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經濟生態,急、慢、假都不行

修復經濟生態,急、慢、假都不行

半月談評論員 王俊祿 鄭夢雨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良好勢頭來之不易,當前需要以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生態修復,讓中國經濟巨輪迴歸正常,以發展對沖疫情影響,保障民生福祉。但在復工復產中,要謹防急躁冒進、固步自封、弄虛作假等不良傾向。

經濟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急不得,不能違反經濟規律急躁冒進。比如建築工地工人沒回來,就不能強求混凝土企業復工復產,否則產品一凝固就是廢品。一些企業負責人說,市場沒有恢復,貨賣不出去,工人工資、隔離費用需要成本,“回來的越多,虧得越多”,“復工難,復工之後更難。”市場節奏轉化需要時間,上下游企業同步轉動,才能帶動復工鏈條協同運轉。不顧產業鏈實際恢復狀態,片面“一刀切”追求本地企業100%復工復產,並不科學。

隨著防疫物資、用電用能、物流保障等共性問題逐步緩解,當前更要重視每個企業和勞動者個性化難題。比如,學生沒有開學,務工人員發愁的子女留守問題;營收減少成本增加,企業資金需求問題等。這需要各地幹部沉下身心,做好幫扶企業後半篇文章。

經濟生態修復離不開人,有序推進勞動者返崗,慢不得。一些勞務輸出地區困住“老鄉”,存在過度防疫傾向。員工手持綠碼卻遭基層層層加碼,一些幹部不問發展只求“最保險”,省裡天天發文,村裡就是不放行,讓人著急。圍繞“招工難”,一些地方探索組建專班“駐點招工”、點對點接返、動員全民參與復工、“雲招聘”平臺等,通過內挖潛、外導入,讓企業用工活起來,值得借鑑。

經濟生態修復,假不得。須謹防由於考核設置不科學,催生基層復工造假。眼下一些地方為了名義上的產能恢復率,片面要求企業限期完成用電量任務,並進行排名,企業不得已讓機器空轉,教訓深刻。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工作都必須實事求是,經得起企業和群眾的評判,也要經得住時間的檢驗。

復工復產,政企雙方需要勁往一處使。一方面,企業復工復產是良心活兒,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等靠要要不回市場,危機中隱藏的機遇也只給有準備的人;另一方面,政府的職責是營造環境,應進一步狠抓政策補缺和政策落地,堅持內需外需雙向發力,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生態鏈全面暢通。

修復經濟生態,不能急,不能慢,更不能假,要求真務實、穩紮穩打。經歷了疫情“大考”的中國經濟,重新“忙碌”起來後不僅會迴歸常態,也定將在抵禦危機、戰勝危機的過程中實現新跨越。


修復經濟生態,急、慢、假都不行

半月談評論160 | 鄭州“一人害一城”案例警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仍有漏洞

半月談評論161 | “給一線醫護送編制”符合程序嗎?生死考驗就是最嚴謹的程序

半月談評論162 | 嚴密防範境外疫情輸入!中國抗疫面臨“二次過草地”

半月談評論163 | 別等到關鍵時才看出“成色”

半月談評論164 | 對入境瞞報和“疫鬧”說不!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樣子!

半月談評論165 | 疫情下企業普遍遭遇困難,金融“活水”澆灌要及時到位

查看所有“抗疫系列評論”,請點擊公號底部菜單欄 “疫情動態——系列評論”



監製: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校對:張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