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喝了那麼多茶,是不是還對茶一知半解? 不知道手上的茶該如何沖泡?不知道如何鑑別和保存?不知道功效如何?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適?今天就從多個維度,一次性把六大茶類講清楚!

1、綠茶,六大茶類之首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初識:葉綠,湯綠,葉底綠。

工藝:零發酵,茶多酚最多,含多種微量元素。

代表茶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安吉白茶等。

功效:偏涼性,清熱、提神,常飲輕身。

沖泡:首選玻璃杯,茶與水的比例約為1:50。

80-85°,第一泡13秒出湯,依次為20秒-30秒。

品鑑:茶湯葉綠湯清,入口滋味鮮爽生津,回甘悠長。

存儲:密封后,放冰箱冷藏,一年內飲用口感最佳。

2、白茶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初識:幹茶滿披白毫。

工藝:微發酵,發酵度0%-10%。

代表茶葉:白毫銀針,白牡丹。

功效:因其出色的抗氧化,被越來越多的大牌護膚品萃取添加作為主打功效。

新茶偏涼性,一年後慢慢轉化為溫性,滋味醇和。

沖泡:蓋碗和紫砂壺均可,茶與水的比例約為1:50。

水溫90°-100°,出湯時間50秒-75秒,老白茶適當延長出湯時間。

品鑑: 新茶湯色黃亮清澈,入口滋味醇爽甘美,帶強烈回甘。

存儲: 常溫密封陰涼保存,保持乾燥,時間越長越好。

3、黃茶,中國獨有的茶類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初識:黃葉黃湯

工藝:輕微發酵,10%-20%,在綠茶的工藝上多加了一道“悶黃”,與綠茶口感相似。

代表茶葉:霍山黃芽,君山銀針。

功效: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腦。

適宜人群:喜歡綠茶的口感但又擔心刺激腸胃的茶友,可以選擇黃茶。

沖泡:玻璃杯與蓋碗均可,茶與水的比例約為1:50。

80-85°,第一泡15秒出湯,依次為20秒,30秒。

品鑑:茶湯金黃明亮,入口滋味甜爽。

存儲:密封后,放冰箱冷藏,一年內飲用口感最佳。

4、紅茶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工藝:全發酵茶,發酵程度70%-90%。

代表茶葉: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茶,滇紅。

功效:茶性溫和,對胃友好。

適宜人群:喝綠茶失眠的茶友,可以試試紅茶。尤其適合女性品飲,禁經期和孕期飲用。

沖泡:紫砂壺與蓋碗均可,茶水比例1:30。

前四泡95°水溫10秒出湯,往後依次可適當水溫延長出湯時間。

品鑑:湯色紅潤明亮有金圈,入口滋味濃郁醇香。

存儲:常溫密封存儲,切記防潮,兩年內飲用完畢。

5、烏龍茶,也叫青茶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工藝:半發酵茶,發酵程度10%-70%。

代表茶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臺灣東方美人。

功效:茶性平和,消食解膩,常飲輕身,肌膚滋潤。

適宜人群:經常應酬的男士和想體態輕盈的女士。

沖泡:紫砂壺和蓋碗皆可,茶水比例1:50。

沸水沖泡,10秒出湯,四泡後適當延長出湯時間。

品鑑:湯色金黃清澈明亮,入口香氣馥郁,滋味醇厚。

存儲:常溫密封存儲,焙火新茶放半年後飲用,三年飲用完。

6、黑茶

愛茶的你注意了,六大茶類知識科普,不要錯過哦

工藝:後發酵茶,微生物發酵。

代表茶葉: 雲南普洱,安化黑茶,涇陽茯磚,廣西六堡茶。

功效:改善腸道環境,調節新陳代謝。

適宜人群:茶性溫和,不挑人,尤其適合中老年人。

沖泡:首選紫砂壺,蓋碗亦可,茶水比例1:50。

沸水沖泡,記住黑茶要洗茶,洗茶不是因為髒,是醒茶的過程。黑茶耐泡,30秒出湯,老茶還可以煮著喝。

品鑑:湯色橙紅明亮,入口滋味醇和,陳香醇厚,回甘柔滑。

存儲:陰涼通風乾燥,做好防潮工作,越陳越香,可長期保存。

結語:“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莊公”,茶葉在中國有著4700年的傳承,其茶道知識更是博大精深。簡單的一篇介紹,尚不及六大茶系知識的萬分之一,更多知識還需大家自己多飲茶,多探索。

茶只是一種生活,喜歡茶,關注我,為你解鎖更多茶文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