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兒子今年12歲啦!

現在的每一天,我們家裡充滿著歡聲笑語,即便生活中的小摩擦、小矛盾,我們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

愛,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

回憶剛來杭州時的那段時光,雖說是痛苦,但正因為痛苦,才讓我走上了修行成長之路。

老師說:“老天爺要給我們一份禮物時,有時就是包裝的挺難看的。”

在這裡,感謝我的寶貝,他用他的行為呈現了我的內在,當時他內心一定不好受吧。


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我曾經大門緊關 #

回想起他小時候,一旦不聽話,我就非打即罵,甚至有時把他關在大門外,任憑他怎麼呼喊妥協,我也不開門。

上小學後,哪個作業本上字沒寫好,就要求他擦掉重寫,有時孩子不願意,我會偷偷幫他改,只因為想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老師可以評個優加五角星。

我希望他能按照我的想法來做事,而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類似這樣的控制一直到孩子10歲。

2018年8月,我和兒子來到杭州(由於老公的工作,一直是與他分隔兩地),隨後我過起了全職生活。

每天在家裡搞衛生、燒飯、接娃,那種感覺如坐針氈,人生彷彿就像一臺電腦被強制性關機,然後再重啟。

失去了往日與父母、好朋友的聚會,失去了熟悉的一切,我一直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抱怨著老公忙到根本沒時間陪我們。

於兒子而言,其實他比我承受著更多。

但是那個時候恐懼佔據了我的愛,而我全然不知。還是以之前的方式教育著孩子。

終於,孩子的笑容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緊張,隨之而來的期末考試,他發揮失常,而且比平時低的多。

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這宛如給我當頭一棒,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化、焦慮感給兒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那一刻,我覺醒了。

看起來孩子的狀況是轉學引起的,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我這個媽媽多年以來的教育方法、以及情緒化、自負感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感恩在這裡遇見 #


在最困難時遇見了曉敏老師,第一次去上線下課時 ,聽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指引,我淚如雨下。

回家後,我覺得心情放鬆了,那時起,內心想自我改變的慾望是那麼強烈。

之後的日子,我選擇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然後靜心冥想,看書,運動,結合老師的呼吸法,。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自己的情緒已經能比較平穩流淌了!

有時感覺到它上來了我會對自己說:我接納這個情緒,但我放下對他的需要。

我的偏頭痛也很少犯,即使有時犯了,症狀也減輕很多。

孩子也是,當我脫掉這層盔甲,他自然就變了。


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如願的發揮出了正常水平,而且現在特能表達他自己的想法。


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選擇傾聽,也就選擇了幸福 #


在與他的相處中,我能夠做到傾聽、共情、理解。

每天與家人間的一個擁抱,深深的把我們連結在一起,每晚睡覺前,我或者老公都會陪他一會,聊聊趣事,談談總結。

還會順便問句:


“寶貝,你覺得今天自己哪裡做的挺好的呀?”

這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現在兒子有時會說:“媽媽,我愛你!”聽到那幾個字,我甜在心裡,甚至有時眼眶也會溼潤。


家長故事:不要把孩子變成“木偶”

曉敏老師說,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我們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有些挫折,正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好機會。

只要心中有愛,有陽光,終究會見彩虹。



作者/ 黃金飛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