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前夜的中國工業物聯網東風漸起

工業是大國崛起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柱。在這條道路上奮鬥了數十年的中國已經在工業量級上做到了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下一步則要做的便是尋求質的飛躍。在工業的升級之路中,企業不僅要提升核心技術和管理水平,更需要在生產效率上下功夫。其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

利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工業生產和管理效率是工業4.0的核心概念之一,更是全球工業企業和IC領域的共識。但在中國真正開始利用工業物聯網技術完成現有工業企業的升級之前,另一輪關於工業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爭奪戰卻早已開始。

過去幾年中,NXP 118億美元收購Freescale,成為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芯片供應商;Cypress以40億美元收購Spansion,開始向上整合閃存相關能力,但隨後,Cypress則被另一大半導體巨頭英飛凌以百億美元收入囊中……回看2019或更早的全球10大IC設計和製造企業排行榜,除了純粹的代工廠之外,幾乎所有上榜企業都已開展了自己的物聯網相關業務。無論工業物聯網、車聯網還是生活物聯網,行業已經變得擁擠。

顯然,在物聯網大潮真正成勢之前,行業巨頭早已完成了上游資源的整合。這一整合雖然有利於更成熟物聯網方案的出現,但顯然也降低了工業企業在採購物聯網方案時的議價能力併為後續希望進入這一領域的IC和方案類企業設置了競爭和專利的重重壁壘。

探尋中國工業物聯網的破局之路

相對於由巨頭把持的成熟產業鏈和技術體系,中國企業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只能說是剛剛起步。

拜近幾年芯片領域高速發展所賜,國內IC行業取得了高速發展,北京智芯微、新岸線、龍芯中科等一批以自主研發為特色的企業也已經在工業物聯網核心技術及方案開發領域取得不少進展。而從技術路線、核心技術來看,這些企業更呈現出不同特點,讓行業一時間大有百花齊放之色。

作為近幾年風頭正勁的IC企業,新岸線最核心的技術在於EUHT寬帶無線通信解決方案。通過更高的帶寬、更低的端到端延時和組網成本,整體方案已經在高鐵、地鐵、智能交通、監控、智慧工業等領域取得應用成果。同時,作為IC企業,新岸線也具備提供方案中所需主控、基帶、射頻等芯片產品的能力。

龍芯中科是具備廣泛知名度的國產處理器廠商。在面向PC、工作站、服務器領域持續推出新產品的同時,龍芯中科同樣針對工業物聯網中的MCU、工控、通訊等領域推出了多種方案,涉及的主控芯片也包含龍芯1/2/3系列中的多款處理器,以滿足對算力、功耗等的不同需求。

而作為國內十大IC涉及企業中唯一專門面向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廠商,北京智芯微則在工業物聯網領域中具備更全面的產品和方案。北京智芯微不僅擁有國內第一個工業級芯片的國家級實驗室,更經過10年發展積累了包括主控、安全、射頻、通訊、傳感、計量、人工智能等七大類100多種芯片產品。

2019年,北京智芯微更推出了基於ARM Cortex-A7架構的自主工業物聯網MCU"海燕701"和專為工業物聯網應用而優化的"樞紐OS"。

相對於市場上已經存在的大量基於Cortex M系列MCU而言,海燕701能夠在保證超低功耗的同時提供更強大的性能,為更高規格物聯網方案和管理應用做足了基礎。而配套的樞紐OS則可以省去下游方案企業根據開源物聯網OS進一步"魔改"的麻煩。

換句話說,海燕701+樞紐OS配合全套自研的安全、傳感、通信、射頻識別、計量、人工智能等芯片所組成的核心板,下游方案商便可以直接開始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進行軟件開發。在大幅縮短開發週期和成本的同時也避免了不同方案整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

當然,面對方興未艾的工業物聯網市場,國內還有更多致力於自研技術的IC及方案型廠商。而這正是我國工業物聯網繼續蓬勃發展的有力支撐。

中國工業物聯網的未來,值得期待

2020年3月,中國宣佈了針對工業物聯網等7大領域的"新基建"投資計算,總額高達34萬億。這無疑是中國實現全面工業升級的重要契機。

面對難得歷史發展機遇,整個物聯網行業即將在2020年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而這一時期也正是國內工業物聯網研發及方案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難得契機。相信在經歷這一輪發展之後,我們不僅會擁有高效的現代化工業,更會有一批能夠引領下一次工業革命的物聯網企業登上世界舞臺。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

對於即將進行跨越式發展的中國工業物聯網產業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而對於整個中國工業的4.0進程來說,IT基礎架構的完備、雲的普及、5G及新一代WiFi技術的逐步應用和自主可控物聯網方案的成型都讓這個時代充滿了快速發展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