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真的是一個聰明人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普遍認為楊修死於鴆雞肋"事件。事實是這樣嗎?《三國忐》記載曹操敗走漢中,夏五月,引軍還長安”。雞肋事件出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排在“還長安”前,時間最遲應不超過五月。而楊修死於什麼時候呢?裴松之注引《典略》曰:“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人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而羅貫中筆下的楊修之死儘管不是虛構,但他死的時間也被前移了幾個月。

而這前移的幾個月恰好掩蓋了楊修之死的真相。聯繫《楊修之死》文中六個他與曹操交惡的事例許多人認為楊修之死是其恃才放曠和曹操的嫉賢妒能所致。

而事實上曹操是非常愛才惜才並善於羅致人才的,才造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強大陣容。公217年曹操已63歲行將就木但求賢之心愈切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確指出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楊修自然是曹操羅致的一大才子。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四世三公,與東漢未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連眼高於頂的彌衡回答許都有何人物時都認為:大兒孔文舉(孔融)小兒楊德祖(楊修)。除此二人別無人物。"裴松之引《典略》曰“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總知外內事皆稱意"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曹操作為—個雄才偉略的大人物不太可能跟比自己小得多的晩輩計較,更不可能去嫉賢妒能。

事實上導致楊修被殺的最主要原因是立嫡的爭奪曹操繼承人的候選人主要是曹丕、曹植,二人中曹丕為長,雖然曹植深受曹操喜愛“幾為太子數矣”,但立嫡以長的嫡長繼承製的傳統最終還是讓曹丕於建安二十二年被立為魏太子,長達數年之久的太子之爭終於有了明確的結果。楊修深深捲入了這場繼位的爭鬥中,《世語》曰:“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作為曹植主要謀士的楊修的命運也已經由此決定。

《三國志》雲: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文選集註》七十九《答臨淄侯箋註》引《典略》雲:“修思謀深長….初臨淄侯植有代嫡之議,修厚自委暱深為植所欽重。太子亦愛其才。武帝慮修多譎,恐終為禍亂,又以袁氏之甥遂因事誅楊修以"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罪名被殺實際上他很清楚自己被殺的原因。裴松之引《典略》曰:

修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

曹操立曹丕為太子後,為了避免內訌在死前一百多天殺死曹植的主要謀士楊修,實在是深謀遠慮決不是嫉賢妒能。

曹丕即位後馬上就殺了與楊修同樣為曹植謀土的丁儀兄弟,從中可以看出繼位爭鬥的險惡與殘從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楊修之死還因為他是“袁氏之甥,曹操的死敵———袁術的外甥。當初袁術稱帝后,曹操就藉此把跟自己有矛盾的楊修父親楊彪抓起來,差點兒處死他。

相信羅貫中應很清楚楊修之死的真相,那他為什麼還有意把楊修之死的時間提前幾個月呢?

歷史中的楊修,是因為輔佐曹植而死成為了爭奪王位失敗的可悲的犧牲品文學中的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他的死更突出了性格悲劇讓後人可惜可悲又可鑑。試想,讓人更津津樂道的會是哪種面目的楊修呢?

楊修一直被人認為是聰明絕頂事實果真如此嗎?細讀課文我們會有新的看法。

曹操夢中殺人作為政治家防範敵人暗殺的舉止,是有其合理性的。楊修卻點破了,敵人固然不用擔心侍衛也白死了。曹操能不愈惡"?這種點破聰明嗎?

楊修作為曹操死敵袁術的外甥還深陷風險極高的繼位之爭,這本身就很不明智。比較起諸葛亮,楊修更顯得缺乏必要的謹慎。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公子三求計"中,劉表兒子劉琦因為不能為繼母所容屢次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堅拒答道: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洩,為害不淺。“直到劉琦騙諸葛亮刳撤去樓梯的小樓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λ琦之耳,諸葛亮才為劉琦岀謀劃策。

在王位的爭鬥中曹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曹不則"密"請謀土因恐人知覺"而用大簏藏”人。

明—暗,一招搖一隱密兩相比較至少顯得曹植、楊修等人政治智慧不足。再者,楊修知道曹丕用大簏藏謀士吳質入府後,徑來告曹"。這個徑"字用得真好非常恰當地表現了楊修的衝動、草率。“操令人於不府門伺察之,原本是喑暗訪的“伺察"卻被說破變成了明察,楊修難道不反受其害?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既是“軍國之事,肯定是難事,至少態度上就應該認真對待反覆思考。而曹植卻對答如流"簡直就像小學生樣連沉昑片刻都不懂得裝難怪曹操甚疑。楊修這個軍師自然也難逃其咎。

做事不密。什麼事都有人“告操"尤其是幫曹植舞弊這樣的機要文件居然也被對手曹丕所'偷;能算聰明?

因此在政治鬥爭中楊修不能算聰明頂多算小聰明,而且還爰耍小聰明華而不實,害人害己絕不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


歷史365


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收斂,有些人的聰明叫耍小聰明,毫無疑問,楊修屬於後者。

楊修,楊彪之子,自小有才學。在曹操手下任職,頗受信任。很多人對於楊修的印象是三國演義中的雞肋的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曹操一次再攻打劉備之時,糧草不繼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一日在用膳時看著雞肋時突發感慨被楊修知道,楊修下去就和士兵們說準備撤退,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主公說的,雞肋棄之可惜,留著難以下嚥。由此可見,楊修是有著聰明腦袋的,至少比別人靈活,這樣的故事還有一口酥的故事。但這麼一個懂得猜測主人心思,腦子靈活的人,最終被自己領導殺死,為什麼?

楊修之死是有原因的,首先楊修參與了曹植曹丕兩兄弟的奪嫡之事。曹植,大家都知道這個七步成詩的歷史人物。然而歷史上他通過了父親曹操考核卻是在楊修的幫助下才完成的,不過最後因為曹植自身原因終究沒當上魏王。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曹操自然要保證繼承者順利繼位,那幫助曹植過關又有過人之處的楊修自然成為要除掉的人。

其次,有才策。從事例可以看出楊修是有才華的,但曹操麾下有才華的人數不勝數,賈詡程昱等,但這些人都沒有恃才自傲,唯獨楊修,太過於顯露才學,自然遭人嫌棄。

最後,楊修父親楊彪,一個正統的儒學家,這和傾向改革的改革派曹操政見自然不同,身為兒子的楊修,自是秉承父志,所以和曹操也是政見不合。況且,楊修還是袁紹之甥。

所以到最後,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將自己的才華用到恰當的地方,在別人忌憚自己才學的時候要收斂,至於楊修,只是個耍小聰明的人了。



愛鏟屎的貓


答題:

楊修真的是一個聰明的人嗎?為什麼?

個人以為楊修不是一個真聰明的人。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當甚之又甚。

(1)楊修很有才華很有學問。一次楊修與曹操並馬而行,途中猜謎,曹操當時不解,騎馬行了二十里後才明白,故有曹操的學問跟楊修差著二十里地呢。這說明楊修是有才華有學問的。

(2)楊修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也出了不少力,同僚們也都很佩服楊修。楊修不僅給曹操出謀劃策,還是曹丕的老師。這便有牽扯到了日後權力的問題,曹操擔心他的江山日後能否永固。

(3)楊修行事不知道收斂,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歷害。比如說司馬懿就是個真聰明的人,深明此道。司馬懿行事低調,深藏不露,處處小心;心中明白而不說破,終於熬過了三代曹主之後,而一統天下。

(4)楊修只知道就事說事,沒有大局觀,沒有考慮過動搖軍心的後果。曹操是忌諱功高我慢的不宜駕馭。所以說楊修不是個真聰明的人。





南山有仙


我們所瞭解的楊修大多是通過三國演義電視劇,而真實的楊修並不是電視劇描述的樣子。

那麼真實的楊修是什麼樣子,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嗎?

楊修,東漢文學家,曾著有《神女賦》、《許昌宮賦》等著作,曾任曹操時的主簿,就是現在的辦公室主任一職,天生聰慧,博學多才,在任時,為曹操處理過很多棘手的事情,曹操視楊修為心腹。

歷史上真實的楊修卻實太過聰明,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喜歡在人前賣弄,城府不深,其根緣就是自已學問深厚,上天入地無所不通,這種人難免會狂妄自大,當然有知識有學問的自以為特清高的人都是這樣。

楊修在曹操身邊工作,經常猜測曹操之言行和心裡活動,好作準備工作。而曹操是何等韜略之人也,他的小伎倆豈能逃過曹操毒辣的眼光,一次兩次的縱容,使楊修的小心臟更加膨脹,楊修再沒有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為加速曹操的殺機埋下伏筆。

楊修曾做過曹植的幕僚,參與了曹植的上位,後因曹丕受禪被貶,從此再無從政,後死因不詳,史料記載多為曹操所殺,可能卻有其事。

終上所述,楊修並算不得大智慧的儒學之士。


孤獨的行者001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曹操愛才如命,楊修能在曹丞相軍中謀得主薄之職,證明才能確非一般。

在供職相府之時,楊修曾以"闊"字說建園之門事,以"一盒酥"而分享其食,足見才思敏捷。

後來曹丕與曹植爭世子之位,曹植運用楊修之策,險要勝曹丕,然有智慧之人,不會疏不間親,別人家事少參與為好。但是楊修深陷其中,曹操深恨之。

有人云:曹公因楊修"有才策,袁之甥",而藉以"雞肋"亂軍心殺之。然吾以為:曹公贊其之才,而否其之心。楊修實屬不智也,古代君王最忌身邊左右之人參與立儲之事,楊修如果是真智慧是不可能不知道曹公之慮,所以楊修是小聰明,無大智慧,或更確切的評價:智商有餘,情商不足矣!










狐羊樹


楊修的死,並不是曹操單純小心眼,這不過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

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

為人好學,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

楊修顯然是一個某些方面有才華的人。

但是,楊修是一個儒生。他背後的許多儒生,包括他們的家族,一直鼓吹忠於漢室。這和曹操的政治觀點不同,甚至是相左。

偏偏曹操很喜歡的兒子曹植跟楊修關係交好,甚至楊修還牽涉進入了接班人的權力鬥爭中,這讓曹操覺得,如果楊修繼續留在曹植身邊,那麼對以後自己政策的貫徹非常不利。

這種心態,就如喜歡的兒子被一個狐群狗友拐帶出去幹壞事一般讓曹操不滿。

所以,必誅之。

順便還打擊一下忠於漢室的儒家勢力。


野牆


首先楊修肯定是一個聰明人,但他又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早年由於聰明能幹,為曹操所倚重,但又因為多次炫技被曹操猜忌,而最後因為高調站隊曹植,被曹操所不容。

楊修,字德祖,出身名門大族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同為東漢的四世三公之家,是太尉楊彪之子,楊修不但出身高貴,更難得是文采過人,學識淵博,聰明絕頂。

聰明能幹,為曹操所倚重

楊修早年舉孝廉入仕,之後投入曹操門下,擔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此等工作對他來說毫無難度,經常擅離職守,出去閒逛,但不妨礙他將此工作做的有生有色,其聰明能幹可見一斑。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因此,他憑藉過硬的業務能力,被曹操所倚重。

而目中無人的狂士禰衡在談起天下人物時,也只有兩人能入其法眼,“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雖被稱小兒,但也證明楊修才學過人。

熱衷炫技,為曹操所猜忌

然而,出身名門,加上才華橫溢,使年輕的楊修有些膨脹,其直觀表現就是在領導面前炫技,而正史記載楊修炫技過火是在於漢中之戰中的雞肋事件,俗話說軍中無戲言,雖然楊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但也引起曹操的猜忌。

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後漢書》

還有楊修為了出去玩,通過猜測曹操心思,預先準備答案,等曹操來詢問時,下人直接送上,但由於每次曹操剛問,就有答案送上,引起曹操懷疑,終於穿幫,這也很讓曹操生氣。不過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楊修確實聰明絕頂。

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後漢書》

高調站隊,為曹操所不容

楊修雖然由於自作聰明,引起曹操的不滿,但以曹操的容人之量,楊修罪不至死,而真正要了楊修之命的,他高調站隊曹植,而當曹植敗給曹丕後,等待他的也只有一死了。

關於傳位於曹丕還是曹植,曹操自己也相當糾結,在內心深處,曹操是更鐘情於才高八斗的曹植,但對於治理國家來說,顯然文武雙全的曹丕更適合,曹丕背後是賈詡,司馬懿,劉曄等智謀之士,而曹植之後是孔融,楊修,丁議等文人墨客,加上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最後曹操還是選擇了曹丕。

而我們也可以從賈詡們的老謀深算對比楊修們的稚嫩張狂可以看出,雙方後援團實力差距明顯,而且曹丕比曹植城府深太多了,所以曹植敗得不冤。

那麼為了掃清障礙,保障曹丕的位置,曹植的支持者就成了安全隱患,特別是楊修還有袁術外甥這層授人以柄的關係,還這麼高調參與奪嫡之爭,所以失敗後就不得不死了。

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後漢書》

總結:綜上所述,楊修肯定是個聰明人,出身名門,才華橫溢,翩翩貴公子一枚,但也因為太過聰明,不知收斂,得罪了曹操,最後因為敏感身份參與奪嫡之爭,失敗後被殺。可悲,可嘆。


臨石觀海


楊修是個聰明人,僅限於他在謀略和文采上。做人方面他是不怎麼聰明的,不夠圓滑,看不清厲害關係。

楊修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雞肋”這一詞語,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  


仔細翻看楊修的生平,我們知道,他是一直都在幫助曹植的,在曹操長子曹昂在宛城被張繡殺了之後,曹衝也中途夭折,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有機會繼承曹操的位置。楊修作為參與了繼承人爭鬥的大臣,在繼承人爭鬥失敗的時候,必然是很慘的。

對於楊修的才華,曹操是認可的,但是,既然選擇了站隊,那麼就得要承擔失敗的後果。從各方面來看,曹丕都比曹植更適合繼承曹操的家業,那麼為了保證全力交接的穩定,殺掉危險因素,是必須要做的。

所以,聰明人活不活得長久,不再於說了什麼話,而是選對了方向沒有。


鬥哥說


個人認為楊修是屬於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人。

從幾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分析一下:

曹操在大門裡寫個“活”字,工匠們不懂向你請教,你並沒有一定要回答的道理,何必於去揭穿曹操的把戲?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大字,你管他什麼意思,何至於直接就拿過來分給大家吃呢?吃完了還振振有詞,說上面寫的是“一人一口酥”,這種行為的目的又是什麼?曹操怕有人暗害他,謊稱會“夢中殺人”,你偏偏要揭穿,你這時候又是在表達一個什麼樣的訴求呢?

於是直到“雞肋”事件,曹操終於忍無可忍,處理了楊修。而且,理由還正大光明:軍隊還在打仗,你就開始收拾行李,並四處散播即將撤兵的消息!這種行為,上司哪怕就是跟你沒有過節,也會殺之。

你看,這幾個故事大家都能充分的看到楊修的高智商,但是,情商低也顯露出來了,如果他的情商再能高一點的話或許他不會死


鐵柱侃國史


楊修不是個聰明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枉自猜測曹操的意思,你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要胡亂猜,有的東西你能猜出來,有的東西你是猜不出來的,一個人的思想是不會被另一個大腦兼容的,楊修卻竟耍小聰明,例如門上寫個活字,他說門寬了,要改,曹操看了問他說曹操的意思,這個東西可能是曹操的意思,也可能不是曹操的意思,你可能用文學的層次來解釋這件事,也許還有其他用意,曹操誇他聰明是處於禮節,手下的人為自己做事他不可能天天罵吧,在說工作上的活做的還可以,罵他幹什麼?如果他工作上有問題曹操才會批評他,生活上多讚揚一下能促進彼此的感情,也能提高手下的工作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