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老師讓我們初學練《蘭亭序》,這樣有什麼好處?

Seven_樂樂


你好,很榮幸可以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我是山東省臨沂市人,臨沂古稱琅琊,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是王羲之的故鄉,也就是王羲之創作出了《蘭亭集序》,此作一出,流傳百世。

其實許多書法的初學者都會學習或者臨摹《蘭亭集序》,因為它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書法中行書的最高水平。《蘭亭集序》不但文章做得好,書法也是王羲之一氣呵成,堪稱精品。

初學者如果多多學習臨摹此作,會對行書多一層深刻的理解,這樣對以後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航拍臨沂


我不認可這種做法,王羲之的蘭亭序本身的單字不多,在加上筆法上變化多樣,章法佈局大氣天成,不適合初學者掌握和臨習。

王羲之《蘭亭序》,整篇行雲流水,極其流暢,單字不多,又面目多變,圈起的兩個“之”字就完全不同,全文所有的“之”各有特點,就單字這一項,就會把初學者擋在門外,更不要說章法氣韻。再有甚者,如果楷書基本功達不到,盲目練習蘭亭序,即使練習很久,也有可能停滯不前,首先技法不會到位,其次章法佈局內在精髓更是一頭霧水。自《蘭亭序》誕生到今天為止,有多少書法家,包括唐代的顏、柳、歐、楚、虞等人,宋代的蘇、黃、米、蔡,明代的唐伯虎唐寅還有清代的,哪一個都沒有寫到位,就連王羲之在寫完《蘭亭序》的第二天,想重新抄錄一遍,都達不到那種境界。

學習行書,要適合自己的情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到位,想學王羲之的書法,如果楷書基礎較好,可以先學《聖教序》,學習幾年打下基礎,多體會琢磨,然後在進入更高的層次。


良品文化


初學行書,建議從趙孟頫的行書入手(《洛神賦》《赤壁賦》等)。

毛筆書法初學,如果沒有任何基礎,應先學楷書開始。楷書進階行書,也不建議從《蘭亭序》入手,王羲之《蘭亭序》的難度過大,不推薦初學入門。

初學行書,推薦從趙孟頫的行書入手,如趙孟頫的《洛神賦》《赤壁賦》等。他的行書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以繼承、發揚古法的方式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和位置,創建出儒雅遒勁、妍麗精絕、清和灑落的書法境界,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這在行書《洛神賦》中便能體現出來。

初學者學趙孟頫行書,還可鞏固楷書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再開始學《蘭亭序》。



本心堂書法


分兩種情況來看:

一、沒基礎

沒有書法基礎,直接學《蘭亭序》,應該是老師想觀察一下你的學習能力,可能老師覺的你有書寫天賦,讓你寫一寫,看一看,瞭解一下你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亦或是培養你對書法的學習興趣。

二、有基礎

如果有書法基礎,而且基礎紮實,寫一寫高水平的字帖也是可以的。各種字體,各家書法都瞭解一下,寫一寫,練一練,找出一家感興趣的,願意深入下去的,深入學習,也無可厚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無所得。”起點高些,收穫會大些吧。


大海書畫


啥也沒學,直接學《蘭亭序》??可能想培養你們成江湖大師。

至少楷書功底要打好吧?再臨會一些聖教序或者趙孟福。





明中拙人


作為一個書法老師,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初學行書學蘭亭序,也許你的老師是蘭亭序寫的不錯,對蘭亭序有深刻的理解,在他的教學理念中,肯定把自己的強項傳授給你,無可厚非,可以理解。

從一般書法學習的道路來看,初學書法學習蘭亭序還是有不妥之處,一是蘭亭序用筆比較華麗,王羲之的用筆在蘭亭序中盡情發揮,書寫過程比較複雜,初學者往往難於入門。

個人建議初學行書可以從智永千字文,趙孟頫的行書也不錯,可以參考一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齊魯書畫院楊老師


開創了文人書法藝術的審美風格,對以後中國書法藝術乃至中國文化的影響無可替代。將時代遭際裡的個人命運、個人情趣融會於社會文化發展的具體環境,以筆墨技法宣洩揮灑,成為一個時代文化心理和文化形象的標誌,在漫長的中國社會里流衍為大量文化人的精神寄託,它揭示著中國文人“悲欣交集”的精神世界,在千古莫易的帝權社會里成為自尋解脫的潛流,在生生不息的文人心境裡成為難以泯滅的主流。精神潛流和文化表現的主流,其間關係複雜幽徊,在日益開闊的世界文化格局裡表現出無比的魅力,也發生經常持久的困惑。總體言之,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具有中國古代封閉性文化發展的線性特徵,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


含弘文化樑子


我想沒有一個老師在教學時直接是讓學生挑戰最高難度,不管是書法,還是任何學科。但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大家都是把《蘭亭序》“捧上神壇”、“神話”了,事實上並非如此。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叫做集大成者。什麼是集大成者?前人的變化路數在他身上融匯貫通、後人的結構筆法皆是從他變化而出-----這意味著學王羲之就是一次性學盡行、楷、隸、草諸體-------嬰兒就想一口吃成盤古?不可能的。

循序漸進

王羲之的筆法,尤其體現在《蘭亭序》的筆法,已是“無門徑”可學,這麼說不是迷信,而是王羲之在下筆的狀態已是醉酒了,行文下筆體現的是他平生所學,隨意施為,自然是無“法門”可學。

得中本沒錯,但是前提是你能“取”的到。

舉個簡單的例子,蘭亭序中謂“橫”有12種寫法,那麼這十二種寫法改如何運用在每一個上去?甚至對於初學者而言,能否分辨出這12種寫法都是個問題,何況是去學?

連好處都體會不到,如何去學他的好處?取上得中本沒錯,但是前提是你能“取”的到。

按王羲之自己的書法學習經歷如下:

“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

《蘭亭序》不是被高高供起,而是你不知道學問有多大

談到集大成者,我們要提一個詞人,他叫周邦彥。周邦彥也是北宋詞集大成者,後集詞壇巨擘吳文英、姜夔各得其一,再往後,清代號稱“詩詞中興”,大都取法吳、姜而不取周邦彥,為何?容易入門;再往後看,近現代詞人學周、吳、姜嗎?不學,學的是清詞,學的是曹、朱、鄭、陳為何?因為清詞好入門。

放到書法上一樣的,現在誰先入手二王誰就被當成傻子,為什麼,因為根本學不來,大家學歐、顏、柳學個七八分像都要學一輩子了,還談王?做夢吧,......當然,不是說現代人蠢,而是環境不允許,一則是話語權並不在行家手上,一則是可供學習的資料並不多,甚至歷年下來各家書經都頗有出入,分清好壞都夠嗆了,還要再追巔峰?省省吧。。。


攀閱


你的書法老師如果一開始就讓你學蘭亭序,那我建議你換老師。





當代書法名家李立相


初學者就學蘭亭序[捂臉][捂臉][捂臉]哪位神人?

初學建議從楷書或隸書入手。

楷書推薦智永真草千字文

隸書推薦乙瑛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