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非美貨幣瀑布式下跌 世界性疫情令出口企業融資鏈急尋“解藥”

新冠疫情的發展也使得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當中。

3月18日晚,美股再次熔斷,上演了一出10天內4次熔斷的驚天劇情,全球股市普遍暴跌,風險偏好基本消散,也會給中國的出口帶來極大變數。

但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卻出現大幅度上漲,帶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兌美元匯率紛紛出現較大貶值。

3月19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均大跌超過500基點。其中,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幅度超過800點,匯率最低貶值至7.16附近;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幅度超過500點,已經跌穿7.1,創下2019年11月以來最低。

此外,被視為避險貨幣的日元也出現貶值,自3月9日以來貶值幅度接近7%。澳元兌美元今年已經貶值超過20%,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跌幅較為明顯;新西蘭元兌美元年內貶值15%;美元兌南非蘭特逼近18,如果美元/蘭特漲至17.91蘭特以上,那麼將是新南非蘭特匯率的歷史新低;英鎊兌美元貶值接近13%, 目前英鎊兌美元GBP/USD已經跌至1.155,創1985年以來新低。

非美貨幣大幅下跌

3月9日後,美元指數從95附近一路上漲,突破100大關,十天內美元指數漲幅超過6.5%。截至記者發稿,美元指數已站穩101高位,最高報102.03,為2017年2月以來新高。

為何美元指數突發暴漲?

多位國際金融領域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情況原因為,一是美元本身就是強勢貨幣,在歐洲疫情蔓延後,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前景悲觀,風險偏好幾近消散;二是美股暴跌導致基金贖回、爆倉,流動性需求猛增,導致美元出現流動性緊缺。

一方面,作為強勢貨幣,美元具有天然的避險優勢,尤其是在歐洲成為新冠疫情新中心,而歐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之一,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悲觀也帶動美元指數大漲。歐元兌美元匯率連續多日下跌,從3月9日的1.145左右跌至如今的1.08附近,十天內跌幅接近5%。

另一方面,近期美股大跌導致的基金贖回、爆倉、追加保證金等,帶來了美元流動性的緊張。“美元指數大漲主因是美元最近面臨流動性短缺問題,但這隻屬於技術因素,美元終將要走弱。”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發文表示。

瑞銀分析稱,在市場震盪期間,環球企業仍然需要美元來應付流動性需求,美元需求仍然存在。只要美元短缺問題沒有得到全面解決,甚至一旦惡化,都會引發美元上漲。然而,多國央行已注意到美元流動性趨緊的狀況,美聯儲上週先進行1.5萬億美元的回購操作,昨天(3月18日)進一步跟五大央行(歐元區、英國、日本、加拿大及瑞士)加強美元掉期安排。“相信美聯儲在未來數週會跟更多央行達成合作,滿足海外地區的美元需要。因此,當美元流動性穩定過來,美元就很可能失去支持。”

興業研究郭嘉沂團隊發佈的研究報告表示,雖然人民幣被動貶值,但相對其它非美貨幣仍然十分抗跌。2月下旬持續至今的股市和原油價格暴跌是美元流動性枯竭的導火索。目前美聯儲加大的回購協議投放力度,並推出了CPFF和PDCF兩項流動性措施,但政策效果存疑。在美聯儲有效化解流動性緊張之前,美元指數繼續保持高位,人民幣承壓帶來結匯機會。待美元流動性緩解而海外疫情尚未出現拐點,人民幣資產仍具備相應吸引力,使得人民幣升值,因而無需恐慌性購匯。

訂單取消、減少頻現,疫情擴散下出口堪憂

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馬來西亞等多國宣佈暫停開放邊境,實行“封國”,美國也宣佈停飛歐洲,並關閉美加邊境。

面對世界範圍內疫情的擴展,多位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負責人都表達了對業務發展擔憂。“新冠疫情對進出口業務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平臺下很多企業都面臨訂單取消、減少、延遲,乃至無法聯繫到採購商的困境,這是我從事外貿30年來首次見到全球一起’感冒’。”寧波中基集團副總裁應秀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多數企業手裡的訂單隻到5月份,5月份之後的訂單,幾乎都沒有了,而且歐美亞多數國家都剛採取了封城、封國的強硬措施,我們貨物運輸也出現了困難。”

杭州某從事紡織品進出口的企業負責人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給企業業務有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企業面對世界性疫情也是無計可施,已經決定停止擴充產能,還未復工的員工可能暫停返崗,儲糧自救。

“1月、2月國內的疫情雖然對企業的發貨時間和流動性造成了影響,但並未影響信心,我當時堅信中國疫情可以很快控制住,2月中旬我們都陸續復工了,2月還因為復產率不高不能按時發貨聯繫過採購方,希望推遲發貨時間,當時採購商大多同意了。但沒想到,到了3月形勢發生了明顯逆轉,我們復工倒是準備好了,但境外多國疫情幾近失控,眾多采購商尤其是歐洲採購商都要求推遲發貨,部分採購商還取消、減少了訂單 ,我們貨物困在手裡,企業承受著工資、房租、庫存、資金流轉都多重流動性壓力。”該負責人表示。

應秀珍介紹,目前進出口企業的壓力很大,已出現擔憂情緒,十分希望在保險、流動性方面得到一些支持。“我一是建議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可以多開發完善一下出口保險,尤其是履約類保險;二是希望銀行可以多提供一些流動性支持,在擔保方面可以政府、銀行、企業多方共擔。”應秀珍表示,目前我們公司平臺下的企業很多都面臨訂單取消、減少的問題,但產品已經生產出來了,可是因為國外疫情暫時無法發貨回款,資金週轉也出現困難,那麼被取消的部分可否考慮採取履約保險的形式?實際上,疫情畢竟是短期後,我預計履約保險最後賠付其實不會太多,但卻可以讓企業進行更充分的成本風險考慮,為企業樹立信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