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金融行業會不會更難過?

快樂多一點的強子


不會,疫情也給金融業帶來了許多機遇。比如一下幾個方面:①於保險業而言,經過本次疫情,普通民眾對生命健康的關注、對突發疾病保障意識的提升,將有助於拉動壽險和健康險等險種的需求,有利於保險行業發展。

②於銀行業而言,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可能迎來發展契機。數據顯示,在這個過程中,新經濟發揮了較大的穩定宏觀經濟和金融的作用。雖然新經濟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約束,比如物流不通、騎手不夠等問題,但是總體來看,線上經濟活動的相對下降幅度較少,並且在一些領域是增長的。

③於證券業而言,長期來看,再融資等投行政策的鬆綁將推動證券行業進入新一輪創新發展週期,政策利好落地仍將驅動券商業績維持升勢;在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預期下,券商流動性改善,融資成本降低,財務槓桿將會有所提升。


小財鼠視頻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疫情過後,金融行業會不會更難過?首先你對金融行業似乎不是非常的瞭解!所謂金融是一個泛概念,也就是說只要和錢有關係的都可以稱之為金融。

但是我相信疫情結束之後,實體產業比金融更難過,而金融行業資產流動性較強的並不會難過,反而過得更加好,以放貸為主的金融行業也許會難過。

疫情過後好過的金融行業

其實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有沒有疫情都是非常好過的,因為錢的流動性不降實體產業,這一點我們可以從3月從開盤的股市就可以看到。

到目前為止很多實體產業仍然沒有投入生產,部分餐飲行業娛樂行業目前依然處於封閉狀態,而金融行業早已經進入了運行階段。

尤其是信用卡、網貸等貸款部門,早就投入了工作之中,相信目前有負債的同學早已經感受了這一點,到目前為止整天可以接到催收的電話。

所以說金融行業好過的主要有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私募等投資為主的金融產業。

疫情過後難過的金融行業

受疫情的影響,大部分負債的人債務集中爆發,手中持有信用卡網站等其他貸款的人,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之下是最難過的人,相對於這些債務來說信用卡或網貸平臺也是最難過的金融行業。

因為在平時還可以利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讓債務人還款,但這一次債務人確實是拿不出真金白銀,也從周圍親戚朋友當中借不到任何錢,所以這一次的債務是真真切切的債務,也是還不起的債務。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貸平臺包括信用卡,主動給債務人順延了債務,時間較長的更嚴了近三個月。

而其中包括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在內的銀行信用卡,並沒有按照銀監會的意思順延債務,而是整天威逼利誘恐嚇讓債務人還款。

綜合來看:金融行業跟實體產業其實是一樣的,流動性較強的金融產業也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以貸款為主的金融產業在此次疫情當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試想一下所有的債務人如果3~6個月時間不還債務,那麼銀行和網貸平臺會怎樣?


社長財經


不是金融行業人員不做過多評價,不過之前看到一張圖你可以參考一下


愛運動的週週


金融行業有可能在疫情過後迎來小陽春,國家今年的國家扶貧攻堅計劃,以及十三五計劃,十九大確定的目標,全年建成小康社會,都需要完成,國家各項政策都會加碼,因此國家的金融監管會放鬆,央行也會加大流動性,貨比會大量增發,在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會去股市尋找機會,房市由於需要大量資金,一般人玩不起,流動性偏低,股票市場應該有一次大的機會,房地產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基建會加碼。因此,今年金融形勢會相對較好,如果國外疫情大面積爆發和不可控制,特別是美國如果發生大的經濟危機,那麼中國的金融形勢也會遇到比較大的挑戰。大概率向好,不確定性也大!




馮律師觀察


從業20多年,從未遇到今年的情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各行各業都帶來巨大的影響,恰巧發生的時間是一季度農曆春節期間,這本來是金融業,一年中最重視的時間段,巨大的現金流驅動著金融業的開門紅業績,不過,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人們在家隔離、居家辦公,傳統的金融服務客戶到店模式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但我經過思考認為,眼下的困難是暫時的,一方面疫情終會過去,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決策層迅速調整工作思路,憑藉深耕多年的線上金融服務渠道,例如手機銀行渠道,瞄準日漸年輕化的龐大客戶群體,讓線上金融服務模式也能繼續良性開花結果,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客戶經理“雲工作室”就是一個優良範例,客戶每天可用“雲工作室”,瞭解到最新金融產品資訊,理財產品推薦,還能方便直接聯繫客戶經理本人,傾聽第一手理財建議。所以,筆者認為,疫情的確給傳統金融業帶來了影響,但是也沒準催生一次革命,未來金融服務行業的運行機制或將逐步走向,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線上模式未來逐漸占主導地位的新服務模式!讓我們一起期待更新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吧!




醉江南葉先生


疫情對銀行經營的影響或主要集中於抑制信貸需求 、逾期貸款增加和中收減少這三大方面  ;

考慮到政府已計劃推出相應的逆週期調節政策如定向提供低利率再貸款 對疫情相關行業貼息等  且銀行營收主要來自於歷史已發放信貸(存量業務) 預計短期內“新冠”疫情對銀行業收入和資產質量的負面影響有限  銀行業 尤其是上市銀行  資產質量指標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而一些中小微及民企客戶佔比較高的銀行  短期營收指標疲弱的情況會比較明顯



小Y分享


疫情過後,金融行業還是領跑其它行業?咱們來算一算房貸,買一套房子132平方,一平3655元,總價48,2460元,首付15萬,貸款33,2460萬元,按20年,每月2500元,一年3萬,20年60萬,相當於一半利息,值得一提的是?你33萬存在銀行20年利息能拿多少錢?房奴的扁擔不知有多少人嘆氣和壓力,金融行業我看行!


王國忠223471933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無論是以製造業為首的第二產業還是以餐飲、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均受到影響。

而金融行業作為整個實體經濟發展的母機,同樣也是我們整個社會發展的核心部門,疫情對其影響可謂十分深遠,下面我們按照行業來分析下疫情過後,金融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銀行業

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老大,在疫情過後將迎來貸款業務“量增價減”,資產質量有所下降的局面。

一方面,疫情過後,為了穩定經濟發展,中央指示出臺了一系列低成本專項貸款措施,同時中央銀行通過定向貨幣工具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支持,這勢必會帶來銀行業務量的提升,但貸款利率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從高層、央行到各地政府均出臺政策,要求針對受本次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不抽貸、優先續貸,交通運輸、旅遊、餐飲、零售和娛樂行業首當其衝,這其中又以廣大中小企業為主。儘管疫情過後消費需求將恢復,但由於延遲復工導致消費能力下降以及整體經濟增速的放緩將加大了此類企業的資金風險,進而直接導致相關貸款業務的預期,導致銀行資產質量的下降與不良率的提升。

二、證券與基金業

短期行業火爆,中長期將受制於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將持續波動。

春節以來,由於大量消費需求壓抑,資金得以在證券市場釋放,根據相關數據,疫情期間A股開戶數量大幅增加,整個市場逆疫情而行,迎來春季行業上行。但放大到整個行業來看,由於投行現場辦公影響,已有較多業務出現不同程度延遲,同時,資本市場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隨著今年經濟增長壓力增大,市場預期將受到影響,因此證券與基金業可能在中期有所波動。

三、保險行業

短期內對保險公司業績有所壓低,但長期受益保險需求迎來持續增長。

疫情的發展對保險行業賠付造成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由於復工延遲,上半年各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可能有所降低,疫情中保險產品賠償金可能會增加支出。但長遠來看,本次疫情的發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保險消費需求,利於行業未來發展。

四、租賃、擔保行業

業務量得到刺激的同時長期風險承壓。

融資擔保機構正在加大融資擔保服務供給力度,雖然部分減輕了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的壓力,但用款企業的未來違約風險轉移到了融資擔保機構身上。為保障疫情期間的金融支持,融資擔保機構響應政府號召,通過降低擔保收費、延長追償時限等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如果用款企業的未來還款能力下降,必然加大融資擔保機構的代償壓力,甚至導致某些融資擔保機構出現資不抵債、無力履行擔保義務的局面。


總的來說,疫情對金融行業負面影響較大,但回顧宏觀經濟的歷史數據,從2003非典到2009甲流,只要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期的。我們相信,新冠疫情雖然對中國的金融行業發展走勢有影響,但不會改變金融行業長期增長態勢。



鯨鯊財研


金融行業毋庸置疑肯定會更難過的,不要說疫情過後了,就之前都不好過,尤其央行剛剛發佈降準消息,實體企業會相對好一點了,政府大力支持和扶持實體企業,要不然現在是金融和實體太不平衡了,很多人面臨著失業,下崗的風險,金融行業流行了幾年,現在日子很不好過,不是國家不支持,而是金融行業把自己給做死了。所以,政府要平衡金融行業和實體行業的。



許佳宇的幣圈


疫情過後,需要萬業復甦,則生產生活所需會較疫情期間有所增長,如 部分停滯的消費,我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面臨地緣摩擦部分受阻,投資因疫情停工需要復產,消費因疫情停頓需要拉動,因此消費和基建是主要增長力。

而消費拉動是一個持久性的,基建則可以快速起效,所以疫情過後,基建投入擴大是必然的,由此老基建項目(舊城改造,長租市場等)、新基建(5G引領,新能源新材料運用的行業)將得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