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溺爱孩子的父母,可能最终成为被孩子最憎恶的人,这是为什么?

农在天涯


溺爱就是过分的爱护,怎样为过分的爱护呢?

  1. 孩子想要的,一定满足,孩子没想到的,可能也会想办法满足;
  2. 孩子可以做的,帮助他/她做,甚至不需要孩子参与,父母解决,直接让孩子享受成果。

这样做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1. 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觉——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想要啥就该得到啥,不存在得不到。这不是疯了嘛?

小时候在家里,所有需要有父母来满足,可是当他/她要跨入一个新的群体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学校里,看到同桌有一个漂亮的铅笔盒,就想据为己有,那同学不得告老师吗?

在社会里,想让大家啥事都以自己为先,那别人能和你玩儿吗?能找着男朋友/女朋友吗?

所以,他很可能会感到非常受挫

,这世界为啥和我想的不一样呢?严重的可能就崩溃了,不严重的,就需要在各种人群中重头学规则,但感觉肯定是不好受的,这时可能就会想,小时候,他们为啥要对我那么“狠”呢?!

2. 可能会觉得自己非常懦弱,找不到存在感

父母啥都帮孩子做了,孩子就丧失了学习独立做决定,独立做事情的机会,可是成长不就是要做这些事吗?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得刷出点存在感来,啥事都被父母做了,孩子的存在感从哪来呢?

每一个孩子都要离开家的,当他独自远行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妈呀,翅膀没长硬啊,感觉外面的世界好大,好恐怖,而自己却虚弱到不行。这时还能怪谁呢?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是溺爱却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阻碍孩子成长,甚至是在剥夺孩子存在的权力。


JoannaOO7


溺爱孩子的父母一生都是日子过得过悲可叹的,甚至于到最终还被子女恨死,还认为自已对子女那么好,为什么得不到子女说一句好,到死都不知道自已过份的溺爱孩子,是害了孩子的一辈子。

记的我读小学的时侯,有一个男同学,他上有四个姐姐,家里就他是儿子,父母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反对就是父母对他是有求必应,可以说在班上是一霸,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怕他,有一次那个男生又无理取闹,跟同桌打架。老师就批评了他,并罚他背一课书。结果那男同学马上就哭回家,不一会儿,他妈妈就来了。什么都没有说,走过去就打了老师一巴掌,后来经过校长了解,是那男生的错,校长对家长说要么向被打的老师道谦,要么你家的孩子不要读了,后来家长乖乖的向老师道了谦。

当年的那个同学,现在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光棍汉,还经常打骂父母,说父母没有本事。害的自已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我觉得那个男同学能走到今天的这种地步,自已也有责任,尤其是父母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雪山顶上的兰花草


对孩子溺爱是要不得的,娇子如杀子。我的表叔家住农村,结婚以后一连生了三四个闺女。在农村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他不生个男孩儿誓不罢休。第四个孩子终于生了个带把的,把我表叔一家高兴的晚上睡觉都想笑,揣在怀里怕跑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关心的无微不至。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把孩子当成宝贝疙瘩,把闺女看成土可垃,好吃好穿是孩子的,脏活重活是闺女的。孩子从来不让干活。孩子长大以后表叔给他娶了个媳妇,结婚不久,媳妇嫌他忧手好闲,好吃懶做,吃喝嫖赌不正干离他而去,至今光棍一条。表叔表婶看他这样不成器,就吵他骂他,他还给表叔表婶动拳头,还把表叔表婶赶出家门住到表婶的娘家。这都是溺爱惹得祸。现在表叔婶醒悟了,觉得溺爱错了,但已为时已晚。


老王10670


  • 这个观点我很认同,现在孩子生的少,多数父母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却常常在爱与管教之间失去了平衡。

父母常会不自觉地过度关注孩子,过度为孩子排除万难,什么事都替他做好,太容易满足各项需求。

  • 看过这样一新闻,一个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把她的孩子养大了,无论她生活怎么艰辛,都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让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孩子的需求她真满足不了,她很内疚,对孩子说对不起。可是换来的却是一把刀刺向了她。这为妈妈最后死在了她最爱的儿子手里。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溺爱。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面对一切。


在雨中前行6


有人说溺爱孩子的父母,可能最终成为被孩子最憎恶的人。这是为什么?

惯子如杀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特别是今天这个新时代,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孩子少,家家都把孩子当宝贝看待,孩子想吃啥好吃的就去买,想玩啥就玩啥,孩子要星星,大人不敢给他她月亮。从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说一不二的坏毛病。长大后上学读书的时候在同学中都是一霸,各个同学都怕他她。因为家里人宠着他她,所以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用心,三天两头就况课,贪玩,玩手机玩游戏成了孩子的重要玩具。玩游戏玩得连饭都不想吃,饿了就吃另食小食品。就现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学好的。

因为孩子长期贪玩成了坏习惯了,再一个是孩子的性格也随着变得蛮横不说理,谁的话都不听,随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最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就舍不得说,舍不得教育,更舍不得打,一错再错,将错就错,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是个没有才华的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情的。贪婪的习惯,粗暴的性格,蛮横的性情。这些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是很大的影响。年轻人正是成长时期,也是开始走向社会实践的时期,更是创业阶段,工作飞黄腾达的时代,年轻人如果被父母溺爱成了没有才华又没有能力,干啥干不了,这样的年轻人肯定是责怪他的父母,怨恨他的父母没有把他教育成人,造成今天这样的后果。这就是被溺爱的孩子恨恶他父母的原因。


尊重情感的爱



公正永生


我倒认为,受父母过度溺爱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不懂得孝顺,但也不至于憎恨父母。而那些长大最憎恨父母的孩子,却多数是曾被父母狠狠打骂过几次的孩子。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当,孩子犯错后父母采取棍棒教育,但孩子並不懂得父母是恨铁不成钢,他们内心十分抗拒牢记于心,始终不肯原谅父母。因此说,孩子 长大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溺爱;在孩子记事后切忌采取过度的惩罚手段。如果逼不得已惩罚了孩子,一定要向他说明原因。


原上草86


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很科学,但却是一个比较大的可能的。

溺爱孩子不如说是无底线的认同孩子,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对错是非观,如果家长总是以尊重孩子的理由来行放任孩子之实,孩子在生活中是不可能习得自信的,虽然全家人都听他的,这正是一个大家都会被误会的场景,你越听孩子的,孩子越自卑越无力,只有让孩子感觉到有力量的家长,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信。这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你越听孩子的,孩子自然越焦不起家长,成为最憎恶的人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是你们宠他成这样的,她分得很清楚,外人是不会对他无底的。宠子如杀子,中国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但就是有很多家长不信邪。


造梦小兵


对孩子要痛爱,不能溺爱。痛爱是忍痛的爱,溺爱是随就的爱。迁就随流,必将后愧。


光伏鱼家


总有一天父母会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