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其中曹操实力最雄厚,大有统一天下之势。东吴孙权实力比曹操稍弱,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发展最为迅速,占据荆州,吞并益州。后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了荆州。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而率军进攻孙吴,陆逊在夷陵用火攻打败刘备军,刘备军败退白帝城。孙吴从而将刘备势力封锁在荆州以西地区,从而最终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军攻占了汉中。谋士张晔建议曹操趁机出兵益州,但是曹操却未采纳,匆匆退兵,让刘备在益州得以站住脚跟,曹操最终“得陇”而不能“望蜀”。

一、曹操大军击败张鲁,夺取汉中,为定鼎天下打下坚实根基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派张鲁率军攻打汉中,张鲁顺利占领了汉中,但是并没有带着益州臣服刘焉,反而占领汉中自立。据《三国志》记载,张鲁“雄于巴蜀垂三十年”,既不服从东汉中央管理,也不与益州合作,而是采用五斗米教进行统治,出现了“民出十万,财富土沃”,“民夷信向”、“民夷便乐之”的局面。建安十三年(公众206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曹操只得退回北方,休养生息。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损失惨重,一时无力再南下,只能集中精力经营北方,首先便是试图攻取陇西和汉中这两个战略要地。曹操进攻张鲁,夺取关中,是出于以下目的的。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维护汉室的旗帜。曹操崛起后,一直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对外的征服活动一直是打着平定地方割据,维护汉室统治的旗帜。张鲁自从占据汉中后,便与汉朝断绝联系,甚至斩杀了中央派来的使臣,这就给曹操攻打张鲁留下了借口。

其次,陇西、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占领这两地就打通了进攻汉中的通道。关陇地区由马超、韩遂等诸多势力割据占领,但是他们在表面上依然忠于汉室,所以曹操不能贸然就发兵攻打。所以曹操借口取道关陇攻打张鲁,而关陇地区割据实力怀疑曹操的根本目的是攻打自己,从而使他们公开反叛割据,这就为曹操攻占关陇提供借口。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曾指出:

“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伐號 取虞之计也。盖欲讨(马)超、(韩)遂而无名,先讨张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

最后,只有攻占了汉中,才能巩固曹操在北方的统治,进而为夺取巴蜀提供条件。汉中在张鲁的统治下,已经成为了物产丰饶,粮草肥美之地。曹操明白占领汉中后,就可以为自己提供大量的粮草,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率大军攻占了益州,这更让曹操认识到了汉中的重要性。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基于上述原因,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汉中,经过五个月的攻打,才最终迫使张鲁投降,占领了汉中。

二、曹操占据汉中,刘备夺取益州,两者共同窥视巴蜀,但最终曹操错失良机,让刘备占据巴蜀

就在曹操占领汉中的前一年,刘备夺取了益州,曹操与刘备针锋相对,将精力集中在巴蜀,都想占据巴蜀。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建议曹操,趁刘备在益州脚跟未稳,集中兵力进攻益州,从而一举夺取,这的确是夺取巴蜀的最有利的措施。但是曹操却突然率军退回许都。

曹操突然回兵许都放弃攻打益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许都当时兵力空虚。曹操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在外出征战的时候,由于害怕有人趁许都内部空虚而反叛,通常不会超过两年。而这次征讨汉中就已经用时五个月,如果再次用兵进攻益州势必耗时超过两年,生性多疑的曹操深恐有人趁他不在许都的时候,发动叛乱,失去了自己的根基所在,历史证明曹操这一想法是对的。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曹操

即使曹操还兵许都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许都还是发生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是耿纪、韦晃等人挑起发动的,主要就是为了刺杀曹操。虽然政变被曹操平定了,但是却给曹操心中留下来了浓厚阴云,也为以后曹操的军事活动产生了影响。

曹操还兵许都后,刘备在益州迅速发展势力,从而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并开始以益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实力。建安二十二(公元217年),刘备亲自率领赵云、黄忠等大将进攻汉中,从此拉开了与曹魏争夺汉中的战争。但是由于刘备倾尽全力前来征战,而曹操害怕许都局势有变,所以没有亲征,只是派了曹洪率军抵抗,双方实力有了差距,曹洪不敌刘备大军,从而让刘备占据了不少险要之地。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才亲自率军救援,但是局势已经难以扭转,而且这一年许都还发生了反抗曹操的政变,曹操最终只得匆匆撤军,让刘备彻底占据了汉中等地。

曹操本来在汉中占据优势却最终败给了刘备,刘备占据了汉中,是多重原因导致的。首先是这次曹操用人不当,曹操在占据汉中后,任命夏侯渊镇守。夏侯渊虽然久经沙场,立过赫赫战功,但是面对刘备军中大将与谋臣还是有所差距,最终战败在所难免。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曹操占据汉中是取道关陇的,虽然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关陇但是,这这一地区还是存在一小部分割据势力,时常骚扰曹操的运粮队,导致曹操军粮饷不济,而刘备军从益州运粮十分方便。建安二十三年许都发生的政变,让曹操心有余悸,不敢倾尽全力去防守汉中,进攻刘备大军,还得留下很大一部分兵力防守许都。争夺汉中战争爆发时曹操已经是人到暮年,这时的曹操头风病缠身,年老多病,磨损了曹操争霸天下的雄心,所以对争夺汉中力不从心。

三、曹操得到关中、陇西和汉中地区后,一直试图夺取益州,窥探着巴蜀,但是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巴蜀,反而失去了汉中,这就反应出了曹操统一思想中的矛盾性

首先,曹操有着窥探天下的雄心,但是后方根据地却一直不稳定。前面已经论述,曹操在外征战通常不会超过两年,两年左右必然退兵回许都,这也是导致汉中丢失的一个因素。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根源就在于当时许都还存在着不少反对曹操的人。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给了曹操很大的政治优势,但是汉家天子的存在也让人有了反抗曹操的借口,这也反应出了曹操统一思想中的矛盾性,即想摆脱天子对自己的威胁,但又需要依靠天子的名义,这就让曹操处于很掣肘的地位。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其次,曹操虽然占据了汉中,但是对汉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是不足。汉中沃野千里,沟通南北,而且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魏、蜀、吴对其重要性都非常了解,但是相较于蜀吴,曹操对汉中重视程度却不够,这也反应了曹操统一思想中的矛盾性。曹操既想夺取汉中,但又不想出动大军,还想同时经营、扩展在北方的实力,最终难以两顾。

曹操在率军反击刘备对汉中进攻的途中,曾以鸡肋进行比喻,这就反应出了在曹操心中汉中是不好处理的地方,也反应出了曹操的矛盾心理。

最后,曹操在挟天子定都许昌后,便将主要力量集中在东南方,一直致力于占领荆州,进而吞并孙吴,击败刘备。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曹操却曾一度将其搁置不理。从刘备占据益州后,曹操逐渐认识到了西线的重要性,主要是害怕刘备在曹操后方大力拓展实力,导致自己腹背受敌。但是曹操还是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东方,对西线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曹操对汉中防御过于简单,而且在占领汉中后没有利用汉中的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去占领益州。

汉中: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手握胜券,为何还是输给了刘备?

东西两线兼顾固然能够同时防守孙吴,又防守刘备,但是却分散了曹操的军力,最终导致了曹操失去了对汉中的控制。

得陇望蜀,关中,陇西得到后便可以趁势而夺取汉中,夺取汉中便可以利用该地区优势而取得益州,进而夺得巴蜀。曹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按计划夺取了汉中,但是由于对汉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刘备占领了汉中,进而夺取了巴蜀。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是曹操统一思想中的矛盾性的体现,也是导致最终失去汉中的根源所在。

曹操统一思想中的矛盾性,还影响到他人生中的其他战争,使得在曹操有生之年未能统一全国,抱憾终身,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机会,曹魏最终也未能统一三国,反而让司马氏篡位,夺去了政权。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华阳国志》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