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陳家~乾隆皇帝與陳閣老

海寧陳家~乾隆皇帝與陳閣老

民間關於乾隆皇帝是海寧陳家之子的傳說,由來已久。《清朝野史大觀》中有一篇《高宗之與海寧陳氏》,記載了這些傳說:

海寧陳家,清初出了不少高官。康熙年間,皇子雍親王與陳閣老關係很好。有一天,兩家各生了一個孩子,雍親王叫陳閣老把孩子抱來看看。孩子送進去後,過了很長時間才送還。陳家一看,自己的男孩被換成了女孩。陳閣老嚇壞了,知道事關身家性命,不敢聲張。後來,雍親王繼位當了雍正皇帝,立馬破格提拔陳家幾個人當了大官。那個抱入王府的男孩,日後繼位當了乾隆皇帝,對陳家更是優待禮遇。乾隆南巡到海寧,就住進陳閣老家,並詢問陳家的家族史。離開時,乾隆走過中間的大門時說:“今後如果不是皇帝親臨,不要隨便開中門。”陳家從此關閉了這扇中門。有人說,乾隆對自己的身世有懷疑,所以要到海寧親自查訪。也有人說,乾隆知道自己是漢人,因此在宮中常穿漢服,還問身邊人:“你們看我像漢人嗎?”一位老臣趕緊跪下說:“對漢人來說,皇上確實像漢人;對滿人來說,則不像。”乾隆領悟了此話,於是不再穿漢服。

閣老,即內閣大學士,傳說中的陳閣老,有說是陳元龍,也有說是陳世倌。

陳元龍進士出身,能寫一手好字,被康熙皇帝賞識。清代陳康祺所著《郎潛紀聞》中的兩個小故事,可以看出陳元龍與康熙的關係。其一:康熙四十二年(1703),陳邦彥和陳世倌同時考中進士。皇帝早朝時舉手對陳元龍打招呼說:“大喜啊!你家又新添兩位翰林學士。”其二:康熙不喝酒,更厭惡抽菸。可是陳元龍和史貽直兩位大臣卻是老煙鬼,煙槍一刻不離手。康熙搞了個惡作劇,賞賜他們一人一支水晶煙管,叫他們以後就用這煙管吸菸。可是這煙管一吸菸,就有火焰噴出燒到嘴巴,兩人從此在皇帝面前不敢吸菸。

陳世倌做官時間很長,歷康、雍、乾三代,可謂三朝元老。《清史稿·陳世倌傳》記載:陳世倌與乾隆皇帝關係密切,他每次向乾隆報告水旱災情和民間疾苦時,總是絮絮叨叨細說,說著說著還會哭起來。乾隆邊聽邊笑眯眯地對他說:“你又來為老百姓哭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陳世倌77歲高齡時,被允許告老還鄉。第二年春,他去向皇帝告別,皇帝寫詩送他,並賞賜他五千兩銀子,很是風光。不過,皇帝對他也有翻臉無情的時候。一次,陳世倌“擬旨失誤”,乾隆大怒,罵他人品“卑瑣”,不配當大學士,撤了他的職,兩年後才讓他官復原職。

評說:雍正繼位後,失敗的諸皇子及其黨羽,散佈了許多對雍正不利的謠言。推測起來,換子的傳說,可能源自彼時。也許是無稽之談不值一駁,也許是這傳說有利於消融滿漢矛盾,官方對此一直沒有闢謠。於是,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而士大夫則心懷疑問。例如晚清孫靜庵在《棲霞閣野乘》中說:文廷式在翰林院時,查閱內閣檔案,發現兩件怪事,其一為雍正年間陳世倌的奏本,是向皇帝報告自己六歲的女兒夭折。自家小孩死亡為何要奏告皇帝?莫非這是公主?文廷式的疑問正是來自民間傳說。如今,這一傳說已被史學界否定,上世紀三十年代,清史專家孟森先生就曾發表長篇考證文章,闡述傳說的無稽。不過,這並不影響小說家繼續編故事,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便是一例。

乾隆六次南巡,後四次都到了海寧鹽官,併入住陳家的隅園,還將此園改名為“安瀾園”。從乾隆當時寫的《即事雜詠》詩可知,到海寧及改園名,都與巡視海塘工程有關。如今,鹽官海塘依舊堅固,但安瀾園早已湮沒。清代陳其元在其所著《庸閒齋筆記》中說:道光年間,安瀾園中很多亭臺樓閣都破舊了,但大樹參天蔽日,荷花香氣盈溢。經歷太平天國動亂後,同治年間他再訪此園,已經一棵樹也看不到了,“蔓草荒煙,一望無際”。在殘存的牆上,還留著袁枚題寫的詩句:“百畝池塘十畝花,擎天老樹綠槎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