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霸筆記:3招告別死記硬背,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外腦


哈佛學霸筆記:3招告別死記硬背,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外腦


上篇文章我們一起學習瞭如何提出好問題,我們不能避免畏懼提問和濫用提問,而是要珍惜每一個提問的機會,在提問中收穫未知、自我成長。

除了有效提問,學會做好筆記,對於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很多人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輩子可能都需要做筆記:在校園裡,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記錄重點;到了職場裡,會議的時候要做會議記錄;讀書、思考的時候,筆記也可以幫我們理清思路,成為有利的記憶和思考工具。

一、做筆記的兩大誤區

誤區一:抄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筆記,但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會做筆記。如果不相信的話,我想先邀請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做筆記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愚蠢嗎?做筆記當然是給自己複習用的呀!沒錯,筆記的最終用途是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和鞏固攝入的知識。但是當我們真正在執行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會犯一個什麼樣的錯誤?

就是我們一味地去追求筆記的完整性。最好老師一開始講,我就立馬不停地記錄。老師講了一節課,我滿滿寫了四五頁紙。

但是你只要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學校裡經常會有一些筆記做得特別勤快,可是成績卻沒有辦法提升的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形式,這是在“抄”,而不是在“記”。

這種僅僅抄寫內容的筆記,看起來很充實很漂亮,可是對我們的複習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誤區二:全

很多人會有的第二個誤區,就是筆記要做的越全面越好。這種人呢,恨不得把老師說過的每一個字都依樣畫葫蘆寫下來。寫字不夠快怎麼辦?沒關係,我們可以打字啊,打字也打不完整怎麼辦?沒關係我們可以拍照啊。

所以你去看,特別是成年人參加培訓,或者公司開會的時候,每放一張新的PPT,下面就舉起來一片手機。更誇張的,是把演講全程錄音錄像,說是要回去反覆觀看。

但是有多少人回家真的會仔細看你拍下來的PPT呢?更別說視頻語音了。在演講現場你都沒辦法做到仔細聽講,回家了,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還能保持專注嗎?拍了那麼多PPT,無非就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因此,要把筆記做“全”,是我們經常會犯的第二個誤區。

如果我們不要“抄”,不要追求“全”,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記筆記呢?接下來,我就分享給大家幾個做筆記的3大原則:

哈佛學霸筆記:3招告別死記硬背,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外腦


二、高效筆記的3個原則

原則1:紙筆>打字>拍照>錄音錄像

第一點是我非常希望和大家強調的一個原則:如果我們要做筆記,不管我們有沒有手機電腦,最好的方式永遠都是最原始的紙筆記錄的方式。為什麼?

相信大家都有過被老師罰抄的經歷吧?有沒有哪位老師會罰你拍照100遍?肯定沒有對不對?

大家還記得之前我們在“輸入與輸出”那節課講到過的內容留存率嗎?我說,單純輸入學習, 知識的留存率不及輸出式的更高。但是如果我們用手抄,至少我們做到了輸入,至少我們在內容上有了一次回顧。

而打字、拍照或者錄像呢?這些動作本身和我們希望掌握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聯性,這些行為是無效的。不僅如此,它們還極有可能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副作用:我們以為自己把所有東西都記錄下來了,我們也就有了不專注於當下的藉口。

所以,做筆記的方法,一定是越原始越有作用。如果你是真心實意要做筆記,我非常建議你就不要偷懶,日常準備好紙和筆。

原則2:筆記,要記,不要抄

其實筆記這兩個字特別有意思,已經把我們應該怎麼做講的一清二楚了。

第一個字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是“筆”。工具的正確選擇很重要;

那第二個字,“記”,左邊一個言,右邊一個自己的己,就是要把別人分享的信息,通過思維的二次加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那怎麼“記”呢?這裡我給到大家3個方法:

1、只記錄你不懂的內容

哈佛學霸筆記:3招告別死記硬背,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外腦


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會被老師批評:林希啊,看你上課參與度挺高的,怎麼筆記一個字也沒有?

但是我一點也不在乎,為什麼?筆記是記給自己看的。如果這一節課老師講的內容我完全掌握了,都已經熟悉了,那我就絕對不會去把老師的板書再複製下來,這不就是在浪費時間嗎?同樣的時間,我完全可以更投入地參與課堂,做更深入的思考。

所以我們做筆記,只需要去記錄你不懂的東西:比如說老師分享了一個定理,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或者同事談到一個數據,你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記錄下來。

2、筆記要讓未來的自己看得懂

暑假期間我在給夏令營的孩子們上課時,談到了休息的重要性。當時我在PPT上打了一行字:“休息,磨刀不誤砍柴工”,我說,合理的休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們的效率更高、把事情做的更好。

有些年紀小的孩子沒聽說過這句話,特別興奮,紛紛一字一句抄下來:休息,磨刀不誤砍柴工。但是,當我隔了一天再在課堂上考大家,昨天我們分享了什麼內容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一個孩子很興奮地舉起手,然後拿著筆記本讀了出來;磨刀不誤考柴工。那我說:什麼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呢?他居然給我分享起了兩個兄弟上山砍柴的寓言故事。

大家可能聽著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把自己不熟悉的內容,依樣畫葫蘆抄到了本子上。當下看上去像是懂了,但是在過兩天回頭複習的時候,根本記不起來當時到底講了什麼。

因此,我們的筆記,一定要讓我們未來能看懂。

比如我說:休息,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個時候,大家記下來的,應該是:合理的休息非常重要。

又比如前面我說紙筆>打字,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記錄下來的,是:用紙和筆來記筆記效果更好。

只有這樣簡介、清晰的語言,才能讓我們在未來回顧筆記的時候,完全理解筆記的內容和含義。

3、記錄你懂、別人不懂的內容

記筆記的過程,其實不僅僅是把老師的分享寫下來的過程,更是把它內化的過程。所以如果想要更勝一籌的話,我們不僅要做好輸入,更要做好輸出。所以第3個方法就是:我們還要記錄自己懂、別人不懂的東西。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拓展思維,比如初中老師分享了一個聲音傳播的繞口令:聲音傳播靠介質,聲速固中比液快。

那我們最低級的做法是什麼?就是把這句話寫下來,回頭再看的時候,還得再分析一遍這句話的涵義是什麼。

如果我們高級一點呢?記未來自己看得懂的東西: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液體快。

那最高級的方法是什麼?就是記錄你懂,別人不懂的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思考了: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可以發散聯想的?可以幫助我記憶的?

這個時候,如果是我,我就會再額外寫一句:電影,士兵,貼地聽。

可能別人看著一頭霧水,啥意思啊?別人不懂,但是我懂。我這裡表達的,就是電影裡,一些士兵會趴在地上去聽聲音,以此判斷有沒有敵軍、敵軍距離多遠。為啥要趴地上聽呢?這不就是因為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嘛。這樣的一個案例,就能夠讓我不用死記硬背也能很牢固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這才是記筆記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家千萬記住了,筆記之所以叫筆記,不叫筆“抄”,它的原因奧妙就在這三個方法當中。

原則3:參與度>做筆記

那麼記筆記的第三個原則,就是參與度的重要性一定大於記錄。

什麼意思?記筆記的時機非常重要。

很多同學都會面臨一個難題:課堂上來不及記筆記。很辛苦地在老師講課的當下,把筆記寫完整了,一不留神,老師已經又多講了兩道題。

其實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兼顧課堂的參與度和筆記內容,我們一定要先完整地去參與課堂。我們要先努力完成我們“聽”的部分,把自己完整地融入到課堂中去,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地提問,確保自己當下是完全掌握的。

那我們什麼時候做筆記呢?如果聽課的時候來不及,我們就留到課後再做。我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聽到不懂的東西,非常簡單地記一個詞語,或者一個數字。


哈佛學霸筆記:3招告別死記硬背,把筆記變成你的超強外腦


三、康奈爾筆記法

那麼課程的最後呢,我想來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筆記方法:康奈爾筆記法。它其實很好地結合了我之前講的所有原則和方法,如果大家沒有辦法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那麼可以通過這個已經設定好的筆記法來幫助自己記與學。

康奈爾筆記法需要將筆記本的一頁分為左大右小兩部分,左側為主欄,右側為副欄,底部為總結區域。

具體的做法有這麼幾個步驟:

1、記錄(Record)

當大家在聽課或者閱讀的時候,只能把筆記記在主欄裡,這個時候要注意,千萬不要試圖把所有內容都記上來,只去記錄你不懂和未來會懂的內容。

2、簡化(Reduce)

然後當大家聽完課或者看完書的時候,儘快的從主欄部分提煉出關鍵思想,把濃縮後的要點記錄在副欄,就是我前面說的去記錄你懂、別人不懂的內容。

3、思考(Reflect)

好了,記錄之後,我們要來反思筆記內容,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去做一個總結,寫在最底部的總結區域裡,並且去猜測可能會在考試中出現、在生活中應用的問題。

4、背誦(Recite)

總結之後我們要記憶,大家可以用一張紙把主欄遮住,然後根據我們在副欄裡記錄的關鍵詞和要點,儘量完整地去敘述課堂上、書本上的內容。

5、複習(Review)

最後,大家一定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保持頻繁複習的好習慣,高頻次的刺激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記憶、深化我們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