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當有人問到你家的孩子是"窮"養兒子和"富"養女兒嗎?我哭笑不得。

這種過分強調男孩和女孩因為性別不同而教養不同的觀點。

而不是根據孩子的個性去培養。過分看重父母對子女投入了多少金錢,而忽略了家庭本身更應該量力而行培養孩子的共情和獨立的能力。

這種片面化的觀點到現在還有父母看不清真面目。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說起女孩"富"養絕不是父母離脫離家庭經濟,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足。同樣"窮"養兒子也絕不是讓孩子的童年就匱乏,需求得不到滿足。


就拿95後的孩子說,那個時候很多孩子都是被這種"富"養起來的,父母省吃儉用,為孩子創造優越的條件。

給孩子買名牌衣服、鞋子,電子產品讀好的學校。但是孩子卻嫌棄父母很落伍。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我阿姨的小女兒去年大學畢業,包包裡裝著是最新款的手機,臉上用的是最好的化妝品。

但是我阿姨和姨夫只是三線城市普通的農民月收入不到6000。

他們的女兒不但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覺得很丟人。

覺得父母和同學有錢的爸爸會保養的媽媽不能比,拿不出手。

從來不允許父母來學校看她,寒暑假也是找著藉口不回家。每次打電話回家只有一件事,要錢,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

不給就發脾氣,對父母不理不睬。沒想到從小"富養"女兒不成反而傷害了父母。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其實,最初父母"富養"女兒,是希望孩子從小接受最好的,長大了才會吃虧、被騙,是對女兒的一種保護。

同樣,"窮養"兒子也一樣,讓兒子受更多的挫折,培養男子氣概,讓孩子知道金錢和成功來之不易,對兒子的一種激勵。很多"窮養"出來的兒子沒有成為"成功的男人"相反卻變成了"吝嗇的男人"。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本來是保護是激勵,父母付出了所有,用心良苦,為何會出現無法收拾的殘局?


為什麼平等父母"好心"卻辦了"壞事"?原因也許有以下幾點:

​1、沒有平等地對待男孩和女孩

為何家庭教養要分男女?

不少朋友都羨慕有女兒的家庭,對女兒的評價都是很乖很貼心,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幸福快樂就足夠了。

但是,對兒子呢?恐怕僅僅是幸福和快樂的人生期待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父母在教養子女的時候,要避免傳統的教養觀念。

不要過分強調兒子和女兒的性別差異。

同時,要降低對兒子人生未來成功的期待,給女兒更富足的內心塑造。

不要給兒子傳遞男人一定要勇敢要成功的教育觀念,也不必讓女兒事事都要追求物質和金錢。

教養孩子要把握好度,過分放縱或者剋制會讓兒子更懦弱,女兒更蠻橫。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2、窮富的對待不應該是按照性別去區分

父母認為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是"富",而恰恰兒子是不需要物質上的"富"。

女兒在外表上一定要滿足,在吃穿上不能"窮"不能掉面子。

說一千道一萬,"窮養"還是"富養"是父母的心態,父母的喜好,是父母要花錢而不是孩子需要這些錢花在他們身上。

但是,忽略了兒子也有需要富足的時候,給女兒的"富"是她不想要的。

這都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對於子女的教養中 "窮"什麼?"富"在哪兒?

其實"窮"和"富"不該是物質上或者表面上的,更應該是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每一個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窮養"和"富養"的需求。

父母要做出適當的判斷,窮養和富養只是對孩子需求做出的回應和措施。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3、窮也不能窮自尊,富更要富內心

說"窮養"可能父母不能接受,換一個詞,不要寵兒子父母就能接受,表示認同。

雖然要拒絕寵孩子,但是,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本質上"窮養"是在物質上對孩子的需求有所限制,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富養孩子不僅僅是為孩子提供優越的條件,而是更重視孩子的內在塑造,不讓孩子"心窮"讓孩子不被世俗所迷惑。

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窮養還是富養的背後,是父母心態,要花錢的不是孩子


父母有錢,但是不一定能保證孩子將來富有。

父母沒有窮,但是孩子也會有可能成功。

是什麼決定了孩子今後的成功?是什麼才能讓孩子今後富足?

不是物質,而是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內心富足來自於父母能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

在自己的能力之內滿足孩子的內心,而不是隻給孩子表面的物質和金錢,給孩子充分的自我認可,財富自然會追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