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如果给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做一个排行榜,隋炀帝杨广一定位于榜单的前列。历朝历代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对于隋炀帝的评价都是荒淫无道,昏庸至极。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大运河,没有科举制,中国也许是另外一种模样。那么,为什么世人提到隋炀帝,只记得他的“过”,很少记得他的“功”呢?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隋炀帝杨广

弑兄夺权

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隋炀帝的相关内容,绝大部分是出自《隋书》或改编的小说评书。按照惯例,前朝的史书由本朝编撰,《隋书》是唐太宗时期魏征负责主编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标准的“隋黑”,不仅仅是针对隋炀帝,即使是“二圣”隋文帝杨坚和独孤伽罗皇后,李世民也有意夸大他们的过失。其中,李世民对于伽罗皇后废杨勇而立杨广始终耿耿于怀,并将此事作为伽罗皇后一生最大的错误。但其实杨勇被废,在我看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隋黑头子”李世民

众所周知,杨广本不是太子,当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立的太子是长子杨勇。《隋书》载,“勇颇好学”,且“性宽仁和厚”,从这方面来看,如果杨勇当了皇帝,至少不会是暴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杨勇也不会是一个明君。杨勇的老师李纲曾评价杨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相比于杨广“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如果以立贤而不是立长的标准,杨广至少在当时要比杨勇更加合适,所以杨广对于杨勇被立为太子自然不服气。而且,当杨勇在得知伽罗皇后有想要废太子的意思时,仅仅是“忧惧”,然后“计无所出”,不得不说杨勇此人完全没有城府。关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我们在电视剧中见到的也不少,尤其是康熙时的九子夺嫡,各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极为精彩。像杨勇这种毫无心机毫无城府之人,哪里是当皇帝的料?即使杨勇当了皇帝,他绝对掌控不了朝中大臣,一旦有人有篡位之心,杨勇只能是听天由命,而绝无反抗之力。所以就算没有隋炀帝,有杨勇当皇帝的隋朝也极有可能两世而亡。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杨广弑兄夺位,李世民同样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才当了皇帝。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怀疑,杨勇在《隋书》中的某些仁厚,有夸大的成分,也是为了衬托杨广弑兄的狠毒和李世民自己夺权的合理。只有这样的描写,才会让世人对李世民的夺权表示情有可原,甚至会同情他的迫不得已。

萧后误国

隋炀帝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或许就是在小说评书中描述的他宠信皇后萧美娘。按照小说《隋唐演义》中的描写,萧美娘直到五十多岁,仍然“无限抑扬婉转、丰韵关情处”。靠着这样的美色,隋炀帝对心狠手辣的萧皇后言听计从,并在她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但是,以上这些仅仅是小说,且《隋唐演义》成书于清代,在小说流行的时期,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来获取读者。而正史《隋书》中的记载,萧皇后知书达理,温婉聪慧,面对隋炀帝的暴政,萧皇后虽因惧怕不敢直言,但仍多次委婉劝谏。后来隋亡,萧皇后流落东突厥,到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灭东突厥,迎回萧皇后,并以礼待之。能让一生“隋黑”唐太宗李世民以礼相待的隋朝皇后,怎可能是如同小说中所述的蛇蝎美人?我这里不否认隋炀帝的好色,但是仅以此一点就认定是隋炀帝亡国的主要原因,实在说不过去。不要把任何过错怪在女人的身上。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大兴土木、连年征战

隋炀帝登基时,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成为“千古一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一刻也没闲着。推行科举,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隋炀帝的这些功绩,如果一个个单独拿出来看,都是造福人民、造福后世的伟大功绩。但是怕就怕所有的这些堆在一起。首先,科举制的推行,自然是对平民更加有利。随着科举制在全国推行,越来越多有学识有才干的底层人民有机会进入仕途,参与国家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在此之前,中国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注重的是门第。隋炀帝的科举制这么一搞,让很多原本没什么才干但是出身好的名贵都失了业,这自然会引起贵族们的不满。当初隋文帝建立隋朝,正是靠着名门贵族的支持才站稳脚跟,隋炀帝这一手,相当于动了自己的根基,一时引得不少朝中重臣的不满。但是杨广一向残暴,用个人的威力压住了众人,但是这已经为之后其众叛亲离埋下了伏笔。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清代科举大金榜

营建东都和开凿运河,不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对当时和后世具有深远影响,这两项举措甚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隋炀帝急于完成自己“千古一帝”的伟业,将这两项工程同时进行,前前后后耗费民工几十万人。炀帝又对工程的期限要求极为严苛,民工只能是日夜工作,还没有加班费,自然多有抱怨。我承认隋炀帝搞的这两个工程确实很有远见,对子孙后代和中国社会都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人民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又怎么能够让人民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舍小家为大家呢?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人民缺少爱国情结和奉献社会的觉悟,也决定了隋炀帝此举当时不但不会被百姓感谢,还会引起不小的民愤。隋炀帝也因此失了民心。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至于三征高句丽,战争不论在哪个年代,对人民都只有伤害。隋炀帝征高句丽的原因,固然有扩张国土的目的,但是辽东地区被占,出兵收复国土是每个皇帝都会愿意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添加的内容。还是如上文所说,人民在基本生活无法保证的前提下,战争的爆发只会给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百姓只看到打仗就要增加赋税,才不会去管什么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这样一套连招搞下来,“千古一帝”隋炀帝彻底失去了主动,一时起义频繁,征讨者甚多。假如杨广能够把这些事情一件一件安排好,每做好一件事,缓个三四五六七八年,或许他的丰功伟绩真能被后世代代传承,隋朝也不会两世而亡,毕竟杨广有此等远见,史书记载甚至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能和杨广比也相差甚远,然而事实却是唐人用一个“炀”字评价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伪)。所以,有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暴君“洗白”计划:隋炀帝杨广的傲慢与世人的偏见

蒙曼老师曾经评价过杨广:“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傲慢的隋炀帝杨广有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他看到的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的高瞻远瞩甚至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都很少有人能够匹敌。但也正是他的傲慢蒙蔽了他的双眼,葬送了整个帝国,也让后世对于他的评价永远多了一份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