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建安六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回過頭收拾劉備餘部,劉備不敵,逃奔劉奔。

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劉表對劉備來投奔還是重視的,因為他需要人幫他守北邊,所以讓劉備屯駐新野,防禦曹操。從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這七年時間裡,劉備基本上是在新野耗著。

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擊烏桓的時候,劉備曾經建議攻打許都,但是劉表沒有同意。劉備在新野的時間裡,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防禦大於進取。他主要是結交了荊州的朋友,作團隊建設。這其中就有徐庶,也是通過徐庶,他了解到了諸葛亮。

當曹操在北方攻城略地,逐漸統一的時候,劉備只有一個小小的新野城,還是寄居給別人打工的,實力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曹操,就是劉表這樣的平庸之人,劉備還要看他的臉色。其它的劉璋,張魯,孫權,也比他實力強。

在赤壁之戰前夕,劉備甚至想過投奔蒼梧太守吳巨,也就是要跑到廣西去。

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荊州以南的蒼梧郡

這個時候的劉備,是一定需要人才的。否則,他就要崩盤。

劉備在屬下面前,也是沒什麼脾氣的,曹操打到荊州的時候,關羽對劉備發飆:

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

關羽怒懟劉備,這樣的事,是不可能發生在曹操和手下的對話的,孫權的手下也不敢這樣講話。

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劉備很自然地要把這個人收到帳下: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為什麼劉備要三顧茅廬?三個字道出創業公司的現實

劉備對於徐庶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了,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就說可以啊。徐庶說這人你要親自去拜訪,劉備也就同意了。而且一次沒見到再去,再去沒見到,又去。根本的原因,還是“不得已”三個字,可以說,他當時已經是病急亂投醫,是個人就要看一看了。就他那點實力,幾乎當時所有的諸侯都比他大一點。

我們看歷史,往往會從歷史人物後來的成就,給其早期的經歷增加光環,實質上,成功者在早期,是看不到未來的光的,自己或許能有信念,外人是不會當回事的。

光武帝劉秀重新統一了漢朝,可以說是一個能打天下,能治天下的明主了。但是,他竟然曾經給隴西的隗囂說過這樣一段話:

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把隗囂比作鮑叔牙,說出”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這樣的話,可以說是很跌分的了。但是,這是在建武三年,天下還有一堆的割據勢力,劉秀才會想到管仲的話,把隗囂抬到如同生身父母一樣的地步了。劉備三顧茅廬,也是一樣的理由,形勢決定了他們的地位與心態。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用未來的成功,來付現在的賬單。這就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