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前景怎麼樣?有沒有未來?

粉色太陽鏡


個人認為,詩詞相對社會而言,地位等同於金融在商業中的地位。一個心理素質的展現,一個是心理素質的較量。

目前的中國,還處於信字文明時代,正在向和字文明時代邁進。

信字文明時代,金融不能為主,會出大問題的,因為生存還是主題。

到了和字文明時代,生存問題已經全部解決,心理素質的展現與較量是主題的時候,就是金融進入主題的時候,那麼藝術類(包括詩詞藝術)也是進入主題的時候,只是表現方法進化了。

進化後的詩詞藝術,在不久的未來,會大行其道的哈[大笑]


老崧


本人也是詩歌愛好者,偶爾也會塗塗鴉。我雖然鍾情於它,但對它的前景卻真的不看好。我讀書的時候,各學校的文學社如雨後春筍,爭相綻放。每個年輕人,都以能進入文學社為榮,如果能在文學社社報、社刋上發表一兩首詩歌,那絕對是倍有面子的事情。甚至能交一兩個筆友,也可以吹噓好幾天。看看那時的三毛、席慕容、汪國真有多紅火,你就能想象到詩歌等文學作品的繁榮景象。那時,為了能買上一本汪國真的詩集,我可以十多天不吃早餐餓肚子,把錢攢夠。記得有一份小詩報,是灕江出版社發行的,叫巜芳草地》,那時都是一報難求,在學生中流傳甚廣。

時至今日,還有幾個年輕人在看書,他們寧願對著抖音搖頭晃腦,對著電腦打遊戲打到廢寢忘餐,你跟他們談詩,他們會認為你是瘋子。書賣不出去了,曾經星辰閃爍的詩刋也基本關閉了吧?詩人也轉型去寫網絡小說了,不然沒飯吃呀。《平凡世界》之後,我們的文學鉅著在哪裡?作者都去哪兒了?都為了短期效益去網絡上創作那些玄乎其玄的小說了。網絡時代就是詩的墳墓。物質至上、娛樂至死,詩的氣節都沒有了,還談何前景。

反正詩的前景是沒有了。詩人的前景,難說,看轉型、看修為、看際遇,如果以詩為職業,就基本上沒前景了。未來還是有的。世界那麼美麗,人們那麼可愛,只要熱愛,人人都有未來。


人生一半半


現代詩人太多了,真正有未來的又有幾人?

你出不了名,你永遠也沒未來。

真正的詩人不僅有名氣,而且靠詩創造了財富。像這樣名利雙收的人才稱的上有未來。

現代詩人舒婷,汪國真,席慕容。詩出名了,人也就出名了,人出名了,財源也就滾滾而來了。可見前景無限光明。

最近這幾年特別出名的詩人餘秀華。一首詩就紅遍全國。

《踏遍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不僅倒出了詩人的心聲,而且用現實的手法寫出了別的詩人不敢寫的語言,可稱為奇蹟。

現在大多數詩人都是憑興趣愛好而寫詩。也不會專注有沒有未來。因為不是靠詩吃飯,我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和工作。業餘愛好成了大多數人的一種娛樂。

結語:

才氣是首要條件,結合著能力與運氣,詩人的前景也是無限光明的!


明月耀眾星


所謂詩人就是所思所想所悟出來的時間空間中來源於現實生活高於現實意義以外綜合組合成的精神世界,聖人言,不學詩,無於言。可見對詩人的評價高度重視程度,所以詩人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當然詩人也一定要與時俱進,無需過分停留在虛幻世界和生澀難懂抽象概念中,把喜歡當成提升生活品質的精神財富。在當前抗疫中,以詩抗疫,展示詩人良好精神風貌。這是我在抗疫中所作一首小詩,刊登在中國詩歌網上願與大家共分享 :行走

(武新才)

不是一座城市走向另一城市

或者從山村到山村和廠礦

行走的目的很明顯也很悲壯

比如要活下去前面是地雷

知道不知道都要趟過去

爆炸不爆炸隨時準備著

清楚的意義是活著而且是必須的

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就在於

行走之間理解詮釋是刻骨銘心的

否則的話那些流血犧牲換來的自由

不是毫無意義就是愧疚一輩子

也許這次行走與每次的行走肢體動作一樣

但上路那一刻必須按照規矩重塑形象

不同尋常提高難道和警惕

心眼並用保持距離防護留下軌跡

時時刻刻健健康康接受檢驗

而不是前腿不顧後腳

齊步走實現既定目標

迎接新的行走開始新的生活。 詩為心聲,詩能言志,激勵人們積極進取。所以詩人的未來也是一片光明。當然詩人一定要多貼近生活,既有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寫出人民群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詩歌來,而不是過分追求完美的精神世界生澀難懂抽象的藝術作品,大家喜歡的才是真正屬於大眾的東西,這樣的詩歌才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歡支持,未來也會越來越美好。



軍旅詩人作家攝影家


其實我和您有過相同的疑問。我也比較喜歡詩歌,讀過一些詩人的作品,我試著寫過一些。

首先,詩人的前景怎麼樣。我覺得這要看這要看個人能力。如果你的詩寫得足夠好,有特點,有深意,有內涵,受讀者喜愛,那我覺得你會逐步進入那個文化圈子。隨著你知名度的提高,前景自然會好。當然,如果你只是興趣愛好,只是隨便寫寫,那自然不會成為專業詩人,也不可能靠這個吃飯。

其次,有沒有未來。未來,指什麼呢?如果名利是未來,還是那句話,要靠你足夠的能力。如果未來你對詩的熱愛,只要你持續去熱愛它,持續去創作,那就是未來。

最後,我想說的是,詩人絕大多數都是苦行者,是自己內心的苦行之旅。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現代詩人會瘋掉。所以,愛它可以,保持一個樂觀的,坦然的態度去愛它。但願我的觀點會對您有幫助,我是朔漠風塵,一個文學愛好者。





朔漠風塵


如果你在悟空問答上答過題,你多少會明白,當一個問題的回答超過200條的時候,後續的內容如果沒有新奇的點、大V的引流、或是你自身關注數不夠。

那麼你的內容很可能就會淹沒再茫茫大海里——正如這條回答。而寫作其實就是這樣,前面已經成千上萬個答案了,多你一條又如何,少你一條又怎樣。想得到”贊“,甚至是”讚賞“,太難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有的人唱歌錄音,有的人跳舞傳視頻,有的人拍短片電影。如果沒有這些方式,如果沒有寫作。世界也真的太孤獨了。

然而人都有虛榮的一面,詩人喜歡有人關注,詩人也喜歡得到很多的贊和評論,變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但是太難,大多數人設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不是北大雙胞胎,又不是清華美女,也拿不到某個實名認證。大家可能續續斷斷寫了一年多,關注度也不過五百。

詩人對我而來是不是有前途不知道,但是一定是沒有“錢途”的。

或許這個世界有很多像我這樣對待文學的人,既做不到拋頭顱,撒熱血,拋棄一切投身寫作,也做不到對文學、對寫作完全的割捨。於是就變成了如今的模樣,有一份小工作養活自己,也能抽出部分的時間呵護寫作。但是,並非這一輩子都是如此的,慢慢地,依靠自己在寫作上的努力,將精力轉到文學上,哪怕是寫寫雞湯的東西,寫寫睡前故事,終究相信會有一天,依靠手裡的筆,在這個世界很好的活下去!

當然,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生來就有李白杜甫的天賦,以上我說的全部推翻。



尋麓文化


這個問題應該從小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如果把寫詩作為職業,靠寫詩來賺錢,保障自己的生活或養家餬口,那這個詩人肯定是沒有前景,更不會有前途可言。因為,現在讀詩的人不是很多,市場還是小眾的。寫詩的稿費也不高,這也是有些詩人生活拮据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把寫詩作為個人的愛好或樂趣,不急功近利,本人又有作詩的天賦,前景和前途還是看好的。說不定哪天寫出幾首膾炙人口的詩,真的就成為出名詩人了。

當今的社會,只要有了名氣,前景和前途就會更加看好,詩人也是一樣。



萬年中醫百歲人


詩人的前景取決於國家的政策導向。

中國詩歌盛於唐,其根本原因是唐有以詩取仕的國家政策,好詩不僅能以最快的方式體系出詩人的綜合素質,而且可以幫詩人獲得晉升的階梯。所以唐朝人人愛詩,唐詩最發達,詩人地位高,發展前景好。

但是隨著白話文的推廣,詩詞應用市場已經非常狹小了,就算是會作詩,詩很好,也沒有因詩詞而出現的晉升機制,所以,如果中國的考試政策和文化環境保持不變的話,不會有什麼人能夠因為詩詞做到好而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將寫詩填詞列入高考語文和國考的項目,就另當別論了。

因為詩詞有明確的寫作規範,便於評分,而且能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將寫詩填詞列入文科考試是語文改革的好方向。如果真的實現了,那麼詩人的出頭之日就要來了。


華夏神序


看你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寫詩。我們村有位殘疾人,小學畢業就不上學了,在家裡放羊。放了二十年,一邊放羊一邊寫詩,寫了二十年。不是發自內外的愛好很難堅持。2019年在詩刊發表了11首詩,上了央視新聞。成了小有名氣的牧羊詩人。雖然現在還在放羊,只不過作為普通人,我覺得他取得的成就已經可以了。


抗滲混凝土


談到詩人,從古至今,我們中華民族誕生了無數詩人!有名的亦或無名的,再有名留青史的!

流傳的詩詞歌賦,讓我們後輩之人受益匪淺!

什麼是前景?

前景,本義為將要出現的景象和情形;前面的景物;圖畫、舞臺、銀幕上看上去離觀者最近的景物。

在此,我理解你的想法是想問“前程”。

詩人的“前程遠景”,那就需要看詩人的身份和從事的職業!

你沒看錯,要問“前程遠景”,就和詩人的身份、職業相關。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下無力為師,也就能解解惑!我姑妄言之,你姑妄聽之!

從何談起呢!先說《詩》!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約成書於春秋時期,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

《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採歌謠,以觀民風。”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瞭解民情。

劉歆《與揚雄書》亦稱:“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

《詩經》就是我們中華詩、詞、歌、賦的源頭!而這個源頭,是由普普通通的中華先民所創!所以,毛主席常說“文藝工作,要服務於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因此,詩人是一名勞動者!

有生活,有勞做,有經歷,才有無限養分供給,讓你才思泉湧!

那些有名有姓,亦或青史留名的詩人,都是什麼身份和職業呢?

詩人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

如此看來,要成為一名詩人門檻也不是很高,只要有一定成就就行。

如果抱著這種想法,那就大謬!因為詩人就不是一個“職業”!

那我們就來看看,“詩人是怎麼煉成的”!

列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有代表性的!

先秦時期

屈原,楚國大夫,貴族(職業:官員)。

兩漢、三國時期

司馬相如,西漢官員;蔡邕,東漢官員;曹操三父子,比官員還官員!

兩晉南北朝時期

陶淵明,東晉官員,後辭官歸隱田園。

唐宋時期

詩文鼎盛時期,詩人黃金時代;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販夫走卒,都能來上兩句。(詩人前景最好的是這個時候,未來可期!)唐宋八大家,哪個沒入仕做官!

元明清時期

王冕、高啟、楊慎、厲鶚,我估計大家可能對其中的楊慎比較熟悉,畢竟是明朝的“三大才子之首”!都有入仕做官的經歷。

詩人就是這樣煉成的!

前景、未來

想要成為有光明前景,美好未來的詩人!

在現今社會,你得先有份安穩的工作,滿足衣、食、住、行的收入,不用太為物質發愁,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後,對世界、對生活、對人生,多體驗、多實踐、多思考!未來可期!

如果,你單純的把“詩人”當作一項“職業”,去展望它的前景,探討它的未來。那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除非你衣食無憂,不然沒有前景,沒有未來!

忠言總是那麼逆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