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秦始皇 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

秦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國家,秦始皇嬴政作為完成大一統的帝王,被永遠記入史冊,但個人認為即使沒有秦始皇,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借用雷軍的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嬴政就是站在時代的風口上,完成了大一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秦朝統一之前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476年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其中實力最強的為楚、齊、魏三個老大哥,秦國自秦穆公歸西以後,就成了小老弟,被孤立,被欺負,被捱打,特別是魏國這個老大哥,欺負的最厲害,奪取了秦國最好的河西地區(今甘肅的酒泉、張掖、武威等地)。

即使沒有秦始皇  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


歷史亙古不變的道理之一:落後就要捱打。

然而秦孝公之父秦獻公繼位後,割地,與魏國講和,且數次東征,想要收復河西失地,無奈沒有成功。致使秦國實力更加削弱。

歷史亙古不變的道理之二:捱打就要站好。

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上位

秦國自秦穆公歸西至秦孝公上位之前,秦國國內所面臨的問題:


即使沒有秦始皇  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


即使沒有秦始皇  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

秦孝公上位之時,年僅20歲,面對秦國內憂外患的現狀怎麼辦?秦孝公年輕,有理想,有幹勁,有抱負,但光有這些不行啊,那怎麼辦?秦孝公頒佈了改變秦國命運的《求賢令》,招募人才,獎金特別誘人: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啥意思:不管是誰,只要有好的強國富民政策,讓秦國強大,我就給你錢,給你官,還給你股份,這就吸引了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商鞅

公元前356年 商鞅變法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之前在魏國做師爺,沒有得到重用,看到秦孝公發佈的招聘廣告,就來到秦國,疏通秦孝公寵臣景監,見到秦孝公,第一次講“帝道”,秦孝公搖搖頭不感興趣,第二次講“王道”,秦孝公聽的哈欠連天要睡覺,商鞅一看胃口掉的差不多了,就切入正題,講富國強兵之道,秦孝公一聽精神抖擻,暢談幾天都不知疲倦。公元前356年開始推行了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秦國也進入了歷史的拐點,為135年以後秦始皇完成大一統打下堅實的基礎。

商鞅變法內容:

即使沒有秦始皇  秦朝照樣可以完成大一統

商鞅變法實施: 商鞅變法的內容在當時可以說相當的符合國情和社會現狀,包括郡縣制、戶籍制度對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變法能否成功有三個主要因素:

1、領導支持:秦孝公舉手贊同啊,能成為老大哥,當然秦孝公還是很有魄力的

2、人民支持:變法能否成功要老百姓支持,也要老百姓相信,商鞅很聰明,現打廣告,搞營銷,搞了一個營銷活動“立木為信”,非常有意思,商鞅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 老百姓的反應是:騙子,肯定是騙子,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這個時候有個愣頭青就去試了,結果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通過這個營銷活動,商鞅一下子就贏取了秦國老百姓的信任,變法也就好推行了

3、貴族支持:變法能否成功也要在貴族中實施,這一直都是變法實施中的老大難,變法就會觸動記得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時遇到了一件事,太子犯法了,怎麼辦,未來的皇帝啊,按照法律懲罰不合適啊,結果商鞅懲罰了太子的老師,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瓊其師公孫賈,基本上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誰還敢不聽啊,反正我是不敢犯法了。

商鞅變法作用:1、人多 戰國時候打仗,基本上就是人海戰術,人多才有可能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2、糧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古代戰爭的根基。

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強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秦國100多年以後統一埋下了因,也才有秦始皇的果,所以即便是沒有秦始皇,秦國也必定會實現大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