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能不能装在坦克上,当坦克炮用?

Sabot穿甲哥


舰炮装在坦克上是正常的,从理论上来说舰炮和坦克炮都属于加农炮范畴,只要是舰炮口径不大,通过适当的改造可以安装到坦克装甲车辆的炮塔座圈上就行,图片上就是意大利“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该炮是用著名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为炮塔,德国“豹1”为底盘组合在一起的,从理论上说也是坦克,“奥托.马蒂克”自行高炮炮口初速900米/秒、最大射高6000米、射速90~120发/分钟,配备多种炮弹,使用雷达/光电器材自动跟踪瞄准,它是目前对抗武装直升机和低空战斗机的有效武器,而且平射可以消灭步兵战车,是一型先进的装备,如果它要是穿越到二战时期,完全可以消灭T–34、谢尔曼、黑豹...这类当时先进的中型坦克。

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是目前世界上装备量最多的的中型口径舰炮,有约1000艘左右的舰船装备过该炮和其改进型,该炮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射速高、海况适应性好、配备弹种多...等特点,深受各国海军喜爱,所以装备量很大,有舰炮界的AK–47之称!

由于武装直升机的兴起,现代陆军机械化部队受到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为了应对武装直升机的威胁,各武器制造大国都研制了23~40毫米小口径自行高炮,伴随机械化部队行军,用于抗击突然出现的武装直升机...但是,武装直升机所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射程越来越远,已经可以在小口径高炮的射程外发射...这使得小口径自行高炮应对武装直升机时显得力不从心,急需研制射程更远的中型自行高炮来应对。
意大利“天龙座”76毫米轮式自行高炮,其主体仍然是“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57~76毫米属于中等口径舰炮,炮管更长达到了60倍口径以上,膛压更高、射击弹道更加的平直,有效射程4500~6000米,可以更好的对抗携带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并且配备了不下10个弹种,不但可以消灭武装直升机,甚至可以拦截巡航导弹或者精确制导航弹。

目前中型口径自行高炮兵没有普及,除了大国陆军的所谓威胁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外,价格昂贵也是关键,这种自行火炮的售价甚至比一辆高性能的主战坦克都昂贵,完全是“贵族”装备,在大国暂时不需要,小国买不起的情况下没有大面积的装备。
无独有偶,舰炮可以装备在坦克上面,坦克炮也可以安装在军舰上,苏联和美国都干过这事儿,图片上苏联内海(内河)海军的炮艇上就安装了一个T–55坦克的炮塔。



而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的“内河舰队”也有安装了M–48坦克炮塔的炮艇,苏联的内河炮艇使用情况不得而知,但是美军的坦克炮艇在越南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小,M–48坦克炮是105毫米,通过改造可发射任何105毫米口径的炮弹,加之厚重的炮塔防护能力,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炮台,对越南游击队威胁较大。

武器的发展要根据战场的需要,而不是拘泥于形式,舰炮非得军舰才能使用...同时,外观好看、价格昂贵、靶场性能好的武器不见得就是好武器,而适应战场环境、性能可靠结实耐用的武器才是好武器。


皇家橡树1972


如果题主说的只是是把舰炮的身管用在坦克炮上,在坦克发展史中就有太多或成功或不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很多坦克世界玩家都很熟悉的SU-100Y自行火炮,就把海军驱逐舰的B13型130mm主炮塞进了T100实验重型坦克的车体里,还装上了850马力的GAZ-34-BT型鱼雷艇发动机,可谓全身上下都是海军的气息。

但如果题主指的是把舰炮身管连同整套供弹、伺服、火控系统都塞进一个坦克底盘和炮塔里,那么这将是坦克不可承受之重。

也就是说,舰炮上岸早已有之,但搬上坦克的仅仅是舰炮的身管部分,而不是整个舰炮系统。

那么借这篇文章,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舰炮上坦克的典型例子,并浅谈一下将舰炮改装为坦克炮使用,优劣几何。

舰炮改坦克炮的成功典例:铁幕之矛——D10T型100mm坦克炮

↑T-54/55型坦克,数十个改型的总产量超过十万辆,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坦克。中国引进仿制的59式中型坦克更是无数中国军迷心中的图腾。关于T-54系列的性能和故事,我觉得已经无需在此赘述。

但相信很多读者朋友并不知道,T-54的D10T型100mm坦克炮和SU-100坦克歼击车上的D10S,都改装自苏联红海军的B34型100mm舰炮。



↑一门海岸炮版本的单管B36型100mm舰炮,现在陈列于华沙的波兰陆军博物馆。

T-54坦克D10T主炮的身管直接取自B36型100mm舰炮。但和改为坦克炮的D10T不一样的是,舰炮版的B36在舰炮中属于口径较小者,常充当大中型舰艇的副炮,负担的更多是舰艇的防空、护卫任务。因此B36除配有普通高爆榴弹外,还配有专用的照明弹、对空弹。而作为坦克炮的D10T则需要配备被帽穿甲弹等反装甲弹药。



↑在基洛夫号重巡洋舰上充当舷侧副炮的B36型100mm舰炮,摄于1937年。但最初的D10T坦克炮除了与B36舰炮共用相同的身管和炮尾外,其余的观瞄、火控、俯仰等子系统都是围绕T-54坦克重新设计的。而且在T-54系列坦克数十年的服役生涯中,D10T经过了多次改进。因此最终版本的苏联100mm坦克炮,实际上已经和B36关系不大,而成为了一个自成体系的100mm坦克炮科技树。

↑关于B36型100mm舰炮,小编认为有一点值得一提。我国的79式100mm双管舰炮实际上与80年代引进的法国100mm紧凑型舰炮关系不大,反而是以B36型100mm舰炮身管为基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型自动化舰炮系统。我国的052型驱逐舰、053H型护卫舰,装备的都是这款双100舰炮。图为052级驱逐舰首舰112号哈尔滨舰。

所以可以说,B36型舰炮本身名声并不大,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坦克炮版本成为了一代经典。

关于将舰炮改装为坦克炮的一些看法



↑在线膛坦克炮时代,舰炮和坦克炮的共同点还是颇多的。由于海战双方距离往往较远,舰炮需要较长的射程。而坦克炮需要击穿厚重的敌方坦克装甲,也需要弹丸有较高速度。而这都要求火炮具有较大的倍径比、较大的弹丸初速度,这也是大部分坦克炮和舰炮的共性特征。

或者可以这样说,在线膛炮坦克时代,坦克炮和舰炮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只不过是把大同小异的火炮装在了不同的平台上、遂行不同的任务而已。


↑但到了1960年代之后,随着坦克防护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大国对坦克炮穿甲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此时线膛坦克炮通过提升火炮口径、延长身管、增加发射药量来提升弹丸质量和速度的进步空间已经不大。

滑膛炮作为坦克炮,虽然弹丸稳定性较线膛炮差,但能给弹丸带来更大的速度。而且滑膛炮弹丸飞行稳定性差的问题,能通过添加尾翼稳定的办法来解决。



↑因此在1960-1970年代,东西方阵营都纷纷研发出了自己的滑膛坦克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坦克炮和舰炮分道扬镳,成为了从结构上就有本质差别的两种火炮。

所以说,如果将今天的舰炮身管改装后装上坦克,早已不能适应坦克炮高初速、高强度、高膛压的性能要求。

↑说个题外话,在二战期间还存在大量将高射炮改装为坦克炮的典例。比如德国虎式、虎王的88mm坦克炮分别源自Flak18和Flak41型高射炮;美国M26重型坦克的90mm主炮也是取自陆军现成的90mm M1型高射炮。

高射炮改坦克炮,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舰炮上岸也是类似的——高射炮身管长、初速高,契合坦克炮的性能要求。

关于将舰炮系统装上车辆底盘的一些看法



↑一个完整的舰炮系统并不只有甲板上的炮塔和火炮,还包含了甲板下的诸多装填、火控、伺服系统。而且舰炮为追求比陆炮更高的射速,往往装有较复杂的装填、冷却机构,整个舰炮系统的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

↑正在吊运安装的MK-45型127mm舰炮,可见其在甲板下的伺服机构。MK-45型舰炮的127mm身管重量只有1665kg。但若把整个炮塔、伺服机构算进去,系统全重超过24吨。而且,MK-45在舰炮系统中就是以重量轻 、结构简单著称的。要知道,今天全重60吨的主战坦克,其炮塔全重都不超过25吨,且坦克炮塔的防护水平要比舰炮炮塔好得多。





↑052D级长沙舰上的国产130mm单管舰炮射击,最大爆发射速可达1.5秒/发。这就对火炮的冷却、供弹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现代舰炮系统由于主要担负防空任务,都拥有30发/分的单管爆发射速。这就需要一套很复杂的自动化装填系统和身管冷却系统,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大的结构体积和质量。而且,驱动如此复杂、沉重的系统,又势必需要相当强劲的伺服系统和电力供应。

以图中的AK130双管130mm舰炮为例,系统全重超过90吨,是今天西方主战坦克全重的150%,是俄式主战坦克的两倍多。把如此庞大复杂的舰炮系统塞进坦克底盘里,难度可想而知。

将中口径和小口径速射舰炮系统装上车辆底盘的实际尝试

我们刚才讨论的,都是127mm级别的舰炮系统,当然这种装在数千吨军舰上作为主炮的系统,要装在几十吨的坦克上难度的确很大。但如果是76mm以下的中口径、小口径速射舰炮系统,的确是能装在车辆底盘上的。比如图中的意大利鹞鹰级导弹艇,排水量也不过62吨,却也能安装一座76mm舰炮。


↑一座奥托76mm紧凑型速射舰炮,即便是连同供弹、伺服系统和全套弹药,总重也只有8520kg。由图可见,其炮塔座圈直径也只有不到2.1m,比今天绝大部分坦克的炮塔都要小。

而且现代76mm自动舰炮的最大射速一般都能达到120发/分,还可以发射编程弹药等先进弹种。


↑由于76mm炮的有效对空射程达到7-9km,超过当时武装直升机反坦克导弹4km左右的最大射程,近炸引信也能有效对付遂行近距支援的慢速固定翼攻击机。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将76mm舰炮搬上车辆底盘,替代近程防空导弹承担野战前线防空任务。

例如图中的意大利奥托76mm自行高炮,就是将一套76mm速射舰炮连同雷达、火控系统,搬上了OF-40主战坦克的底盘。而且由于自行高炮不需要很好的装甲防护水平,奥托76mm自行高炮的战斗全重得以控制在45吨左右,保有了较为良好的机动性,能伴随野战装甲部队机动部署。

但最后,奥托76mm自行高炮还是由于性能不及新式导弹、系统过于复杂可靠性欠佳等原因,最终下马,没有装备部队。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批轮式底盘的76mm自行高炮系统,比如意大利延续奥托76mm自行高炮技术推出的天龙座76mm轮式自行火炮(上图)和我国在珠海航展展出的AS-2型76mm轮式自行火炮(下图)。这二者的火炮系统都来自本国的76mm舰炮系统。

↑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将海军小口径近防炮搬上车辆底盘的实践。比如美军将密集阵搬上M977重型卡车底盘的C-SAR高炮系统,和我国的陆盾系列自行高炮系统。不过,这些高炮系统多是用作要地防空(比如机场、重要设施和建筑)的最后一环,主要用以防御迫近的敌军导弹、火箭弹、迫击炮弹等。

这些装在轮式底盘上的舰炮系统已经和本文把舰炮装上坦克的主题相差甚远,在这里点到为止,不做进一步介绍。

综上,把舰炮本身稍作改进作为坦克炮使用,的确有许许多多的实例。但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把整个舰炮系统搬上坦克底盘,实属剑走偏锋之举。个人认为,即便是今天宣传得风生水起的76mm自行防空炮,同样也遭遇来自传统小口径高炮和地空导弹的两面夹击,很可能最后也只能沦落为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之作。

武器装备,不仅性能要好,更要把正确的装备,装在正确的平台上,以正确的用途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Sabot穿甲哥


能啊,完全可以,千万别忘了坦克这玩意最早就是海军搞得“陆地巡洋舰”,最初的坦克不装舰炮装什么?早期坦克炮其实就两个主流,舰炮上岸,还有高射炮平射。原理嘛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因为这两种火炮相对更为成熟,而且均属于弹道平直的加农炮行列,初速高,弹道性能好,侵彻力也够好,只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就能够很好的适应坦克的要求。

下面铁匠君随便举个例子好了:

首先大家经常玩《坦克世界》的都知道苏联重坦的最后骄傲IS-7重型坦克,它本身出现的时候就是在等122mm M62T2坦克炮,但本身出现的时间不对,M62T2坦克炮的研发又一直陷入僵局,所以干脆就直接把海军用到的B-13型130毫米舰炮改了改之后搬运来了。B-13舰炮本身就是我国海军第一代驱逐舰:6607型驱逐舰的主炮。

其实关于B-13舰炮的改装到坦克上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苏联在1940年的时候就搞过完全照搬的SU-100Y坦克歼击车,舰炮基本上不动就直接搬运来了,不过效果不咋地,主要是这玩意完全照搬的话火炮的后坐行程太长,导致火炮自动机过重,所以干脆后期就做了相应的改进,改成了C-69加农炮,再改改之后就是IS-7坦克用到的C-70坦克炮了,其实本质上他跟B-13舰炮没多少区别,只是在B-13舰炮的基础上增加了炮口制退器,炮尾缩短了自动机后坐行程,然后加上了一个半自动装弹机而已。

再到了后期,T-54的D-10T坦克炮其实也是从苏联海军的100mm S-34舰炮上改进而来的,本质上与S-34没多大区别,不过既然有人已经提到了那么铁匠君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铁匠工坊


火炮技术是相通的,况且别忘了坦克是英国海军搞出来的陆战武器,在一开始装炮的坦克上装的就是海军的小型火炮。
T-54/55的100毫米主炮就是从舰炮改过来的。

舰炮和坦克炮都是属于加农炮范畴,对火炮的要求也类似,都是要求初速高,弹道低伸,所以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尤其是那根炮管。


小口径舰炮现在主要的作用是放空,口径太小了,用作坦克主炮威力不够。
76-127毫米是军舰主炮的主流口径,现在坦克炮的口径是120/125这个级别,不过舰炮的活儿比坦克炮多的多,很多时候舰炮要干榴弹炮的活儿。

不过现在由于坦克的主炮大部分是滑膛炮,没有膛线,而舰炮现在所需要执行的火力轰击任务远远要比坦克复杂,所以舰炮还都是线膛炮。同时,坦克火炮对于体积和重量的限制远远要比军舰高,就算是舰炮也是需要重新设计炮架等一系列伺服机构才能安装到坦克上,况且现代的舰炮都是自动装填,那一套输弹系统都是藏在几层甲板下边,不可能直接用在坦克上边。
舰炮的炮塔下边还有的是东西,整套系统的重量比坦克都要重,这还是现在舰炮口径已经缩小了。要是战列舰,一个炮塔就有3000吨,一根炮管都比一辆坦克重。



红色手电筒


我奥托有话要说


爱好HiFi的达瓦里氏


个人理解,主要受到坦克功率,空间,质量这些这些主要因素制约,舰炮是不可能安装到坦克上使用的,因个人理解肤浅,具体不展开讨论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