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保險資金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補血”近7000億元 我國不良貸款風險可控


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補血”近7000億元 20家銀行受益資本補充


隨著3月17日郵儲銀行對外宣佈,該行800億元永續債(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成功完成發行,至此,六大國有銀行已全部實施了永續債的發行。


記者注意到,隨著郵儲銀行永續債發行完畢,自2019年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商業銀行合計發行永續債融資規模已接近7000億元關口,發行銀行家數達20家,這對於上述銀行補充資本,進而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提供極大幫助。

「銀行保險」保險資金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全場認購倍數超2倍 提升資本充足率1.67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本週二在中國債券信息網發佈發佈公告稱,該行已成功完成2020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本期債券發行規模人民幣800億元,發行時票面利率為3.69%。這不但是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完成發行的首單永續債,同時也是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一筆永續債。


經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綜合評定,郵儲銀行本期永續債發行主體評級及債項評級均為AAA。此外,郵儲銀行此前也獲得了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認可,惠譽、標普及穆迪分別給予郵儲銀行A+、A及A1評級,居銀行業最優水平;在條款設置上,本期債券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首單以僅設定無法生存觸發事件減記條款成功發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進一步降低了減記風險,提高了投資安全性;郵儲銀行此次永續債發行規模達800億元,一次完成發行,為2019年以來單次發行規模第二大的永續債。


此次郵儲銀行發行永續債的聯席承銷商陣容也十分強大,高達13家之多。除了中金公司外,還包括了工行、中行、交行、浦發、平安共5家銀行以及中信證券、中郵證券、中銀國際、國泰君安中信建投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7家券商。


郵儲銀行此次發行雖面臨較為複雜的市場環境,但投資者認購火爆,全場認購倍數超2倍。同時吸引了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境外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在內的近百家境內外投資人踴躍認購。


此次永續債的成功發行,也將進一步夯實郵儲銀行資本實力。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行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計量的資本充足率為13.27%,一級資本充足率10.5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55%。根據郵儲銀行募集說明書披露,本期債券發行完成後,募集資金能夠提升該行資本充足率約1.67個百分點。


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A+H兩地上市的收官之作,郵儲銀行於2019年12月1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發行規模達327.1億元,是201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A股IPO發行。在A股發行的過程中,郵儲銀行創新性地引入“超額配售選擇權”(或稱“綠鞋”)並採用控股股東增持等措施。


銀行發行永續債仍在提速 又有銀行擬加入其中


自去年銀行發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大幕正式開啟後,永續債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日益成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工具之一。


2019年全年,發行永續債的銀行數量就高達15家銀行,合計發行規模達5696億元。而截至目前,年內又有7家銀行獲批發行永續債。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銀行中,除郵儲銀行外,其餘6家銀行全部為地方中小銀行,合計380億元,顯示出監管部門對於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支持。


與此同時,仍陸續有商業銀行加入到發行永續債的隊伍之中。就在本週一晚間,北京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董事會通過了《關於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擬於境內市場發行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600億元(含60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其他一級資本。


隨著郵儲銀行800億元永續債成功發行,也極大地推高了商業銀行永續債發行的累計規模。據統計,自2019年首單永債券完成發行以來,共計20只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在銀行間市場完成發行,合計融資規模接近7000億元大關,達6876億元。


不良貸款風險可控 對中國金融市場有信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銀行業不良貸款形勢如何?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對我國金融市場影響幾何?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17日就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

「銀行保險」保險資金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響,銀行業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會太大,總體是可控的。”肖遠企說。


他表示,不良貸款上升的趨勢從2月份的數據上已經可以看出,未來兩三個月還會有所釋放,對此要有客觀預測和分析,銀保監會已經進行壓力測試。


數據顯示,2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


“對於不良貸款的上升,要分析原因,哪些是受疫情因素影響造成的,哪些是即使沒有疫情也會發生的。”肖遠企說,疫情因素的影響是短期的,隨著生產生活恢復正常,企業現金流將恢復正常,不良貸款總體是可控的。


他表示,當前一系列宏觀政策對不良貸款有對沖作用,比如對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等,有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近期境外疫情擴散,引起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將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怎樣影響?


肖遠企表示,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較大的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經濟金融市場肯定有影響,但影響是短期的,有些影響是可以對沖的。長期來看,我國金融市場比較健全,具有穩中向好的基礎。


他表示,我國是大國經濟,韌性較強,有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迴旋餘地比較大,我國經濟整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我國金融資產整體估值較低,股票市場市盈率處於低位,短期是很好的避險資產,長期是很好的價值資產。”肖遠企說,“此外,我國宏觀政策空間較大,工具箱比較豐富,財政政策力度比較大,貨幣政策的空間也較大。要理性看待境內境外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金融市場非常有信心。”(證券日報&新華網)


保險資金 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北京時間3月16日晚9點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開盤大跌,直接觸及7%的第一級熔斷閾值而休市,這也是本月內美股第3次觸發熔斷機制。另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除美國股市外,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哥倫比亞、斯里蘭卡等國股市也發生熔斷。


面對資本市場動盪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各國央行紛紛出臺措施。本月初,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下調50個基點,決定降息的速度和幅度均超出市場預期,也帶動全球出現新一輪降息潮。在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央行宣佈降息後,上週,英國央行、挪威央行、加拿大央行也發佈降息舉措,韓國央行也於本週一宣佈降息50個基點。


面對全球市場的重大變化,近20萬億元的保險資金又該如何作出判斷及應對?

「銀行保險」保險資金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國內資本市場配置價值凸顯


銀保監會資金部副主任郗永春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近日召開的2020年第三次疫情研究(線上)研討座談會上表示,疫情對全球市場影響的差異很大,但是短期因素,市場運行的內在邏輯更值得關注。沒有必要過於誇大疫情對資本市場短期的影響,應該著眼長遠和內在的邏輯。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郭磊分析稱,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會通過三個鏈條影響中國經濟:一是全球需求和貿易的收縮;二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影響上下游預期,帶來通縮或者類通脹的預期,從而擾動經濟;三是全球金融秩序,其中歐洲財政的脆弱性和美國金融市場的科技類資產值得關注。


新華資產總經理張弛認為,從外部環境看,儘管國際市場近期集中出現美聯儲緊急降息、美股連續大幅下挫熔斷、全球疫情風險急升、石油價格閃崩等風險事件,但初步判斷全球經濟不會立刻進入衰退,海外疫情的影響還需要再觀察,全球和我國貨幣財政政策空間相對充足,立刻發生全球性危機的概率不大。


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則表示,考慮到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宏觀負債規模抬升,如要保持宏觀槓桿率的總體穩定,需要通過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保持資本市場總體穩定,做大中國資產市場的“分母”。因此,他認為,儘管外圍市場波動加劇,但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具有很高配置價值。


險資配置面臨低利率環境考驗


美東時間3月15日17時許,美聯儲再次決定緊急降低聯邦基金基準利率100個基點,至0%-0.25%,並將啟動至少7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而美聯儲在此前的降息決定就已帶動了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降息潮。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全球低利率和負利率是重要趨勢,利率長期下移對保險資金在資產負債匹配、優質資產尋找、絕對收益要求、利差損風險等方面都將帶來不小的壓力。對此,多位保險資管業內人士就險資應對策略分享了觀點。


泰康資產副總經理、首席戰略官張敬國表示,低利率背景下可以挖掘權益和另類資產投資。“權益資產看,儘管我國資本市場整體波動更顯著一些,但從過去十多年來看,通過趨勢把握、結構機會、交易策略調整等方法,保險資金在權益市場取得了總體不錯的收益,成為應對低利率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當然波動性管理始終是重大挑戰。”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在約18.5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約2.4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7.1%,佔比13.2%,較年初提升約1.5個百分點。另據記者瞭解,得益於股票市場的表現,2019年,保險行業全年資金運用收益共計8824.13億元,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為4.94%,較2018年的4.33%提升了0.61個百分點。


大家保險集團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王鶯分析認為,保險資金更加複雜多樣,不同投資賬戶的期限長短皆有,風險偏好各不相同,部分賬戶累積的負債成本整體偏高,面對低利率環境,需要平衡投資收益目標和風險下沉之間的關係,加強風控能力和風險容忍度的管理。


王鶯還強調,險資配置需要考慮短期策略和長期策略平衡。“例如中小機構可能首先面臨流動性風險,資產配置需要優先流動安排和投資穩定性;其他機構需要平衡長期配置與短期操作之間的關係。同時從優化資產負債表角度出發,需要中長期規劃,逐步優化成本結構,降低負債成本。”


保險機構需多方面修煉“內功”


應對低利率環境挑戰以及市場變化,險資更需要做好自身的 “功課”。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低利率時期博取高收益需要下沉信用,如何兼顧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係,取決於保險機構的風控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保險資金同時面臨利率走低和“資產荒”的背景下,中國太平洋人壽資產管理中心主任趙鷹認為,做好資產負債管理的作用更為重要,需要以負債為導向,以產品為原點,構建全生命週期的資產負債閉環體系,從而用大類資產配置、戰略和戰術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推動保險資金運用整體穩健審慎,體現“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特徵。


郗永春則強調,隨著監管完善和加強,基於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監管來套利的機會越來越小,關鍵還是提升投資能力,投資理念要從發現價值逐漸轉向創造價值。未來,隨著監管部門持續放寬險資投資的範圍和條件,賦予保險投資更大的自主權,如果保險機構投資能力不夠,有可能事與願違。


郗永春表示,從當前情況預期,未來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保本保收益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對險資投資體制和機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未來,能力建設是基石,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完善考核機制、加強品牌建設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金融時報)


「銀行保險」保險資金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