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

一代名将汉尼

战役点评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充分展示了一代名将汉尼拔旷古烁今的指挥艺术,被后人视为歼灭战的经典范例。霍尔沃德在《剑桥古代史》中如此评价这场战役:“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步、骑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艺术典范。“此后,指挥了完美歼灭战的西方将领们总会骄傲地宣称:“我们重现了坎尼之战!“汉尼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

图为刚开始的罗马进攻阵型图


出敌不意的战略方向选择是避实击虚和夺取主动的前提

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迦太基丢失了西西里、科西嘉和萨丁等地中海岛屿,海军实力大减,制海权已落入罗马中。汉尼拔的父亲哈密尔卡深知,迦太基与罗马必将再战,而物产丰富、民风彪悍,具有战略意文的西班牙是迦太基

重振河山的关键支撑。公元前237年,他带全家来到此地,在西班牙东南沿岸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并将几个互相孤立的贸易据点连成一片,父亲和姐夫去世后,汉尼拔接管西班牙,不过3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汉尼拔对迦太基的劣势洞若观火:罗马人口数倍于迦太基,如果罗马出兵登陆北非,受迦太基压迫的北非各民族极有可能趁势揭竿而起,缺乏战略纵深的迦太基很难招架。最佳的策略是以攻为守,将战火烧到意大利半岛。渡过地中海进攻罗马需要大量规舰只,面且必然要与优势的罗马海军进行海上决战,胜算很低。汉尼拔选择了从西班牙出发,翻越阿尔斯山远征意大利。这是一条完全出乎罗马人意料的行军路线,寒冷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艰苦的行军,匮乏的补给造成了部队大量减员。汉尼拔硬是凭借超凡的勇气、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克服一切困难,率军抵达意大利。汉尼拔大军是历史上第一支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军队!虽然代价很大但赢得了时间,取得了主动,避开罗马海军实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意图。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

利用矛盾、整合力量、加强训练提供了以弱胜强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前,罗马共和国经过500多年的积聚发展,已经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发达、公民兵制度先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周边小邦几乎都臣服于罗马。迦太基虽然建国时间比罗马早300年,是老牌强国,但这个民族更擅长贸易,民族性不够坚韧,加上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军队,尤其海军受到极大限制,综合实力明显逊于罗马。而汉尼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政治和外交才能也很出众,他首先运用高超的外交手腕和联姻的办法拉拢了西班牙骁勇善战的凯尔特部落,从中招募了战斗力强悍的重装步兵和重骑兵,还从巴利阿里群招募了一批极富特色的轻步兵(装备轻便圆盾和短剑的弹弓兵),既巩固了对西班牙的控制,又大大增强了迦太基的军事实力。到达意大利以后,汉尼拔利用波河平原高卢部落与罗马的矛盾,招募了大批高卢士兵。高卢雇佣兵以打仗为生,好勇斗狠但缺乏纪律,没有好的指挥官,这样的部队对阵罗马军团豪无胜望。汉尼拔对高卢部队的训练极为成功,短短1年时间就使他们懂得遵守纪律,能与友军协同作战。汉尼拔还用缴获的大量罗马兵器取代高卢士兵五花八门的武器,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在汉尼拔的精心调教下,数万名相互间语言不通、肤色习惯迥异,装备和训练水平差异极大的“乌合之众”,花腐朽为神奇,凝聚成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高明的眼光睿智、排兵布阵和临机决断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坎尼之战,罗马大军之所以败得如初狼狈和彻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位能与汉尼拔相匹敌的战役指挥大师。汉尼拔在战前就仔细分析研究了预定战场的地形、气候情况,抢占了有利的战场位置。迦太基军队在一个缓坡上布阵,居高临下,坐西向东,位于上风头,左边紧靠奥凡托河,掌握了天时地利的优势。罗马大军布阵时,汉尼拔迅速窥破对手的意图,针对对方阵型特点,巧妙布局,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兵种的优长合力制敌。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强敌的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