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危機中的ETF:“幫凶”還是“救火隊員”?

“ETF被妖魔化得有點冤。”3月18日下午,在談到ETF近來引發的爭議時,一位量化投資部人士感慨。

最近,疫情影響和原油大跌,海外市場尤其是美股出現歷史性的大跌,不斷觸發熔斷“見證歷史”。在美股這一輪長達十餘年牛市,大量的資金通過ETF、指數基金和被動型投資參與到市場中。隨著美股暴跌,ETF份額增長的反身性成為市場的焦點。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在A股上不必有這樣的擔心。

方正富邦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吳昊認為,類比於疫情期間所體現出的制度優越性,A股市場的ETF雖然沒有境外市場槓桿ETF、反向ETF等衍生品類多樣化,創新程度和速度較為審慎,但這樣卻降低了在市場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可能造成的衝擊和影響。

與此同時,數據也顯示。近來A股連續調整中,ETF規模卻始終處於淨申購狀態。單單3月17日,便有超過百億資金流入ETF“抄底”。

流動性危機矛頭指向ETF

3月18日下午,一條關於橋水基金的傳言在資本市場不脛而走:知名的全球第一對沖基金橋水出現流動性危機,面臨爆倉。

而美股最近幾日的不斷“見證歷史”的暴跌、熔斷,一些對沖基金經理將矛頭指向了ETF。

有對沖基金經理便認為,在極端情況下,長達10年的淨流入可能會瞬間變成“步伐一致”的賣出。

“當這樣的賣出發生時,如果指數基金佔比足夠高而主動型投資人不夠,因為賣的人遠遠超過買的人,大部分流動性不足的股票都會出現價格崩潰。再加上可能會引發的連鎖反應,市場就會崩盤。”有業內人士分析。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ETF發展成熟程度較高,ETF的規模佔整個股票市場的比重也比較高。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美國股票ETF佔美股市場的比重已經達到7%,佔整個公募基金的比重約為18%。晨星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美國股票型基金市場規模51.2%由ETF貢獻,總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其中超過1600億美元為當年流入。

ETF在規模急劇擴大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潛在風險:在市場上升期間相安無事,但是市場下跌的時候資產奪門而逃,流動性會急劇消失,進而出現市場踩踏。

“結構產品堆成一個倒金字塔,太多的ETF等產品建立在極少數股票之上,一旦市場下跌止損或者贖回,就發生踩踏事故。”

“和我國的ETF不同,美國很多ETF都是自帶槓桿的,這一點可以參考自帶槓桿的期貨市場,如果把槓桿也納入考慮,期貨的波動要遠大於股票。這種帶槓桿的ETF,在市場上漲的時候,當然各方都會相安無事;但是,一旦市場出現比較大幅的下跌,就需要大量地追繳保證金或者被強制平倉。”星石投資相關人士分析,大量自帶槓桿的ETF的存在,有可能會加劇美股市場的波動。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也表示,“下一步如果美股ETF出現流動性問題,則意味著資產拋售的壓力傳導至做市商,會對金融機構構成一定衝擊。

ETF獲百億淨申購,抄底資金吸籌

“美股的ETF和國內ETF另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美股ETF不僅可以做多,還可以做空。2018年2月,外圍市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調,避險情緒上升,從而帶動VIX指數暴漲。個人投資者爆倉,機構投資者沒有對手盤來對沖風險,就需要進一步賣出標普的ETF(主要是SPDR)來降低風險敞口,從而加劇了股市的下跌。”該星石投資相關人士稱。

“市場ETF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一、成份股完全透明,不同於垃圾資產包裝再銷售產品,A股市場的ETF產品持倉結構完全透明,並沒有所謂的投資人被隱性的‘信用下沉’的風險。二、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ETF產品在指數設計時就已經考慮了市值、流動性等因素,而規模集中也以寬基指數為多。只要非極端的系統性流動性枯竭,我們實物申贖的ETF是不會存在流動性問題的。”吳昊表示。

“甚至有的時候市場大跌時,ETF會成為穩定市場的有力工具。畢竟ETF就是為了平抑股市波動誕生的。”上述量化投資人士稱。

第一財經也注意到,在A股連續調整時,國內ETF則出現了淨申購。特別是隨著市場進一步探底,一些“抄底”資金開始通過ETF入市吸籌。

統計顯示,3月13日至3月17日之間的3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4.92%,這三個交易日分別下跌1.23%、3.4%和0.34%;滬深300分別下跌1.41%、4.3%和0.49%。

不過,這段時間內,ETF每天都是淨申購。統計顯示,滬深ETF在3月13日、16日和17日分別淨申購41.96億份、62.84億份和53.73億份;同樣,上證ETF分別淨申購36.23億份、30.33億份和36.48億份。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也顯示,A股ETF基金在3月17日整體資金流入是100.73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23.4億元居首,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以及華夏中證央企結構調整ETF分列2~5位。

“在現有的ETF產品管理模式下,ETF是和廣大投資人堅定地站在同一戰壕中的多頭持有者。ETF交易過程中沒有槓桿因素的存在,所以價格和IOPV非常貼近,即便是極端行情下也不會存在太大的折溢價空間,而管理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保障ETF產品的流動性和穩定性。故而ETF本身起到的是緩衝池似的穩定作用。”吳昊稱。

ETF與股票價格關聯性探討

另有投資者認為,被動投資的擴大會使得市值大的公司受到更多買入,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市值,造成一個正反饋循環,最終使得大市值股票出現明顯的泡沫。

不過,BlackRock(貝萊德)的研究表明,2017年底市場上ETF產品規模僅佔全球資本市場4.5%左右,而真正的價格是由買賣操作的主力——主動投資者決定的,也就是說,被動投資者是市場的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決定者。

“只有當ETF交易行為佔絕對主導地位,導致其交易行為超過了其共性應占有的定價話語權時,對於ETF扭曲市場定價的質疑才能被肯定。而從當前而言,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代理變量足以解釋相關性水平,因此,這種由於ETF帶來的額外的相關性並不明顯。”招商證券金融工程分析師任瞳也表示。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ETF的規模與市場的相關性存在正相關性,但是這背後更大的可能是由宏觀市場變動帶來的同向變化,而兩者之間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沒有實證證據能夠證明ETF資金的流入影響了資產收益相關性、基礎資產的流動性或基金經理產生超額收益的能力。”任瞳分析。

“至於ETF對行業和個股的估值影響情況,ETF本身也是市場的參與者,和廣大投資人一樣對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公司的基本面和預期才是影響股價的核心,市場存在自己的價格發現和平衡機制,即便短期的預期變化也會很快被市場套利機會抹平。且ETF所跟蹤的指數一般都是非常分散的,在單隻成份股上的影響很小,無需過度擔心。”吳昊進一步表示。

統計顯示,對部分單日佔比較高的個股來說,ETF 的申購資金可能是其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而平均來看 ETF 申購資金在個股成交中的佔比並不高。

“美國的被動產品發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而相對而言,我國ETF以及被動投資的發展尚處於初步階段,被動投資的比例依然較低。”在任瞳看來,美國的環境下,ETF對市場定價有效性產生的影響尚且較小,在我國角度來看,被動產品對市場定價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故相關產品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並無必要對其對市場的扭曲產生過多的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