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疫情防控指揮部人員分工要調整一下:李會娟同志調整到指揮部辦公室,擔任辦公室主任……”大年初二下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在方城縣二郎廟鎮疫情防控調度會上,鎮黨委書記、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範慶偉下達了最新指令。
從戰“疫”集結號吹響的那一刻起,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是衝鋒陷陣的“戰士”。接到命令的鎮綜治辦專職副主任李會娟,顧不上家裡患有嚴重腦梗塞後遺症、老年痴呆症的82歲老母親和高一年級的女兒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與同在二郎廟鎮政府工作的丈夫張青華打了個招呼,就第一時間來到鎮指揮部辦公室,瞭解目前人員配備和工作任務。當看到上百個湖北(武漢)返鄉人員的信息需要進一步排查和密密麻麻的上級交辦指令時,這個工作一向愛較真的李會娟立馬就急了。當時辦公室的兩個同志還都是年前剛上班的年輕人,還缺乏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李會娟立馬給他們做了簡單分工,自己親自參與,三個人一起開始逐村逐人瞭解情況……
本想著累積的信息排查清楚了以後會輕鬆點,誰知隨著疫情的發展,接下來這樣的工作狀態居然成了家常便飯。方城縣二郎廟鎮29個行政村每天的返鄉信息不停的上報,需要逐人再排查,上級的協查指令也越來越密集,而且大部分都是趕在晚上下達,有的指令信息不太完善,排查起來工作難度較大,排查時間緊,工作要求細,加班到後半夜已成了慣例。
連續多天的連軸轉,2月11日晚上,一向身體素質很好的李會娟自覺異常,測量了兩次體溫都在37.3度。特殊時期,李會娟不敢大意,立即報告了鎮黨委書記,居家隔離。好在後來經過醫院兩次體檢排除了懷疑,證明是虛驚一場。醫生也關切地叮囑,勞累過度休息不好免疫力會降低,還是要多注意休息。但戰鬥不結束,哪能下戰場?低熱還未完全消退,李會娟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信息排查還只是辦公室任務的一角,指揮部辦公室就是指揮長的手腳。村裡返鎮人員各種防控措施等文件、指令的下發、卡點值守制度的建立、網格化機制的建立與運營等等都是辦公室的重要工作。這也曾讓對公文行文一知半解的李會娟頭疼了一陣子。不熟悉就請教,不明白就多請示,向專業部門請教、向兄弟鄉鎮請教;向鎮指揮長請示,向縣指揮部請示。工作中的盲點終於一點一點被攻破了,慢慢的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工作流程,各種信息、指令、行文、防控措施等都有了規範化的管理手段,兄弟鄉鎮紛紛聯繫,借鑑經驗。
隨著疫情被逐步控制,為安全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返崗,審核籤批返崗人員紙質版健康證明,再到後來組織培訓、督促鎮村兩級實施電子健康碼的審批、裕安碼的註冊等等也都成了李會娟每日必修的課程。同事們都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打開微信每天看到最多的就是你發的各種指令、通知了!”
丈夫張青華,也是二郎廟鎮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單位公認的拼命三郎。疫情期間,他分包望花湖水庫下游史莊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史莊村西臨券橋鎮,全村總人口1928人,外出務工人口近300人,下轄四個自然村,交通便利,村村通道路四通八達,不易管控。
大年二十九晚上八點多,張青華同時接到村醫和鎮指揮部通知,說史莊村當天晚上從武漢返鄉一人,因發熱正在縣醫院接受檢查治療,要求立即追蹤其返鎮軌跡。接到通知的他心裡一驚,立即聯繫村幹部,聯繫村醫,輾轉聯繫知情人,聯繫當事人,電話打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弄清了當事人的返鄉軌跡,排查清了密切接觸人員,當即落實了隔離防護措施,並和當事人耐心交流,安撫情緒。由於當時檢測條件有限,雖然經過一系列檢查第二天暫時排除了疑似病例,但為防萬一,當事人被要求住院隔離觀察。
住院期間,張青華每天主動和當事人聯繫,瞭解病情和治療進展情況,並多方協調幫助解決生活難題,穩定了當事人情緒。噹噹事人隔離觀察期滿出院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張青華打電話報喜,讓他放心,感謝他多天的悉心關懷。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在史莊村,元月份以來返鄉人員接近300人。張青華給大家統一建立了微信群,關注大家的心理訴求,關注大家的日常所需;他統籌使用村組幹部及黨員力量,感召普通群眾加入志願者隊伍,織牢疫情防控這張網,每天同村組幹部及黨員群眾一道,共同值守卡點,常常到後半夜。
在封村封路的嚴密防控下,村民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響。為切實解決群眾無法外出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難題,張青華組織網格員每天澄清群眾所需底子,由村組幹部統一到鎮裡採購,分發給群眾。村裡誰家沒饃了,誰家要麵條,他都提醒網格員及時登記造冊。他真是把群眾當成了自家的親人,群眾也把他當成了主心骨。
在上級組織部門要求儘快宣傳提升“學習強國”及裕安碼註冊量時,他一個鏈接發到村裡的返鄉人員微信群裡,群裡200多名村民立即響應,紛紛註冊,反映速度堪比制度嚴明的機關單位工作群,這讓張青華暗暗自喜。當鎮裡其他包村同志瞭解到張青華包的村註冊量提升這麼快的原因時,都羨慕不已,說:“你們村的村民防控意識強,素質真高啊!”
可是,一家出兩個工作狂對孩子來說卻是個災難。工作間歇,每每接到女兒哭訴的電話,李會娟也會暗自落淚。女兒年僅15歲,正讀高中一年級。疫情期間,媽媽食宿在機關,爸爸每天進村排查,堅守卡點值班到後半夜,根本顧上家。女兒每天既要完成自己高強度的學習任務,還要照看四年級的弟弟上網課,輔導他寫作業,完成閱讀任務,監督他考試。更要命的是,還要照顧患有腦梗塞後遺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外婆按時服藥,時時叮囑她不能外出。好在節前家裡儲備了乾麵條和方便麵,中午的時候,女兒就負責給外婆和弟弟下麵條,熬過一頓是一頓。日子久了,調皮的兒子說:“媽,我實在不想吃麵條了,你讓我姐給炒個土豆絲吧!”可是,不常做飯的女兒沒把握好火候,土豆下鍋的時候鍋太熱了,居然著火了,嚇得女兒扔下鍋就跑……當女兒驚魂未定地和爸爸媽媽說起時,他們雖然嘴上說著“沒事沒事”,卻也驚出一身冷汗,暗自慶幸還好沒出大事。
有人說,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潛意識,潛意識地要保護自己最重要的人。當疫情來臨的時候,這平凡的一家人,卻是帶著本能的愛,與全縣幹群一道,互相攙扶著,向充滿陽光的春天走來。
通訊員:郭子洋 李振生
閱讀更多 方城縣融媒體中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