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社會環境的複雜,人心險惡,所以很多父母一般都不太敢於放孩子自己獨自外出活動。

我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那種小學生獨自一個人上學的畫面了,每次難得在路上看到一個獨自上下學的孩子都會忍不住在心裡默默說一句這孩子真棒,蠻獨立的。

因為大多數孩子上學或者放學的時候都會有家長接送,合肥的小學門前都有劃分各個年級和班級的家長等待區,孩子放學的時候,走到自己班級對應的區域就可以看到來接自己的家長。我想其他的地區大概也差不多。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我們小的時候哪會有這麼麻煩,只是在剛開始上學的幾天,家長會因為不放心才會接送孩子,等孩子自己熟悉了上學路線之後就不管了,因為大人都很忙。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好一點,三年級左右的孩子仍然是由家長接送的。

當然,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現在騙子太多,孩子又涉世未深,缺乏經驗,加上人小力微,所以很容易被騙子拐走,這是客觀因素;而主觀因素則是出在家長的身上。

除去客觀因素,現在的家長為什麼越來越不敢對孩子放手?

因為身為家長的人出於某種顧慮,比如考慮到上面講的因素,所以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動。

其實家長這樣做是自私的,也是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的。因為家長們幫助孩子的時候,考慮的是自己的擔憂,做出決定的依據是為了讓自己放心,而並不是讓孩子從中得到鍛鍊的機會。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家長逐漸放手並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做一件事情時,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

1、寧願後面看著,不要前面領著

拿孩子上學的事情來說,家長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擔心孩子沒有自己的陪伴會不會遭遇什麼不測,現在人心都壞得很,所以怎麼都不放心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去上學,寧願每天接送。

在這裡其實我想到了以前看的一個盲人小女孩的事情。

她需要上學,她的媽媽為了孩子的以後考慮,不得不選擇讓小女孩獨自一個人上學,於是那位媽媽在領著女兒上了一段時間的學之後就告訴女兒說,以後你需要自己獨自一個人上學了。

雖然這樣說,但是這位媽媽其實因為不放心,每天還是跟在孩子身邊,只是沒有讓她發覺。

就這樣,經過一番摸爬滾打跌跌撞撞,女孩終於可以自己獨立上學了。

那位媽媽的做法就是寧願在後面看著,也不選擇一直在前面領著孩子走路,因為她考慮到,盲既然會伴隨女兒一輩子,那麼她越早學會獨自上學獨自行動就對她越好。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我們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家長也需要有這種意識。

如果孩子年紀小,但是學校離家不是很遠,交通方式不復雜的話,就可以嘗試讓孩子獨自一個人上學了;家遠一點可以等孩子大一點再說。

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選擇跟蹤孩子一段時間,即便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樣的決定還是要做的。

2、給孩子一個能夠獨立做事的機會

這一點講起來就是,但凡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平常我們帶孩子一起去旅行的時候,如果除掉厚重的行李箱後就只有一個揹包,而這個揹包裡面的東西都不重,屬於大人和孩子都能背得動的,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揹著包。

我看過有些家長,自己大包小包都包攬了,孩子輕裝上陣,甚至坐在爸爸媽媽拉著的行李箱上面,不是說我覺得這樣的做法不對,只是認為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自主和自立的意識。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如果有機會的話,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有獨立做事的機會,獨自承擔責任,獨自運轉自己的小腦瓜去解決問題。

但凡孩子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就一定不要伸手,但凡能讓孩子自己思考並作出決定的事情家長就一定不要急著給孩子出主意,雖然他在做的過程中會因為年紀不夠經驗不足,想法不全面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紕漏,可是多來幾次,孩子自然就能做到熟能生巧了。

而父母如果一直都喜歡給孩子包辦好一切東西,那孩子不僅會養成事事依賴父母的習慣,就從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上來說,他就會比別的孩子晚很多。

一個從小就自主自立的孩子,你想讓他在各方面都不優秀就很難了。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3、自己不要一臉愁容和不放心,避免過度渲染,讓孩子產生退縮的心理

很多孩子高三畢業以後會計劃一場畢業旅行,如果是經常和父母一起出遠門的孩子還好一點,因為只需要父母將需要注意的地方講一遍,孩子記住就可以了。

就像做實驗時,老師已經在學生面前演示了很多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加上老師的教學,自己再稍微摸索兩次就能做的很好了。

出門旅行是一樣的,有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獨自出過一次遠門,所以第一次出遠門的時候,不僅家長會很擔心孩子,其實孩子自己的心裡也會非常忐忑,既有能夠出門感受新鮮事物的刺激感,也有對未知經驗的擔憂。

如果孩子在出遠門之前,家長一直在孩子的耳邊嘮叨說,你長這麼還沒有出過遠門,路上萬一遇到你不能解決的事情可咋辦?不停地指導孩子遇到這個事情應該要怎麼辦,遇到那樣的事情應該要怎麼辦。

其實這樣為孩子設想的許多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場景會進一步加強孩子內心對於新鮮事物的擔憂。

所以,當孩子想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或者家長鼓勵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時,不要將自己的一臉愁容的不放心盡數展現在孩子的面前,避免因為過度的渲染讓孩子產生退縮的心理。

孩子獨自遠行是這樣,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樣的。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孩子第一次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會擔心是肯定的,但是不論自己內心有多擔心,無論多想幹脆出手給孩子辦好一切也一定要hold住。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的無能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機會得到更多的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