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在人的生命中,改邪歸正,棄惡從善,幾乎沒有可能。——叔本華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中國諺語

狗改不了吃屎。——中國諺語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曹雪芹《紅樓夢》

社會現實生活當中,我們都期待那些惡人、大壞蛋變成“好人”“大好蛋”,並且美其名曰“浪子回頭金不換”。那麼,一個人可能變好嗎?根據我的觀察,這世界上沒有從壞人變為好人的情形,也根本不存在由好人變為壞人的情形。我身邊的一些人,他們從小就是壞人,到了青年也是壞人,到了中年也是壞人,到了老年到死之日依然是大壞蛋大臭蛋。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浪子回頭金不換”,也就是“壞人”變為“好人”的情形,到底是什麼出現的?因為他本來有著好的本質,只不過是之前外在的表象為“壞”。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好或者壞的本質是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的。只不過,是我們認錯了人,把一個本質壞、外在表現為好的人錯認為是好人,或者是把一個本質好、外在表現為壞的人錯人為是壞人,僅此而已。

浪子回頭,還是浪子,甚至更浪,也更爛。所以我們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以為一個壞人可以變好,否則我們就是被他的外在的表象所矇騙了,他只是善於演戲,在你面前裝好人而已。一旦條件成熟,他的狼子野心和浪子壞心就會充分展露,到時就後悔莫及。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對此問題,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現代悲觀主義和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叔本華早就教導我們,一個人的本質從來不會發生改變,改變的僅僅是他外在的表現。叔本華說:人一開始往往都熱衷於慾望的滿足,但是人終究會漸漸明白,生命是一種多麼虛無縹緲的東西,生命的愉悅是多麼地虛妄不實,這其中又包含多少陰險可怖的事情啊。正是明白了這些道理,才促使有些人變成了隱士、懺悔者和馬大拉的瑪麗亞。然而,根據經驗觀察來看,過慣了這種聲色犬馬、恣情縱欲的生活之後,再想過一種清淨淡泊的生活,這樣一種轉變是絕無可能的,除非這個人主動地拒絕感官快樂。在人的生命中,改邪歸正,棄惡從善,幾乎沒有可能。

為什麼人的本性、秉性無法改變,對此問題,叔本華作了很好的詮釋,他說,只要我們理解性格的本性,我們就會明白性格是高於並超越於實踐的,在生命過程的影響下,它絕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儘管性格始終如一,依然故我,它還是需要在時間中外化自己,把自身具有的多樣化方面展現出來。這就在於,性格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一種是生命意志本身,它是一種盲目的衝動,即所謂的原動力;另一種是約束力,它是意志在理解世界只不過是意志自身之後,意志所要求的一種力量。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中國古代諺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就充分了說明了這一點,一個人的本質無法改變。“浪子回頭”為什麼會“金不換”呢,就是因為浪子無法回頭嘛!

在偉大的作家曹雪芹的著作《紅樓夢》中,無論是“金陵十二釵”也好,還是其他的數不勝數的丫鬟、奴僕,還是包括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在內的所有人物,他們的命運就是在一開始就註定的,無論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努力,他們都無法改變他們自身的本質。比如,就賈寶玉來說,他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他雖然名字叫“寶玉”,但是確實僅僅是一塊無用的石頭。這塊“剩下的石頭”“無用的石頭”不甘心,要體驗人間生活,在“大觀園”中關心許多丫鬟、奴僕,他把女人當人,也把丫鬟奴僕當人,但是賈寶玉依然是無用的,賈寶玉無法改變他自己“無用”的本質,他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他所關心的任何人。甚至賈寶玉越關心,他關心的人就死得越慘。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紅樓夢》為什麼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因為這部作品展現的東西實在太多。賈寶玉作為女媧補天的“剩石”,女媧娘娘都不用他了,人間自然是不需要他的。雖然你從石頭變成了人形,並且出生在富貴之家,但是這塊石頭“無用”的本質卻未發生任何改變。


叔本華:人永遠不會改邪歸正、棄惡從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