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在此基礎上,他們重點選擇了一批思想意識超前、經濟實力強的輸送帶橡膠龍頭企業作為“煤改氣”的率先行動者。

僅用兩天半時間,魚營村輸送帶企業就全部完成燃煤鍋爐的自拆,每年可減少燃煤2000噸。

“煤改氣、電之後,生產成本比用煤時翻了5倍,這倒逼我們通過更新設備來增加產量、提升質量,從而爭取利潤空間。”王立軍介紹說。

抱團發展打造全產業鏈條

“輸送帶產業發展初期,我們村大多數是小作坊生產模式。”王中良說,隨著發展的需要,這種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為了能夠壯大品牌、形成規模,2016年,魚營村開始籌備工業園區建設。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對外銷售”的思路,魚營村20餘家輸送帶相關聯企業出資,在村北建起了佔地220畝的工業園區,共建成28個生產車間,統一使用天然氣、電為能源。園區註冊了河北無雙橡膠製品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輸送帶、託輥、礦山機械配件等輸送設備產品為主的輸送機配件產業集群,年產輸送帶1200萬米、託輥500萬根,帶動近千人就業,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這個車間是生產工業織布的,這個車間是生產再生膠的,那邊那個車間是生產輸送帶的。工業織布和再生膠都是輸送帶的原材料……”王中良在廠區邊走邊介紹道。

在26號生產車間,負責人楊軍娜說:“我們車間主要生產焊管、帶鋼、瓦盒。這些產品生產好以後,直接供應給旁邊另一個生產託輥的車間。”

整個園區有效整合了各項配套工序,聚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各個環節的生產要素,實現技術共享及質量保障,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已有20個車間投入使用。

王中良說:“河北無雙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的建立,有效集中各小企業的力量,辦成了單個企業沒辦法辦到的事,在品牌打造、原材料、關鍵生產設備採購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創建遍佈全國的銷售網絡

產業起步初期,銷售人員就開始駐紮全國各地跑銷路,產品銷售網點遍佈全國。

天驕橡膠機帶有限公司的經理李國輝,早期就是在外從事輸送帶銷售業務的。他回憶道:“1998年,我就在武漢開門市專門銷售農機用的平板帶,後期才接觸到輸送帶。2002年,我回到家鄉開辦工廠生產輸送帶。同時,繼續經營自己的外地銷售點。”

如今,鉅鹿縣各類專用輸送帶和平型傳送帶達上百種規格,包括普通棉帆輸送帶、強力輸送帶、耐熱輸送帶、耐酸鹼輸送帶等,廣泛應用於冶金、發電、工礦、糧食儲備等多種行業。目前,遍佈全國各個城市的銷售網點達200餘家,產品還出口韓國、東南亞、非洲等國家。(來源:邢臺日報 編輯:肖延昭 青媒編輯:陳炎 責編:張永忠 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