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近日,关于「多地明确延迟停暖不另收费」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小伙伴都表示“羡慕了”、“好酸”……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网友们也纷纷为这样暖心的政策点赞:“一般停暖后会有倒春寒,这是为了大家不因为停暖而生病”、“季节交替,停暖气很容易感冒,疫情当下,还是避免生病的好”。

俗话也说:“农历三月间,最是难熬倒春寒。”倒春寒时,除了感冒高发,冷空气还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每年春季“倒春寒”时节,是急性心梗、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


倒春寒容易引发血栓性疾病


倒春寒,一般指初春时节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3月末、4月初出现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寒潮袭来,气温骤降,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全身的毛细血管收缩,加上缺少运动,血液流动严重受阻,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栓

血栓是什么?打个通俗的比喻,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


如果河道里的泥沙过多、集结成团,就会堵死河道。如果血液里脂肪多、凝血因子多等,血细胞也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血栓堵在哪里,哪里就不通,轻则引起病痛,严重的话还会致死!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血栓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相关资料显示:

全球每 16 秒就有 1 个人患血栓相关疾病

每 37 秒就有 1 个人死于血栓相关疾病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现代人习惯久坐、熬夜,喜欢吃高油高脂的食物,长期不运动,都会导致血液变得浓稠,血液循环减缓,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血栓。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根据发生的部位,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1、动脉血栓

这种血栓就是血块堵在动脉血管中。脑血栓、心脏冠状动脉血栓都是属于动脉系统血栓

脑血管血栓:脑血管血栓可能出现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比如偏瘫、失语、视觉和感觉障碍、昏迷,严重的会致残、致死。

心脏血管的血栓:心脏血管的血栓形成,就是血块进入了冠状动脉,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送医,比如脑血栓在堵塞的几小时内是可以取出来的,出现心梗也需要紧急溶栓,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2、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它的发生率却是动脉血栓的 4 倍左右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在下肢)和肺栓塞两种,它们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是下肢(主要是小腿)肿胀、胀痛、局部发热、有沉重感,并有站立、行走时疼痛不适等。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肺栓塞:出现上述症状若不予以及时治疗,一旦血栓松动脱落,血块可能会沿着血流由下而上,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有学者认为, 80% ~ 90% 的肺栓塞都来源于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时会出现急性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因此,当发现自己单侧腿部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时,这时不要试图按摩、揉捏、跑跳来消肿,要保持静卧,及时送医。


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


中医里有“上工治未病”一说,预防胜于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春季预防血栓性疾病首先要适应寒热变化,注意保暖,饮食上也要有所控制。


以低脂、低糖、低盐为原则,同时尽量避免过于劳累以及熬夜。常做以下几件事,能使血栓风险降低。


1、多运动

《科普中国》曾公布一项数据:每静坐 1 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 10%。久坐时间越长,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越高。

所以,经常久坐的人要及时调整姿势,每隔 1~2 小时就要起身活动一下,可以做做下蹲动作,或者脚踝的屈伸动作(如下图所示)。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这个动作学名叫“踝泵练习”,能通过踝关节的运动来增强下肢的血液流动,从而带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动作要点:双膝自然伸展,双脚用全力勾脚 10 秒钟后,再用全力绷脚 10 秒钟,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

2、常喝水

多喝水,能稀释血液浓度,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一般人体每日补充水分在 2000 毫升左右,建议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每隔 1~2 个小时喝一次水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另外,三餐前 1 小时、晚间就寝前,早上起床后,都要注意喝水。尤其是晨起喝一杯白开水,有助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血液过于黏稠形成血栓。

3、灸两穴

《黄帝内经》提出:“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活血化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经常艾灸特定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我们腿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


艾灸这两个穴位,能调整气血运行,充分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脾胃主管气血的生化,常灸足三里能起到补气活血的效果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三阴交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

艾灸三阴交,可调节脏腑功能、健脾益血


平均 16 秒就有 1 人患血栓!这 3 招教你预防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记得及时增减衣物,做好防范,常运动、多喝水、做艾灸,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在疫情结束时出门尽情“放飞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