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寫了一首詩,為什麼能流傳千古?只因內有七字

人皆有兩面,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對待自己家人時卻溫和大方,諸王公主的府邸都華麗龐大。溫和儒雅的才子徐志摩,卻也是拋棄結髮之妻,不負責任的男人。

再比如晚清的女主人慈禧太后,晚清時期朝廷大權的實際掌控者慈禧太后,在剛進宮的時候,只是被封為蘭貴人,在後宮中的等級為正七品,在她之上至少還有幾十人。然而,在短短几年當中,慈禧的地位如坐火箭般上升,最終成為與慈安並駕齊驅的西太后,並在慈安死後獨掌清廷大權,先後架空了咸豐和光緒兩位皇帝。慈禧憑什麼能夠從一個不顯眼的貴人,成為掌控大權幾十年的太后呢?《十葉野聞》中記載:“當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意思是說,慈禧年輕時長得很漂亮。

慈禧寫了一首詩,為什麼能流傳千古?只因內有七字

不過慈禧留給後人的印象全是老妖婆的形象,慈禧確實是個禍國殃民的女人,因為自己私慾導致華夏大地千瘡百孔,甚至在簽約喪權辱國的條約後仍然不改自己奢侈生活。據說在慈禧70壽辰前夕,記者林白水寫了一幅聯登在《警鐘日報》上,譏諷慈禧,全國報紙爭相轉載:“今日幸頤園,明日幸南海,何時再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四萬裡封圻日蹙,每逢萬壽祝疆無。慈禧之流並沒祖國的概念,她只是視國家為個人的資產,視人民為個人的家奴。這也是讓人唾罵的原因之一。

慈禧的狠毒還表現在對待同治與光緒上,光緒是她的侄子,還說得過去。但是同治卻是親生骨血,同治得花柳病之後,為保皇家尊嚴,慈禧讓對外宣稱是天花,並按照天花的方法治療,最終同治英年早逝。同治死後,皇后已懷有遺腹子,慈禧怕影響到自己的權力,斷了皇后飲食,逼她自盡。

慈禧寫了一首詩,為什麼能流傳千古?只因內有七字

雖對待兒子如此,不過對待母親慈禧卻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慈禧的母親大壽的時候,慈禧本來是想要親自到場為母親祝壽的,但因為有外國使公前來拜訪。於是只好差人把準備好的壽禮送給母親,慈禧還親自寫下一個“壽”字,在這上面寫了幾句祝壽詩。

這首詩被後來幾代人都完整的保存下來,最後毀於文革;詩中寫道:“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其中“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更是成為千古名句,現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詩,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作這首詩竟然是慈禧。

相比較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句。卻從來沒有一句成為千古佳句的。這樣一比較,慈禧的文學水平反而提高了一個層次。一生只作此一首詩,卻流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