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被遗忘的强军铁骑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影视剧剧照-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明末时期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明末三大军,卢象升组建的天雄军,孙传庭组建的秦军)。“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

关宁铁骑师承李成梁的辽东铁骑,明朝当时是以步兵为主,后金的主要战斗力是八旗铁骑,因此明朝末期的主要抵抗后金的骑兵就是他们,为孙承宗所创所建立,成型于袁崇焕:所以才有了袁崇焕组建关宁铁骑。也有人认为李成梁是主要创办者,不过更多人觉得是袁崇焕学习了李成梁的治军之道,关宁铁骑是效仿辽东铁骑而来的。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影视剧剧照-袁崇焕

袁崇焕认真剖析了全国兵源状况,他认为从年轻力壮的青壮年中征兵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决定在辽宁地区征兵,关宁铁骑人数虽少,但是个个都身负血海深仇,国破家亡的威胁,打仗自然卖力,甚至不惜生命。一开始只有袁崇焕部下祖大寿和他的家丁,后来加入了一些兵源,加上扩充,才渐渐构成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盔甲装备图

关宁铁骑和其他骑兵部队还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装备了热武器。最出名的就是三眼铳,一种旧时火器,造型和现代的枪支有些类似,只需填装火药钢球后添加火帽,再朝石头等地敲击引爆,就可以将弹丸发射出去,威力巨大,现在依然在民间留存。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明-三眼铳


一战成名


明天启七年5月,皇太极领着百战精兵来到宁远城下,在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太极面对宁远城,心情很是复杂。当年,父亲努尔哈赤就是在这宁远城下,被炮火轰成重伤,不治而亡。所以,皇太极这次有备而来,就是要打下宁远,为努尔哈赤报仇雪恨。

  三声号炮响起,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下冲去。战鼓咚咚,马刀闪闪,喊声震天。

  明军还是延续以往的战法,在城上用大炮轰击。一排又一排的八旗兵在炮火中倒下去,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皇太极面无表情,坚定地一挥手,八旗军冒着炮火继续冲击。为了这场胜利,他已经研究过明军的战法,他知道,只要冲过这片开阔地,一旦进入炮火的死角,就是八旗军的天下了。

  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把皇太极吓愣了,也让八旗军的将领们惊呆了。大炮仍在城上轰击,炮火硝烟中却杀出一支几万人的马队,马上士兵手持三眼铁铳,离八旗军百八十米就开始射击,铅弹如狂风般向八旗军扫来。八旗军还没等明白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把三眼铁铳调过来,抡起如铁锤似的枪把便向后金军头上砸来。

  一场短兵相接的大混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八旗军的尸体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着伤亡越来越大,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

  战后,皇太极才知道,这支凶猛异常的部队就是袁崇焕新组建的关宁铁骑。

有了这支部队驻守宁远,建奴再也没敢进犯。

九千铁骑守北京

1629年崇祯二年秋,皇太极避开关宁铁骑,率军绕道蒙古草原,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毫无准备而且刚刚才因为欠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在如狼似虎的八旗军冲击下,顷刻间土崩瓦解。30日,清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遵化。

袁崇焕得知后大惊失色,要是皇太极攻进北京城,那就大事不妙!时间紧迫,袁崇焕命令离北京最近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带领4000轻骑立刻出发,急援遵化;自己亲率九千铁骑随后跟进。

  赵率教领军赶到之前,遵化已经陷落,赵军于城外几十里处中伏,全军殉国,赵率教英勇战死。



随后跟进的袁崇焕得知凶讯后,下令,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全军转向蓟州,一定要把清军拦截在蓟州。

  九千关宁铁骑赶到蓟州时,狡猾的皇太极却已带领军队绕开蓟州向通州进发。通州离北京只有四十里,是京师的门户,容不得半点闪失。袁崇焕又率领铁骑来到通州,刚刚驻扎下,得知八旗军已开往北京城。就这样,袁崇焕率关宁铁骑,追着八旗军的屁股,在京畿之地疲于奔命。待赶到北京城下时,已是人困马乏,有的战士累得连刀都拿不起来了。

  皇太极采取拖兵之计,先把关宁铁骑累垮,然后再在北京城下,当着明朝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全歼关宁铁骑。

 

 清晨,关宁铁骑与八旗军在北京城下广渠门拉开阵势,这决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边是皇太极亲自指挥的数万八旗大军,兵精粮足;另一边,则是袁崇焕和他的疲惫之师关宁铁骑,人数只剩区区五千(四千掉队)。

  袁崇焕深知此战关系到明朝的存亡。

  此时,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他认为,关宁铁骑不过万人,肯定采取守势。他准备调集全部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冲垮关宁铁骑,拿下北京城。却没有想到,袁崇焕竟然乘他们调动之时,率军突然发起冲击。后金兵猝不及防,队伍马上被冲得七零八落。

  经过四个时辰的激战,八旗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退却。皇太极再一次败在关宁铁骑手下。

  五千关宁铁骑打败了数万的八旗军,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袁崇焕

关宁军的没落

广渠门一战后,袁崇焕进入北京求见崇祯帝。但意外的是,崇祯帝没有因为袁崇焕的大胜过多欣喜,相反,他觉得是袁崇焕好大喜功,故意放后金军入关,才导致如此大战。加上朝中大臣也对袁崇焕多有猜忌,崇祯帝便把袁崇焕关了起来。

祖大寿看见主帅下狱,便打起了拥兵自重的念头,打算率兵返回山海关。而刚刚撤走的后金军队还对北京虎视眈眈,幸得当时的总兵马世龙调度有方,这才稳下了各方援军。己巳之变后,急火攻心的崇祯认为袁崇焕有失职之错,便将其处死。作为拿着明朝百万粮饷的精锐,关宁军在袁崇焕死后,渐渐显现了军阀化的倾向。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祖大寿雕像

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成为了辽军方面的军事首脑,任辽镇总兵官。三桂其父为吴襄,与祖大寿是姻亲关系,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内的一员。当祖大寿于松锦之战投降于皇太极后,吴三桂即成为在明朝辽军方面的代表。综上,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因大凌河之战与松锦之战,祖氏家族大部降清,这只军队部分也得以为清廷所用,成为了汉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归吴三桂。

后来关宁铁骑在吴三桂的统治下,帮助清军占领了北京。后来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彻底击败农民军,随后又协助吴三桂反清,一度几占据半壁江山,康熙丧失了几十万军队。

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被平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终于在炮火硝烟中归于沉寂。

被遗忘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吴三桂 - 剧照

  由于关宁铁骑归袁崇焕指挥过,所以明朝对这支部队的记载只是轻描淡写。清朝立国之后,关宁铁骑曾是满清死敌,且最后又助纣为虐,参与吴三桂的反叛,所以,清朝的记载也是能贬则贬。这种浅易淡化的境遇,使关宁铁骑在后人的眼中,印象一直模糊不清。

关宁军从誓死守卫边疆到拥兵自重,再到降清到最后起兵反清到消失的转变历程。我们看到的。仅仅凭个人武勇。如果没有像洪武帝那样有气魄能力的明主,臣下再强也很难已拯救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