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俗语云:“时势造英雄,大浪淘真金。”

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

一.明争暗斗、埋下隐患

李渊称帝后,并没有立功劳最大的李世民为太子,而是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做为唐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在建唐前后,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如谋臣魏征,在贞观年间“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在贞观年间“甚有惠政”,被李建成视为心腹“托以心膂”;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果、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但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认为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有汗马功劳,双方持续明争暗斗,也为最终玄武门之变埋下隐患。

二.权力相争、手足相残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一方面接受谋臣建议,发展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以较为克制的态度对待兄弟之争,努力维护与李世民的关系,尽量避免骨肉相残,但同时他也试图削弱世民势力,以图稳定地位。

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史料记载,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元吉伏护军宇文宝於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魏征作为深受建成器重的主要谋士,也曾建议他尽早除掉李世民,史载:“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但建成没有接受谋害李世民的建议。对此, 魏征事后感叹不已:“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对魏征此言,李世民并未否认。

三.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李建成死时,年仅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有预谋的夺权行为,精心谋划,发动突然袭击。对于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行为,李建成采取稳固其位,逐步削夺李世民权势的策略并得到李渊的支持。李渊自己也为避免二子争斗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二人的努力均未能阻止李世民发动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继承大统后,大封有功之臣,建立凌烟阁,安抚了那些忠心耿耿的下属,同时也收服了一些李渊和太子党的势力,比如李靖、魏征、李孝恭等,对内先后消灭各路军阀,对外大杀四方,开启了"贞观之治"。

宁可兄弟相残,也要发动政变夺权,李世民为何又追封李建成为王?

四.追封李建成为息王

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贞观二年,李世民给兄弟加谥时,回绝了有司给李建成的两次恶谥,最后自定为“隐”,谥意是居位不终,中谥。立庙祭祀李建成,李世民也许隐秘地寄托了对长兄的惭愧,显示自己宅心仁厚,不念旧恶,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