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对于国内众多科研工作者而言,院士头衔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毕竟院士不仅仅代表的是收入的提升,更多的是社会地位以及他人的认可。科研工作者将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科研上,实验室成了他们第二个家,没有流量明星那么大的曝光量,在没做出成果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或许你一辈子都不会听见他们的名字。所以对于他们,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内心迫切希望的,同时也确实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一些贡献。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能够评选上院士,那么将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院士增选竞争激烈

然而院士的评选并不容易,每年获得院士增选资格的人无一不是个领域内的佼佼者,所以每年的院士增选竞争都相当激烈,可谓是优中选优。2011年,这一年比较特殊,因为当年获得院士增选资格的学者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时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舒红兵。他们三人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听过了,他们都是那年获得院士增选资格的一员。只不过最后施一公和饶毅纷纷落选,舒红兵最终当选院士。那年落选之后,饶毅便公开宣布今后永不参加院士增选。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

其实当年做出和饶毅一样决定的学者还有一位,他就是原清华大学教授程代展。2011年,他也参加了院士增选,只不过最终一封举报信让他彻底与院士无缘。落选后他便公开发声:“本人现已退休,今后也不会再申请什么院士了。就算是一只吃不着葡萄的狐狸罢,悔不当初。今后只想一如既往,做宁、荣二府门前的石狮。”或许很多人还不怎么了解程代展教授,他可是数学和自动化领域的牛人。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学术能力强,成果突出

1970年程代展从清华大学冶金系焊接专业后便继续前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又在继续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博士毕业。在当时本科生都极其稀少的情况下,他已经是名校博士。除了华丽的求学经历外,他的学术成果更是让人敬佩。曾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自动化学报最佳论文奖、Automatica最佳论文奖(内地第一人)、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时还是IEEE Fellow,IFAC Fellow荣誉获得者。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光环,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是他在自己领域内所作出杰出贡献的最好见证。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术大牛却因为一件事彻夜未眠,究竟怎么回事呢?本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直到他自己亲自在个人博客将此事说了出来。原来是因为他的一名学生就业观念问题。

程代展教授曾经有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优秀到什么程度呢?聪明、踏实、负责、努力。他的这名学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程代展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了“优”,数学基本功扎实,每次程教授和他讨论问题都感觉很享受,因为这名学生能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需要细想或者计算的问题交给他很靠谱。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这名学生很负责也很努力,几乎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从不抱怨。尽管家在北京,但是几乎没怎么回过家,对于导师交代的任务,他从不拒绝,总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将它完成。在这名学生身上,程教授看到了希望,也真心想将他培养成才。

所以程教授对他高标准、严要求,让他补齐短板,增加阅历。在程教授的关照下,这名学生每年都能出国开会至少一次,而且还会经常出国学术访问。这名学生也没有辜负程教授的期望,学术成果突出,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其中不乏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等高水平论文。各种奖学金拿到手软。就是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学生,一个被程教授寄予超高期望的学生,一个在程教授看来将来会成为了不起的科研栋梁的学生,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程教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会做出这样目光短浅的决定,他不甘心,他找这名学生谈了许久,在他博文中这样说道:“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我既不要你跟我做,也不要你做与我有关的题目。但你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不能自暴自弃。”从这几句话中能够感受到程教授对于人才的珍惜,确实希望他这名学生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发挥,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未来发展前景更广阔。经过程教授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来该学生答应先做两年博士后研究再决定将来的路怎么走。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该学生突然找到他说下周二将和北京某中学签约。程教授蒙了,急了,再次劝他,然而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最后两人不欢而散,当晚,程教授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们师徒二人究竟谁错了?

科研真的很苦,如何能让科研工作者看到希望,看到科研的意义和价值,来抵消科研的苦,从而继续坚持做下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优秀人才愿意去银行(金融领域)和学校当老师?如果是薪资待遇问题那么能否提升科研人员薪资待遇?如果是工作稳定问题,又该如何平衡科研的工作强度呢?如果这种优秀人才就业观念不改变,那么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要想突破或者进步就太难了。

他和饶毅同年竞选院士,落选后宣布不再参选,曾为一事彻夜未眠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更多地投身于科研攻关当中,也希望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能够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去钻研,去突破。对此,大家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