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一位越战老兵的轮战记忆》读后

杨全华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十分感谢《军旅原创文学》平台推出的王勇生班长撰写的有关67军当年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轮战的回忆。这是自86年6月67军轮战结至今,34年来我看到的第一篇67军参加轮战全过程的文章;也是第一次看到一位连队班长眼中和心中轮战的情景与感受。它虽然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毕竟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向世人展示了一支轮战部队,从接受轮战任务到开赴老山战场、与敌惨苦作战一年多至完成作战任务撤离战场的全过程,而且文章正因为出自一名班长的视角,才具有许多参战部队团以上领导机关鲜为所知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情况。我深感文中的内容真实客观,生动具体,撼人心扉,感人至深,甚至令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既不失为一部爱国爱军教育的好材料,同时对于和平时期部队如何执行局部作战任务,打好一场局部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及正反两方面的参考价值,那怕是在当今高科技条件下。但愿这篇文章不仅仅在“军人、参战军人的狭小圈子”里转悠,能走进政府有关部门,走向社会广泛传播于世,对于那些对国家安危漠不关心,对参战官兵麻木不仁,对退役军人另眼相看,对现役军人不爱不尊的人,心灵上产生些许触动,使长眠于祖国南疆的英雄烈士于九泉之下得到安慰,使幸存于世的参战官兵生活得以基本保障,使战场上的有功之臣不再颈挂功章行乞街头跪求温饱。

我与作者王勇生班长一样,也是当年参加那场对越轮战的67军的一员。区别在于他是步兵138师,我是炮兵第12师;他们是步兵师营一级的队属炮兵连,我们是整建制的炮兵师;他是一名处在一线的指挥班长,我是师政治机关的一名营职干部。正是因为我与王班长的这些相同与不同,才使得我看了他的这篇回忆后,既有一些共同的感受,更有不少之前不为所知甚至闻所未闻令人吃惊的情况,因而对那场轮战、对参战官兵深化并生发了一些新的感受。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他们虽为军人,但也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当局部战争突然降临到他们头上时,因忠孝难以两全,出征前难免心理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与家人难割难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事实上官兵们特别是年轻的战士在这可能回不来之前,都想与家人与亲人能见上一面,呆上一会儿。王班长在文中说部队马上要出征了“战士都开始想家了,出现不听命令私自跑回家现象。领导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干部、战士的家人可以来部队探望亲人。一时间,家属到部队人员快赶上当兵的多了。”亲人相聚,“有哭的、有闹的,亲人生死离别时,情绪失控谁又忍心指责、批评呢?”王班长说,他的父亲当得知儿子要去打仗时就像换了一个人,少言寡语,一年多时间每天下班以后就坐在门囗向南看,跟谁也不说话。就这样不停地看,直到天黑透了家人去劝才回家。”

人心都是肉长的,子弹是没有眼睛的,虽然支持孩子奔赴战场保卫祖国,心里对他的安危能不牵挂吗?况且,这是和平时期的局部战争,总体上又缺少战争年代那样的氛围。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他们不愧为人民信得过的“钢铁长城”。平时,当地震与洪水等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挺身而上,不惜以自己的身躯充当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当战争突然来临,需要他们保家卫国之时,他们又迅即完成平战转换,以超常的能量,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练就一身战场需要的杀敌技能。

在和平的环境下,因为部队大量的任务是国防施工或抢险救灾,许多部队军事专业训练很少而且编制也不满员。王勇生班长所在的部队接受参加轮战的任务时,就正在烟台搞国防施工。他虽是炮兵连指挥班战士,但对指挥业务一窍不通,因为没搞过训练,包括连长在内也是如此。王班长说,进入一级备战后,他傻了眼,从来没有动过炮,怎么开炮一窍不通,这样去参战,太可怕了!……炮兵连队与炮有关的班分为炮兵班与指挥班。炮兵班要会打炮,必须训练半年时间。指挥班侦察兵没一年功夫,不可能精通业务。他要求到相对容易点的炮班去,连长同意后安排他到团里参加了三个月的强化、超负荷训练,把半年多的基础教程及实战课目,在三个月内强行灌进脑袋。没想到集训回来连队任命他为迫击炮班长后接着又改任为指挥班长。连长说:“我考虑许久,指挥班班长还是你来当。”王班长说他听后彻底懵了,失声叫道:“啊?我不懂指挥啊!”连长说:“我知道你不懂指挥,我也不太懂。炮班你不是也不懂,三个月硬是啃下来了。指挥班侦察我让你用三个月的时间把它搞懂。”他知道这是连长对他莫大的信任,是没办法的办法。全团只有五名指挥班长,他是其中之一啊!

过完春节,部队就要开赴老山前线。为了掌握指挥班的侦察业务,每天24小时,什么时候累了就歇一会儿,什么时候困了就睡一会。其他的时间,就是没完没了地学习,训练;训练,学习。连长特批指挥班不受熄灯号限制,不管时间多么晚,都可以亮灯。他与两名侦察兵晚上学习图上作业,白天进行地形与方向盘单观、双观训练。思想、行动已经呈现机械状态了。经过不分昼夜的学习、训练,不到三个月他们就把教程全部学完,基本掌握。从此他也落下了一直晩上失眠的病根儿。

我多年在炮兵部队服役,当过炮班长,我知道一年多的侦察兵专业,用三个月拿下来,那是违背训练规律的,几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是现实,是打仗需要,他们做到了。但在这做到的背后,是他们无数的汗水,泪水的支撑,是国家与人民的重托,是南疆人民生命安全的召唤,是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他们无比珍视自己的政治生命、政治荣誉,即使在随时都会牺牲性命的战场上,也会把加入共产党与立功受奖看得至高无上。王班长说,在85年5月初上阵地接防前,部队发展了一批战斗骨干班长入党。无论是他所担负的指挥班长的岗位,还是在训练中的付出,他认为都会有他,然而这次他落选了。他得知后怒火万丈质问连长为什么,一边喝酒一边骂着将酒瓶朝墙上砸去。瓶子爆了,全连人都愣住了。没过几日,在下一批他加入了党组织。

通过王勇生班长入党这件事,反映出连队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的薄弱,更表现出他是一个有血性,受了委屈的人。或许他的做法有点过,但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们马上就接防上阵了,脑袋已经挂到腰带上,为国捐躯是分分秒秒的事,入党有这么重要吗?可见,他把入党看得看比生命更重。这或许正是我们党的希望所在。

几个月后,因他作战机智勇敢,战绩突出,立了二等功,而且是全连唯一一位荣立二等功(全连最高等级)的战士!他的政治荣誉又一次得到彰显。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他们既是血脉偾张的钢铁战士,又是情柔似棉的人民子弟。对敌人,他们如钢似铁,坚强无比;战友间,他们情深似海,谊重如山。85年中秋前一天,与他在一线战壕里朝夕相处的连长不幸遭越军炮击牺牲了。他几乎痛不欲生。他在这篇回忆中,以2000个文字专门写了一节思念连长。文中感情之深,字字句句催人泪下,以“26个哥哥、小弟,50个您和近百个我………”表达34年来与永别的连长的天地对话,生死情谊。他说30多年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连长牺牲的这一天晚上,无论行程多远,无论身在何地,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因为,这是属于他与连长俩人的时间和空间。他要做(买)几个菜,摆上两双筷子两只酒杯。他喝一杯,把连长那一杯洒到地上。再喝,再洒;再喝,再洒……他自言自语,唠唠叨叨,接着上一年的话茬与连长讲个没完没了……

王勇生对连长的思念,字字情声声泪,感动得令人一同声泪俱下的同时,让人明白了什么叫战友情,战场情;什么叫真情,什么叫实谊;什么情况下能见真情。真情在生死患难中,在国难当头时。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他们的意志坚如盘石,他们的身躯无所不忍。为了坚守阵地,为了保卫边疆,他们甘愿在长达一年多的一线“猫耳洞”里,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勇生在文中说,刚上阵时半个多月他们喝不上水,只就着水果灌头吃压缩饼干。为了从山下给山上送水,很多战士牺牲在背水的路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后来他们只好接雨水喝,只要天公降雨,就大盆小碗地接雨水存放在塑料桶里,再在塑料桶里放入净水药片。喝着甲天下济南泉水长大的他,硬生生喝了半年云南八里河东山的雨水。前线气候只分雨季和旱季,猫耳洞里非常潮湿。雨季的时候,洞里面全是水。蚊子很大,咬一囗起一个大红包。老鼠大的像小兔子,而且不怕人。毒蛇也挺灵活,神出鬼没满山钻。他们既要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还要承受炮火和敌军的袭扰。战场慰问团来到前线以后,看到这样的场景无不流泪。他们喊出了:“你们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而前线官兵们的回答只有一句:“祖国在我们心中!理解万岁!”勇生说,三十年后,我们有的战友在大街上摆着军功章要饭。其情其景,令人潸然泪下。苍天,这不公平!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那是一场“和平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参战官兵的卫国壮举是伟大的,可歌可泣的。但要总结积累经验,在作战指挥与战场管理某些方面还是值得反思的。如,团卫队因疏于警戒,险些造成重大伤亡;9•23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后,指挥员似乎有些过于兴奋,为验收战果,让参战官兵冒险坐等作训参谋半个多小时,如此时越军反扑或炮火报复,后果不堪设想;炮阵地因不设防炮工事而造成官兵被炸伤亡。还有战场上管控较松,人员思想麻疲似可随意走动等,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反思的。当然,部队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突遇战事,缺乏作战经验,有些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王勇生班长的确是好样的,他不仅在战场上勇敢、机智,是英雄,是功臣,而且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是个有心人。轮战过去30多年了,今天他仍能写出这样内容全面,过程详细,生动感人的回忆文章,真是难能可贵。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轮战的脚步远去34年了,但它又好像没走,就在昨天,就在眼前。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淡忘过它,从来就没敢淡忘过它。正像王勇生班长所说“每当深夜难眠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30年前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无数个战友身影在我的眼前闪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恍如昨天。”因为想着它就会想着那些为国捐躯,血洒南疆的英雄、战友;就会想着当年在战场外为我们担惊受怕,为我们“祈祷保佑”的父老乡亲、兄亲姊妹和亲朋好友们;因为那是我们一生中一段最特殊最不可磨灭的时光。

2019年8月30日于淄博


【作品赏析】杨全华||终生不敢淡忘的那段时光

杨全华 在部队服役30年,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后转业到地方机关。爱好摄影、文学,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摄影作品、文章曾见诸多家媒体。


【精选留言】

阅读 786

王生

感谢楊全华老首长对我的战场记实关注,战场上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楊全华老首长我们一样都是为保家卫国,浴血杀场,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前方是打不好仗的,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所有参加为国家而战的战士。


梨花雨(朋友)

英雄惺惺相惜,男儿肝胆相照。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致敬!

作者

谢谢王老师留言理解!


置顶水城人(杨全华)

34年前,我与王勇生班长一样也参加了那场对越作战。通过这场和平时期的局部战争,通过那次血与火的煎熬与洗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军人,军人的价值与使命何在?什么是家什么是国,家国情怀是什么?什么是忠什么是孝,为什么忠孝不能两全?什么叫痛苦,什么叫幸福,为什么要有正确的幸福观?等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过那场战争,我们看重了很多,更看淡了很多。“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沒有忘记,就是居安思危。那场战争远去30多年了,它似乎仍在眼前。因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不敢背叛血洒南疆的英雄烈士,不愿国家再临危难…… 十分感谢主编的辛苦编辑!


水城人(杨全华)

摄友常宪锋留言:@杨全华 部队轮战返回时我还上初中,我们自发步行十几里到白塔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从傍晚等到半夜才看到车队,公路上欢迎的群众人山人海,车队根本走不动,军民鱼水情深的场面真是催人泪下。向杨老前辈致敬!


李福啟

34年过去了,我从没有忘记在老山战场上的每一天、没有忘记一条战壕里的生死战友们。衷心祝愿:老首长、老班长、老战友们:家庭阖睦、身体健康!栖牲的战友们:永垂不朽!


董光朋

还有人记得那场战争。而今和平年代,看看我农村参战老兵的生活,心不平。


湄湖散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争战几人回。英雄的史诗,英雄的解读,感人至深,衷心向英雄至敬!


Tyw

@水城人(杨全华) 原创 朴实 精彩 感人 讴歌党 祖国 军队 战友,为您点赞!


水城人(杨全华)

刘同福留言:@水城人(杨全华) 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方有永难忘怀的记忆和至纯至真的情感!为王勇生为杨全华为所有参战将士点赞!致敬!


水城人(杨全华)

回@刘同福:感谢政委的深度理解和真诚留言!在此,我代表所有参战人员向您向所有关心理解参战官兵的首长、战友和朋友们致謝 、致敬!


身本凡尘,心向天空

血与火的洗礼,内心触动之深,记忆才能抵住岁月的磨灭,惊艳了时光,感动了自己,也触动了每一个倾听者。


水城人(杨全华)

摄友高旭武留言:@杨全华 军旅锁忆 以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生动44


水城人(杨全华)

​摄友CHN•牟留言:杨主任好,最愿看你的回忆录,真实,感人,文笔流畅,充满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