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高管和华为高管画风完全不一样?

千古罪人雷莲花


两个企业的目标群体定位不同

华为更加注重高端商务人士

小米的粉丝更多是年轻人


静看风云之变


先不说哪家公司厉害,哪家公司技术更硬,也不说谁对谁不对,更不说到底是谁在骂谁,假如,我说假如啊,自认为是什么粉什么粉的相应的站了队之后开始吵过去吵过来,挣的面红脖子粗,其实雷军正跟余承东喝着茶聊着天说,你看这些傻子!


我的小栀栀呀


格局不一样。

华为格局比小米高两个纬度。

小米做手机赚钱吗?

答案是不赚钱。

小米财报显示小米真正盈利点是小米智能家居,手机只是抓流量,挣吆喝,别小看这个吆喝,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值钱的。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小米发言人,自雷军往下都是要打败哪一款竞品,强拉关系,制造营销力。

这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常见玩法。

内部打架,格局太小。

华为恰恰相反,核心业务是领先世界的通信,手机甚至不是核心业务。

从任总往下管理层竞争的是国际市场,面对的是独一份的对手,做的是未来五年的生意。

所以产品厚重,营销扎实。

大家格局不同,画风当然不同。




产品经理李科


自从2019年初,小米将红米独立出去,小米众多高管就在网上开启了“嘴遁”的模式,华为通常置之不理,很多人都不理解小米的高管为何与华为高管的画风完全不一样,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小米高管为何一直追着华为不放

这要从荣耀说起,华为当时为了冲击高端市场,成立了荣耀这个子品牌,华为的的竞争对手就是苹果、三星,荣耀的对手就是国内的手机厂商。荣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小米。

小米这时就不乐意了,于是就学习华为当年的战略,在2019年初将红米独立了出去,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红米对付国内的荣耀。华为又是国内手机厂商里面唯一可以在高端领域站住脚的手机厂商,所以小米就把华为当作目标,红米就把荣耀当作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无形之中把小米提升了一个档次,把华为拉低了一个档次。

为什么两家公司高管的画风不一样呢?

小米与华为的定位不一样,华为是一家科技公司,小米是一家营销公司。华为只需要大量投入研发,精心的搞科研,用实力说话。而小米不像华为手机背靠整个华为集团,不像vivo与oppo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又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必须靠营销,而高管直接在网上以发微博的方式进行营销,是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华为的企业文化不允许这样做

华为的企业文化也注定华为的高管不可以随便说大话,当时余承东为了宣传华为手机,在公众场合“立下很多的目标”,虽然都已经实现了,但是华为看来,这时无法实现的,当时公司内部对余承东的争议非常的大,最终在任正非的坚持之下,余承东才没被开除,余承东也用实力说服了公司其他的高管。

华为企业文化的不同还体现在任用人才的上,小米经常会出现某公司的高管跳槽到小米,然后在小米任职一个比较好的职位。这种现象在华为是不会出现的,华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想在华为做一名高管,无论你实力多么强大,必须从华为的基层做起,一步步的升到比较高的职位,不能有“空降”的这种现象。


叫兽科技说


对于发生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毕竟为了发展生存,不得不这样做;小米的雷军,曾经和黄章在网上也不是有一段说法,说雷军早期是找了黄章合作,一起联合打造魅族,但是并未想过雷军会出去,但是最后雷军还是出去了,和几个人歃血为盟,喝了一碗小米粥来说创立了小米科技!

小米一直来到2016年之前都还是很占上风的,在智能手机领域从2013年到2016年很是风光,而且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营销方面很占优势,而且还推出了一本口碑营销的书籍,对于小米的发展口号一直来也是以“为发烧而生”,在硬件领域价格压得很低,而且也深受喜欢,但是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出现越来越多,小米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为发烧而生的,发烧真的是很烫的问题、各大厂商都开始做特色手机,vivo主打HiFi音质、oppo主打拍照,华为来了一把王炸,学小米的营销模式,而且还有所超越,和徕卡进行合作打造了独特的影像系统在高端手机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推出了荣耀对标小米更加明显,而且学小米营销模式更加极致!

而且华为还增加了自主化芯片技术,也让华为的成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很多人因为用华为而荣耀!华为一直重视技术,所以高管经常挂在嘴边是技术人员、理工男等口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来华为的技术产品很硬核,价格高也能接受!

小米也不得不着急起来了,曾经2017年一度连oppo和vivo都不如,所以需要并发力量,所以2019年开年,雷军以“不服就干,生死看淡”口号来讨伐华为和荣耀,认为荣耀和华为很极端的诋毁小米,特别是在实体店方法无所不及……当然具体事实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这就像当年刘邦起义还要编造一个斩蛇的传说。接着就请到了互联网公关能力特别强的卢伟冰加入小米,助力小米打仗、发展红米品牌!这一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各种怼荣耀快充技术不行、LCD屏幕不行、保时捷款的华为mate系列就是买了一个贴标等等话题!

而在2020年5G时代来临,为宣传小米10pro,刚加入的原联想手机负责人常程、原金立手机负责人卢伟冰、和雷军形成了铁人铁三角阵容,为了宣传小米10系列手机,各种踩踏华为,说成功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确为小米获得了很多话题量,而且同时也为华为带动了很多话题,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路走来,的确小米更多是为了营销而营销,特意找卖点很到位,而且高管都是营销大军,为了实现营销、实现卖点不断的科普、不断的对比VS,而华为方面更多是内忧外患,的确也并没有太多心思去面对这些,所以也有华为的管理层,但是非高管,其实是荣耀的一个小的负责人在不断发生,而华为则是打造很多产品需要在今年挽救国外的市场,因为GMS因素,华为无法取得好的销量,所以华为研究了HMS,所以华为接下来要走的路很长,而且面临的强敌不仅仅是国内小米以及其他的国产品牌,也需要面临三星和苹果,同时也需要面临美国方面打压,导致谷歌等系列公司的合作问题,所以估计也真的没有心思去和小米去怎么怎么样。当然华为等下一个阶段有所喘息,到底会有怎样的动作,这个也是蛮期待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创业者李孟


为什么小米高管和华为高管画风完全不一样?小米高管更喜欢在网上搞事情,而华为高管则是专注产品,很少在网上搞事情。其实我们从俩公司的发展和高管们的履历就能看出原因在哪了。

小米雷军和高管们

我们都知道小米是雷军创立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为啥创立小米。

雷军从小就是个学霸,而且在大学期间花了2年时间修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雷军于1992年加入金山软件,1998出任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直到金山上市。

其实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在微软word进入中国时,给金山不小的打击,同时雷军遭受了严重的挫败,在申请离职被求伯君拒绝后,但是得到了6个月的假期,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整日里混迹于cfido BBS 这个交流平台,据说一天能回三百多个帖子。当时能上网的都不算一般人啊,在和网友的交流碰撞中,雷军下定决心继续为金山披荆斩棘.

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担任副董事长。

卸任后的几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等多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7月14日重返金山执掌网游与毒霸。2011年7月11日正式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一职。

雷军之前表示,他四十岁前已经干了不少事: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但仍感到迷茫,因为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在2010年4月6日,他选择重新创业,建立了小米公司。


小米创办初期并没有急着做手机,而是先开始做手机系统,也就是MIUI,因为当时谷歌的原生系统很烂而且不适应中国,于是刮起了一阵刷机热潮。

刷机就是替换当前的手机系统,你可以去网上找免费的和你自己喜欢的系统,刷到你的手机上。而MIUI早期就是要做用户喜欢的系统,如何做用户喜欢的系统呢?

那自然是在刷机论坛与刷友们沟通交流,所以小米初期几乎所有人都匿名在论坛里,有点像马化腾早期在QQ上扮演妹子,吸引用户聊天。

为什么是匿名呢,雷军后来给了解释:因为怕丢人,毕竟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了,如果小米做不起来失败了,传出去太丢人了。

这也养成了小米通过网络与用户沟通交流的习惯。

在手机市场进入红海时加入小米的高管们,导致画风突变

早期的小米还不是现在的画风,早期的软件还不上特别耗性能,所以在UI风格上,小米一直做加法,就是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喜号。所以那时的小米论坛异常火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告诉发展,手机APP更新频率越来越快,体积也越来越大,占用内存也越来越多。此时用户对于系统UI要求没那么高,而是在乎系统的流畅性。

我们都知道手机行业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高密集供货型行业。简而言之,就是全靠供应商供应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

起初小米依靠高通骁龙新款芯片首发机型,取的很好的影响和市场。但随着后面各大手机厂商的崛起,抢占了小米首发骁龙最新芯片的名号,使得小米手足无措,一度使小米失控,在雷军重新掌管供应链之后,才得以恢复。

其实在卢伟冰加入之前也就林斌搞搞事情,偶尔出现水军事件,然后与友商互喷。

但从卢伟冰加入后,不管是自家发布新机型,还是友商发布新机型,就是一个字:喷。

近年来,麒麟芯片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骁龙了,骁龙不在是能调动用户情绪的噱头,所以你看小米近年的机型发布会,都是拿友商之前的机型作比较。

另外一个,互联网经济,要的就是热点,小米又没有线下销售门店或渠道,一旦热点不在,那就离死亡不远了。

好在今年的小米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丢掉了性价比,将价格抬高,赚取高利润,在投入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华为的发展历程

我们都知道华为最开始并不是做手机的,而是做交换机的。但我们今天讲的是华为手机。

其实华为手机最开始并不是面向消费者的,而是给运营商做手机。

2004年华为终端公司成立,2005年获得生产资质,最开始只是生产定制机,并不面向个人消费者。甚至在2008年差点卖掉手机业务,只是当时经融危机,无人接手。

到了2009年,随着iOS和安卓系统的成熟,华为也跟上步伐在西班牙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首次展示了其首款安卓智能手机。2010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只有300万台。

真正迎来突破的是2011年。当iPhone和安卓系统都大获成功时,华为终于意识到手机市场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市场,于是把原来欧洲总裁余承东拉过来负责手机,并坚定的认为一定要面向消费者做手机,而不是面向运营商做手机。

其实并不是公司将他拉过来的,而是余承东主动请缨回来接手华为终端公司,因为在之前两任总裁都没能把华为终端做起来。

余承东上任后毅然决然砍掉了大量运营商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的型号,这也意外着华为手机出货量少了3000万台,收入断崖式下滑。

所以在当时华为手机做不起来,那就只能引咎辞职。

后面余承东“大放豪言”,得到了“余大嘴”的称号。

但余承东坚信好的产品会说话,不断的打磨产品。

例如P7 SIM卡槽和SD卡合一的想法,就源于余承东的想法。在搞P7的时候。下属做Demo汇报时,余承东发现,海思芯片底层做了一个低延时环回通路,使得整个过程不超过50毫秒,如此可以令卡拉OK功能复活。还可以做到实时耳返。市场嗅觉灵敏的余承东要求这一功能必须在P7上实现首发。当时P7发布会迫在眉睫,音频团队只好加班加点,最终效果出来在市场上可谓大受好评。

在后来“豪言”都成为了现实。


可以说华为手机继承了华为的意志,做好产品,其他的交给用户选择。而且居安思危的思想也在华为终端公司落地,海思麒麟芯片的发展是余承东强烈要求的,拍照软硬件技术发展以及鸿蒙和HMS,都是伴随着华为手机成长,如今迎来了爆发。

这里可以看出,华为的高管们都不太注重营销,基本都是专注于产品。

所以我们从产品的发展来看,就能体现高管们不同的画风。

从销售角度来看,区别一目了然

我们都知道小米没有线下销售渠道的,曾经搞过线下店,但后面又关的差不多了。

而华为是有线下渠道店的,所以在产品销售来说,更重要的是口碑。

因为线上口碑不好可以通过营销或者其他手段来弥补,这也是互联网的特性-热点。只要制造一个好的热点就大概率能掩盖上一个坏热点。

而线下不一样,线下门店口碑坏了,就不会去你那里买了,还可能是一带十、十带百,甚至可能去砸店...额,有点夸张。

现在互联网经济几乎就是热点经济了,有热点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

画风差其实是公司差异

小米从雷军喊出“为发烧友而生”的口号之后,彼时风光无俩。

此时的华为还是个烂摊子,冲击高端品牌失败,强推海思K3V2芯片失利。

经过了快十年的发展,现在来看,此时此刻亦如彼时彼刻,只不过是反着的。

现在的华为风光无限,核心零件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而小米为冲击高端苦恼,不只是苦恼,我觉得应该是生死存亡,未来的手机市场肯定是全球化的,而全球化的最低标准,就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如果没有,那一张纸就能将你打回来。

以小米目前的性价比,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去应付未来的风险和对研发的投入,所以提高价格增加利润是唯一的出路。

我想小米未来几年会更加依赖这种画风,尤其是5G手机时代。

而华为现在已经是高端手机的代名词,不需要这种伤害品牌的低效率营销方式。

总结

小米和华为高管们的画风差异是产品的差异,也是公司的差异。

从销售渠道来说,小米只有网络营销这一条路,所以制造热点是营销的基础。

而华为则线上线下其开发,而且热点这种事蹭多了对品牌也是一种伤害。

从产品来说,华为更专注软硬件的研发,让用户去选择。

而小米更注重用户的需求,而每个时期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为了手机厂商只会存在三四家,谁能笑到最后,走着瞧!

我是非著名攻城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感谢您的点赞支持!


非著名攻城狮


本身就是两家性质不同的企业高管有不同的展示方式也是合理的范畴。

首先看两家企业不同的历史背景,华为公司做网络设备起家,从成立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专注于通讯行业设备和标准的研发,并且在不断积累硬件经验在集成Soc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近几年进入了全面收获的阶段首先是在5G技术研发上,加上投资上千亿的芯片研发都取得巨大的成绩,同时全面进入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华为手机已经成功占领了国内第一的份额,华为手机的成功离不开早期在硬件方面的积累,虽然华为公司加入智能手机制造时间不长,但由于其雄厚的实力还是在短时间内就开始在市场上展示出强大的威力,到目前为止还是国内科技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实实在在的民族企业的存在。

小米公司成立10年的时间内现在占据国际手机前四的位置,而且成功上市从取得成绩来看小米公司还是值得肯定的一家企业,在小米手机诞生之初掀起了智能手机行业的大洗牌,让很多山寨手机关门大吉了,但毕竟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主要的营销通道还是网络,所以底蕴不足的弱点开始慢慢暴露,由于大部分采用网络直销方式让手机利润变得非常低,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不敢短时间内大量的备货,所以无论小米怎么宣传都容易出现缺货的现象,这是其性质决定的而且大家对于其饥饿营销模式已经厌倦了,所以小米手机在市场上回落也是理论的市场行为,剩下的这几家手机厂家需要刺刀见红硬碰硬的才能在市场存的一点生存空间。

现在两家企业的生存状态,华为由于美国实体清单的影响,让华为的5G和手机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手机的国际市场影响巨大,华为手机有四成靠着国际市场由于谷歌的GMS因素在2020年销量下滑几乎已经成必然,所以国内市场是华为公司必须要保住的市场,华为现在也在全力部署自己的HMS生态,生态的建设需要一个时间可见华为在2020年又是一个波折的年份。小米公司由于其销售方式主要通过网络所以需要不断的制造热点来促使销售,小米高管喜欢在不同的场景怼竞争对手已经成为常态,更多是为了提升销售量的一种方法,华为公司现在已经稳住了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所以更多精力在国际市场所以在国内这块已经大改口风。

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向于平滑,手机市场的增量已经很低了,消费者换手机只能来源于旧手机换新手机,在购买欲望上已经衰弱了许多,所以对于小米和华为公司来讲同样的巨大的挑战,但由于前期的积累华为已经在国内市场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加上自身技术优势,所以在未来的对抗中华为公司还是主流的存在,小米由于其模式的限制最大程度通过网络营销是摆脱现状一个有力的方式,所以在宣传上小米更加主动一些。

年初的疫情也是对手机行业一个巨大的打击,全球的手机的销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些都对两家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作为科技企业最终制胜还是要靠实力吃撑,营销方式是促进手段,所以相对来讲华为公司抗击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一些,两家企业互怼其实都是产品宣传的需要,也是智能手机市场下滑一种表现,在后续的竞争中会更加的明显,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我觉得很多人对于商业的理解还是太浅显了,经常喜欢拿创始人或者负责人的性格和言论去衡量一个公司的成绩,动不动就站在道德高地去评判一个企业。

一个公司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策略,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目标。小米爱去碰下瓷,就开始说小米没节操,研发芯片没有华为做的好,就说小米没技术,我还是只能用肤浅形容这些人。

一、不同阶段不同的目标

华为是通讯产品起家,全世界都知道。小米是近十年才开始创业的一个企业,刚刚把小米手机走稳,开始发展alot战略,就开始要求别人研发自己的芯片。照这样的逻辑,所有的车企都要自己造发动机,都要自己做轮胎。

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扛起这个大旗,有多余的精力来做更深层,技术难度更高的事情,我们感到高兴。但是小米能走自己的路,在全世界获得肯定,我们同样应该觉得开心啊,难道非得褒奖一个,就要贬低一个?

其次,小米的碰瓷更多是战略上的,任何行业都得有个对标的,这样既能促进行业的发展,也能让自己的公司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没有伤害任何人,我认为无可厚非。如果现在三星在国内是老大,我相信小米同样会去碰瓷三星。奔驰、宝马、奥迪不是一样天天广告互损,这影响到他们的知名度了吗?

二、企业文化不同

小米的定位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更具备一些娱乐属性,对于流量有天然的执着,经常制造一下话题,本身也是获取免费的流量。华为、ov都是属于渠道型的,主要的销售方式依赖线下渠道,所以对于曝光并没有那么敏感。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互联网的创始人经常上各种节目,活跃于各种网络媒体之中,但是传统行业的创始人很少去曝光,也不具备话题性。那么这有错吗?有的更喜欢低头做事,有的喜欢抬头狂奔,你能说哪种更好,哪种更高级吗?大多数源自于内心的偏见,用邓工的一句话来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小渔的创业信条


这就是公司文化不同的表现,表现在员工的言行举止,对待客户的态度,对待同行的态度。

小米高管和华为高管,分别是两家公司的员工,他们表现出来言行,就是公司文化的体现。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米聚集的是一批类似的人,华为聚集的是另一批类似的人。

公司文化是个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可以打个比方,公司文化就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一家之主要求全家人用什么态度与人相处,要求一家人应当怎样做事,就是是家风。有的家庭要求与人为善,做好自己的事,有的家庭代代传小偷小摸,多占小便宜,各种家风。

公司文化也是这样,有的公司会严格要求员工做好产品,不断提高品质,对待客户要诚恳,对待同行要谦虚,有的公司不管自己产品做的怎样,只要能卖出去就是成功。

当然,网络时代,有的高管各种奇葩言行,实际上是一种博眼球的广告,这种广告比其他方式的广告便宜,找一个人做公司网红,经常说一些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话,达到广告的效果。说话的内容未必代表公司文化,但是这种博眼球的方式,就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西格玛的化学


其实人家的格局是一样的,都是资本圈的大佬,雷军和任正非的眼光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也不是还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一般人可以想象的。雷军特别的一点就是平民出生,没有裙带关系,拼出的天下,他所宣传的思想也是源自于这里,顺为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最重要的是雷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是否站在风口,所以雷军的思路是更亲民的。任正非一直是通过上层路线来达到目的,从最初的华为通讯,到后来捆绑运营商销售手机,可以说都是先上再下的思路,这也成就了华为的高规格的发展思路,价格高昂,因为华为是对上负责的企业,必须和平民拉开差距。

其实任正非和雷军之间是有合作的,雷军带领的软件团队可是盖茨都想要的,任正非带领的华为有全球领先的硬件技术。

请各位别被网络蛀虫带节奏,坚持自己的判断。这两个都是我国的好企业,发展起来都将利国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