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因此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想法在當今環境下,比比皆是。我們理解家長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小保持優秀,高人一等,所以對孩子的教育都是能早不晚,不想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落後於別家孩子。

“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有一種早教稱為“偽早教”不僅不會讓孩子多優秀,反而會打亂孩子的成長規律,家長則變成了出錢出力不討好的角色。教育是長久的事,也不侷限於非得接受早教這樣的模式,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一定要遵照孩子發育規律,別拔苗助長,更別想當然。

教育是永久的,也是隨時的,如果真的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途徑,會有更多的實施辦法遠比早教更合適:

1、最質量的陪伴,勝過早教

“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孩子的童年成長是短暫的,但也是教育的黃金期,而這個黃金階段最關鍵的因素是父母。父母的陪伴往往會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決定作用。放下手機,多點時間陪著孩子玩耍,感受寶寶的內心世界,也帶給孩子更多的親子互動,是不是會比去早教上課那一點點的時間更實際一點。

2、教育出自生活

“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教育是隨時隨地的,我們完全可以帶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教育帶來的美好。多走向大自然,去欣賞花花草草,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這一草一物的生活裡擁抱自然氣息,也能通過感受生活來開拓孩子的思維和視覺,發展他們的語言和觀察能力。這樣來源於生活的教育會更加純粹,教育不僅僅是會背古詩,也不僅僅是會做算數才算優秀的人才,而是應該在合適的年齡去學會應該掌握的生活和認知能力,對孩子們來說,這樣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歡和好奇的。

3、注重日常交流

“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在寶寶咿咿呀呀牙語時,就應該多跟孩子交流,雖然這時候孩子還不懂得說話,不懂得發音,但父母堅持與孩子交流,有助於孩子語言功能和智力發育,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如果時間不多的父母,可以選擇給寶寶放音頻故事、音樂等。寶寶其實還挺聰明的,他們會捕捉父母的表情與言語,進而模仿,所以想寶寶更加優秀,少不了父母后天的努力。

4、教孩子做家務

“偽早教”矇蔽了多少孩子,揠苗助長要不得,家長擦亮眼睛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應該到十幾歲才能做家務,其實這種想法錯了。網上看到3歲多的小男孩,做家務特別厲害,在廚房簡直就是媽媽的小助手,在客廳裡是打掃衛生的小能手,很多網友表示羨慕小男孩如此懂事能幹,這都是媽媽教導有方。這位小男孩的媽媽表示,兒子2歲左右就讓他在廚房裡打下手,隨著年齡的增長,教授他越多家務事,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腦袋子也越來越聰明。

生活很美好,教育也可以很簡單,父母的言行和陪伴,或平時的閱讀積累以及習慣的養成,都可以稱為早教體系,不必拘泥在這些上綱上線的“偽早教”環境裡去培養孩子。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找到最正確和合適的教育方式,別讓教育變得虛偽和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