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人口正在成为世界多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更为棘手的,除了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生育问题。

当世界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多个国家生育率降到1点几,鼓励生育迫在眉睫。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为了鼓励生育,世界各个国家可谓是“不择手段”了:

丹麦:政府提供牛奶直到18岁;夫妻都有带薪产假,最长可达一年;

新加坡:生育现金奖励、税收回扣等;

日本:计划从2019年10月开始,逐步推进幼儿园全面免费政策;

芬兰:怀孕到生产,护理费国家出,每天还有补助,孩子18岁之前每个月有补助,额度还按孩子数量递增;

...

以上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人口确实少,鼓励生育可以理解,但人口大国,比如印度、我国,也都在鼓励生育。

我国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延长产假,都是鼓励生育的措施。

很多人无法理解,觉得我国其实人口已经众多了,还有必要鼓励生育吗?

瑞典公共卫生教授汉斯·罗斯林在多个论坛里提出过以下问题:

今天全世界有20亿儿童,他们的年龄从0到15岁,那么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到2100年,全世界会有多少儿童?

A、40亿

B、30亿

C、20亿

回答者包括教师、世界经济论坛的专家们,但他们给出的答案都不比大猩猩好多少。

他们和认为我国不需要鼓励生育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向可能差不多,认为人口会保持持续增长。

汉斯·罗斯林在《事实》一书中指出:认为人口会“一直保持”增长,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1800年,世界有人口10亿,此后130年间增长了10亿,在下一个100年增长了50亿,但如果你认为人口会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增长,只不过是一种直线本能。

事实上,人口的增长已经放缓,现在有20亿儿童,到了本世纪末,预计儿童的数量还是20亿。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2018年,比尔·盖茨推荐了一份必读书单,其中有一本书叫《事实》。

《事实》的作者之一就是汉斯·罗斯林,瑞典一名健康专家,曾先后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援助机构的顾问,也是《时代》杂志“100位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还创立了“开启民智”基金会。

比尔·盖茨在这本书的评论里,这么写到:

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10种本能,这些本能让我们不能真实地看到这个世界。

对于每一种本能,汉斯都提供了如何去克服这些先天偏差的实用建议。

《事实》指出了注重事实、认识世界的十个原则,帮助我们建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这种注重事实的思维方式,能够帮我们认识情绪化的本能,从而避免情绪化决策。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为什么说直线思维本能不可靠

我们开车行驶在路上,只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好周边汽车的速度,基本就能断定你能不能超车,会不会撞上。

小朋友出生一年后,会比刚出生时身高增长至少20厘米,但谁也不会认为小朋友会按照这个速度一直长高下去。

以上两个例子里我们不会有直线思维,因为这是常识,但当我们不熟悉一件事情,我们没有了常识,就会很容易假设它就是按照直线发展的。

比如,人口增长。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想象中的人口增长


前一两百年,人口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地增长,再加上基数很大,我们就容易认定人口会持续增长。

这明显是直线思维的本能在起作用。

所谓直线思维本能,就是认为事物会按照当前的步调持续发展下去。

但事实上,在这里直线思维是错误的,虽然现在人口也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了。

联合国的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到120亿,这个增长趋势明显是变平坦的。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联合国预测的认可增长

为什么人口会停止增长,因为儿童的数量停止了增长,也就是出生率降低了。

为什么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生育更多的孩子了?真相不光是避孕手段的提高,更多的是因为:

人们不需要更多的孩子来增加劳动力,也不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来对抗儿童夭折的风险。

并且父母一旦受了更多的教育,都会希望养育更少的孩子,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这是个趋势,所以根本不必担心人口太多会导致地球承担不了。

汉斯也指出,事实上,人类根本不需要采取手段去控制人口增长,只需要将人们从极度贫困状态中拯救出来,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受到更好的教育,生育率自然就会下降。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既然人口不会持续增长下去,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情况下,鼓励生育在所难免,即使是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

如何控制直线思维

汉斯·罗斯林说: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认识到我们不能假设事物总是按照直线发展的,并且我们要记得,直线发展的事物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

要想控制直线思维的本能,就要在看到一条直线的时候,想到事物的演变有多种方式,不一定是按照直线发展的。

事实上,事物的发展规律除了直线,还有如下规律:

一、S形曲线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疫苗接种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就是典型的S形曲线。

在低收入水平国家,这条曲线是平直的,随着收入水平进入第二级,曲线急剧上升,因为这水平的国家有能力负担全民的疫苗注射。

到了收入第三和第四级,部分增长后曲线又变得平坦,因为在这些富有国家,免费疫苗几乎每个人都被覆盖到了,已经到了极限,无可增长了。

二、滑梯曲线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滑梯,一段平坦后,迅速下降,再然后有一段平坦,就像人均生育数量或商品价格。

在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平均每个妇女的生育数都在5、6个以上,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不断下滑,随后变得平坦,相对稳定在平均1点几。

我们购买大宗商品也是如此,多买比单买一件便宜,买得多还能再便宜,但这种价格不会随着数量的增长而一直降低,因为卖家有成本控制,一旦到了临界点,购买再多也是同样的价格。

三、驼峰曲线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下降,这样的形状我们都不陌生,交通事故就遵循这样的规律。

收入水平低的第一级国家,机动车少,事故自然少,到了第二和第三级,机动车增多,但人们对交通规则的了解没有增长,道路状况和交通管理水平有限,所以事故也增多。

收入到了第四级,机动车虽然更多,但各方面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机动车事故数量也就下降了。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四、倍增曲线

很多人都看过一个故事,法师向国王要一些米,填到象棋的64格棋盘。规则是:第一格一粒米,第二格两粒米,第三格四粒,按照这样的翻倍规则,依次下去,1,2,4,8,16……

这就是倍增曲线,起初的数量虽然很小,但增长却是惊人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了解一个事物的变化规律时,就不能直接猜测这条曲线会按照之前发生的规律无限延长,而是要多看几个数据点,来判断它是直线还是曲线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鼓励生育正是对直线思维本能的纠正

最近,经济学家任泽平的团队发布了文章: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其中就提到,要摒弃“人口是负担”的观念。

人口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国力。人口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人口众多在需求端形成大市场,在供给端提供充足劳动力和更多人才。

这大概是对“人口会一直持续增长”误解的纠正吧?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态度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变,从“想生不让生”变成了“不想生”。

少生孩子或者不生绝不仅仅是经济压力大,还有婚姻和生育观念的转变。

当人们因为有压力而不想做一件事情时,想办法减少他的这种压力,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他做这件事的意愿。

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不仅仅是将生育回归家庭,还要改变“生得起、养不起”的现状,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任泽平说:人口承载力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不存在静态、绝对的适度人口。

汉斯也认为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

所以在人口问题上,直线思维本能不可取。


如果你认为鼓励生育没必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直线思维的错误

想当然地以为事情是按照某种规律发展,或者以偏概全,甚至认为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这都是人类的本能。

本能有时候会妨碍我们认识事实的真相

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纠正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断发现新的信息。

建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有助于我们去发现真实的世界,然后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糟糕,而且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世界变得更好。


1、《事实》作者:汉斯·罗斯林 欧拉·罗斯林 安娜·罗斯林·罗朗德

2、文中图片来自电影《末日迷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