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全球的人均壽命又延長了。


或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高,中居民和低收入國家有可能活到60歲的年齡和超越。長壽是我們現代最大的成就之一——聯合國稱其為21世紀最重大的社會變革之一。


如今,全球有90百萬人的年齡在60歲以上。到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14億,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接近21億。


但隨之而來的壞消息是:

我們忍受病痛折磨的時間,也更長了。


日前,英國國家統計署(ONS)發佈數據稱:在過去25年裡,英國8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翻了一番。然而,多數地區的健康期望壽命和人均期望壽命之間,卻存在著10多年的差距。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老齡化與健康報告》,我們還有路要走。儘管我們的壽命可能更長一些,但老年人不一定生活得更健康,更積極。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7年10月1日提出“到2050年,60歲以上老人將佔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預測,60歲以上人口比例增長過快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該年齡組人群的期望壽命更長並且生育率下降。


期望壽命是評價人群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衛生服務水平的指標。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不僅追求活得更長,還追求在期望壽命提高的情況下生活得更健康。因此,為了從不同的側面和維度來闡述健康狀況,對於人群健康綜合測量又提出了健康期望壽命這個綜合的測量指標。


健康期望壽命,是指扣除了死亡和疾病影響之後的平均期望壽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喪失為基礎計算而得到的,即衡量的是“完全健康期望壽命”。因此,期望壽命是以死亡為終點,而健康期望壽命則是以日常生活能力喪失為終點。


以男性為例。倫敦的健康期望壽命和人均壽命間差了9.2年。50.8%的人晚年健康狀況不佳。


女性更糟糕。哈羅地區是英國出名的“長壽地”。女性人均期望壽命為89歲。但其健康期望壽命只有75.4歲。


這意味著——她們將有13.6年,日常吃藥、治病,要人護理。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01

“帶病長壽”在世界各國都存在


即使是人均壽命蟬聯世界第一的日本,同樣有不小的差值。


《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日本人均期望壽命為84.2歲。女性為87.1歲,男性為81.1歲。但女性的健康期望壽命為76.9歲,男性為72.6歲。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佈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全球壽命數據,中國人出生時的健康期望壽命首次超過美國。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2016)》指出,中國人的健康期望壽命和平均期望壽命之間的差距,隨年齡的增長而迅速增大。


2018年,中國人均期望壽命為77歲。這比2016年的76.5歲,有所提升。但,人均健康期望壽命為68.7歲——這和2016年的數值持平。


對比中國的兩個數據,能看到8.3年的差值。這意味著,在生命最後的8年裡,很多人都在“帶病生存”。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這種現象的存在更糟的還有美國。


近年來,美國人均期望壽命不增反降。


美國的期望壽命從2014年開始出現下降,那一年美國人期望壽命是79歲,專家懷疑這會不會成為美國人的頂峰。


這種壽命下降的趨勢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分析美國人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有:藥物濫用、自殺以及意外事故。


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數據,2017年其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78.7歲降至78.6歲。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全球人均期望壽命的持續增長之勢,似乎也在變緩。


英國ONS數據顯示,平均每4年英國人均預期壽命就會增加1年。但按照現在的增速,要實現“多活1歲”的目標,至少需要12年。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過去20年,人類在醫療或保健方面,並沒有出現能改變現狀的重大突破。


如果由於健康狀況差和失去自主權而使這些人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那麼更長壽的故事就顯得毫無價值。


雖然,更多人能倖免於心髒病、中風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但卻有其他疾病取而代之,讓人活得艱難。比如,老年痴呆。


隨著老齡化不斷加劇,老年痴呆發病數逐年上升。截至目前,人類還沒找到解開問題的鑰匙。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為了確保所有年齡段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國家醫療保健系統必須能夠應對那些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病(例如II型糖尿病)的人,以確保及時獲得教育,篩查,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02

從失去健康到死亡,

我們要面對何種威脅?


早在2015年,《柳葉刀》就曾發表文章稱,全球人口的健康期望壽命增速,和人均期望壽命不匹配。

全球各國壽命排名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通常女性的壽命要比男性高。男性壽命最高的國家是瑞士(81.2歲),女性最高的國家是日本(87.1歲)。中國女性的期望壽命是77.9歲,男性為75歲。


全球各國健康壽命排名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新加坡人的壽命沒有排到全球前三,但卻是享受最長健康生活的國家。


對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的分析,健康期望壽命下降的國家僅有5個,美國是其中之一,另外包括索馬里,阿富汗,格魯吉亞和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壽命延長能給老年人及其家庭,而且能給整個社會帶來機會……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因素:健康。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WHO在《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2016)》中稱,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今天老年人的晚年狀況比其父輩更健康。雖然在過去30年中,高收入國家的重度殘疾率已經下降,但同期內輕度和中度殘疾率並沒有顯著變化。


WHO分析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因素。


首當其衝的是非傳染性疾病。主要為四大疾病所致:


1.心腦血管疾病,1790萬死亡(佔總數的44%);

2.惡性腫瘤,900萬死亡(22%);

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80萬死亡(9%);

4.糖尿病,160萬死亡(4%)。



在中國,前十大威脅分別是:

1、腦卒中(3590 萬,佔60 歲及以上老年人疾病總負擔的27%);

2、惡性腫瘤(3000 萬);

3、缺血性心臟病(2260 萬);

4、呼吸系統疾病(1600 萬);

5、糖尿病(560 萬);

6、心理健康狀況如抑鬱、自殺和老年痴呆症(530萬);

7、高血壓性心臟病(360 萬);

8、跌倒(300 萬)。


隨著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同時存在1種以上的健康威脅。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據統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疾病和殘疾。我國從2011年至2016年,人口總撫養比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殘疾率逐漸上升,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雖有殘疾、慢性疾病等,雖然生命的長度在增加,但是生命質量卻在下降。


03

健康壽命,

更多在於自己


健康期望壽命作為一個測量健康政策的綜合性指標可以作為政府努力的方向。


如歐盟提出從2010年至2020年健康期望壽命提高2年,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發布的“全民健康2020”計劃,明確3種健康期望壽命指標:

良好健康狀況壽命年數、無活動受限壽命年數、無特定慢性疾病壽命年數。


WHO指出,當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有望活到60歲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包括中國在內,各國都在努力應對與年齡相關的各種問題。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但健康壽命,更多在於自己。比如,約80%的心臟病、中風和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過降低主要危險因素,進行預防或緩解的。


必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功能能力,以幫助他們有效管理慢性病和複雜的並存疾病。從本質上講,這些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給個人,其家庭和衛生系統帶來了負擔。


以糖尿病為例,現在,全世界有4.15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並常常帶來改變生命的併發症,例如視力喪失和失明,心血管疾病和截肢。


不幸的是,由於諸如等待專家的漫長等待時間,缺乏對慢性病管理的教育,缺乏適當的篩查和治療的機會以及高昂的費用等因素,許多老年人面臨著更多併發症的風險。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擁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據統計,中國亞健康人群已突破10億,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加上老齡化問題的加重,讓我們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健康問題。


現今,新冠疫情的出現,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重視身體。


每年在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體檢,並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事實證明,這些預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個人的患病風險,降低個人、家庭及國家的醫療開支,更重要的是,其能夠保證更好的中老年生命質量。


對於健康期望壽命,越來越多的學者呼籲關注老年人口的長期健康照顧以及中年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工作,以制定人口的健康優惠政策等方式來減輕人們因慢性病、失能等而帶來的家庭負擔和健康損失。


同時關注全生命週期健康監測,整合可利用的健康數據以及海外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健康期望壽命,全方位保障我們的健康安全。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研究表明,幹細胞技術作為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前沿技術,在治療骨關節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抗衰老等方面效果顯著。因此,幹細胞技術對提高我們壽命及健康預期壽命發揮重要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加,幹細胞活性及含量會逐漸下降,尤其到了35歲以後,幹細胞的數量會急劇下降,從此衰老症狀明顯出現!


我們的壽命比以往更長。但是,我們生活得更好嗎?


研究表明,幹細胞可分泌數百種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起到營養、修復機體損傷的功能,使機體重新獲得細胞的動態平衡,逐漸地恢復相應的功能。


幹細胞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及分化潛能,具有成軟骨功能,能在體內微環境作用下主動遷移至受損部位進行修復重建,並且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炎作用。


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治療多種難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幹細胞技術能夠讓我們可以健康而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