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桐梓县,位于黔北地区,隶属于遵义市。桐梓与重庆市接壤,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总人口70多万,是遵义的经济强县之一。桐梓县位于大娄山腹地,海拔较高,是黔北地区难得的避暑胜地,也是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桐梓在唐代之前,先后隶属于巴、鳖、犍为、鄨、牂牁、平夷、平蛮、柯盈等郡。唐朝贞观年间,以蒙山为界,北部设置了带水县,隶属于播州,以南设置了夜郎县,隶属于珍州(正安),两县均属于黔中道,这是桐梓建制的开始。唐末以后,桐梓归属播州杨氏管理。明年万历年间,播州灭亡,桐梓设县,隶属于遵义府。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桐梓县处于大娄山腹地,大娄山的主峰娄山关就位于桐梓县南部,这里古代为川黔驿道的必经之地,因此桐梓有“川黔锁钥”之称。如今,川黔铁路、渝贵快铁、兰海高速公路均贯穿桐梓县境,桐梓成为贵州的北大门。作为交通要塞,桐梓县有许多交通奇观,如天下第一弯——七十二道拐;贵州第一隧道——凉风垭隧道;另外桐梓松坎镇是古代綦江航运的起点。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七十二道拐)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桐梓东站)

因为桐梓交通位置重要,加上娄山关地势易守难攻,因此桐梓的娄山关就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1600年,播州杨氏和明朝大军曾经激战于此。清朝,许多农民起义军曾经攻陷娄山关。1935年,红军长征黔北,召开遵义后,在娄山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抗战期间,大量的企业和学校西迁,大西南成为中国的大后方。这时候,中国海军学校迁徙到了桐梓县,培养了大量的海军人才。1938年,中华民国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迁移到桐梓,为解决电力,筑堤蓄水,形成水面一百多亩的人工湖,人称“小西湖”,后来成为关押张学良的主要地区之一。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中国海军学校旧址)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小西湖)

如今,烽烟消散,桐梓借助境内海拔高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桐梓是黔北地区最凉快的地方,已经开发了凉风垭森林、小西湖、尧龙山、水银河漂流、柏箐自然保护区、九坝黄河沟、官仓、夜郎水寨等景区,特别是夏末初秋的黔北花海,更能吸引人们。这里成为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尧龙山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黔北花海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官仓瀑布

桐梓的美食也很多, 比较著名的有娄山黄焖鸡和桐梓方竹笋。娄山黄焖鸡,在黔北素有“南有乌江鱼,北有黄焖鸡”之称。娄山黄焖鸡主料是大娄山一带独有的一种本地土鸡,是一道原汁原味的桐梓特色菜。桐梓有着“方竹笋之乡”的美誉,在当地的菜肴中自然是少不了方竹笋的身影,如今开发的方竹笋火锅十分美味。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遵义桐梓县: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北大门,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欢迎关注小编,小编专门介绍贵州的风景、人文和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