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血必淨使用啟示:祛瘀解毒,中醫的“清道夫”法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過程,血必淨,因其臨床療效突出,證據基礎紮實,得到了廣大中西醫臨床呼吸和重症專家的認可及推薦,所以截止至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血必淨注射液仍作為其中治療的代表藥物。


血必淨,中成藥裡的“清道夫”

我們看下血必淨注射液的成份,它是由 紅花、赤芍、當歸、川芎、丹參等藥物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芍藥苷、川芎嗪、丹參素、紅花黃色素 A、阿魏酸等。方中的當歸可行活血化瘀功效; 川芎、丹參、紅花別起到活血祛瘀、涼血消癰、活躍通經之功效。


現代藥理學認為,血必淨治療的機制包括:

①保護血管內皮細胞;

②抑制炎症反應表達;

③改善微循環;

④抑制細胞因子釋放。因為血必淨這樣的機理作用,所以它除了在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系統疾病如膿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急性胰腺炎、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等也應用廣泛。

新冠肺炎血必淨使用啟示:祛瘀解毒,中醫的“清道夫”法

曾有研究者通過對中國知網發表的關於血必淨注射液循證評價及不良反應的文獻進行綜述,結果發現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必淨注射液,能提高對以上疾病的治療效果。


為什麼這個中成藥能對眾多疾病起到很好治療作用呢?中醫學認為,這些疾病的發生,都是病理產物如痰溼淤等的堆積導致邪氣鬱閉,鬱則致淤,而治療的關鍵在於需疏通經脈、活血化瘀,令經脈通暢。

新冠肺炎血必淨使用啟示:祛瘀解毒,中醫的“清道夫”法


化瘀解毒,中醫的“清道夫”法


什麼是“瘀”?“瘀”字最早出於《楚辭》“形銷鑠而瘀傷”,《說文解字》曰:“瘀,積血也”。從字面來理解,瘀血者為“瘀之血”,血瘀者乃為“血之瘀”。我們知道,瘀,是中醫病理產物的一種,但其他痰溼等病理產物,或流溢於血脈,或走注於經隧、充塞於清竅,或泛溢於肌膚,或鬱阻於臟腑肢節,也會導致瘀。血瘀是氣滯、氣虛、陰虛、陽虛以及外傷 所致的血運失常,血行滯緩,但尚未到凝滯不動的程度,是瘀血的前期狀態。


國醫大師張學文認為血瘀證病因複雜,主要有虛、寒、熱、燥、情志內傷、膏濁痰溼、外傷、出血等。瘀血形成後常出現氣血虧虛、氣機鬱滯、痰飲與水腫、化熱釀毒、藏腑經絡失調等病理演變。從微觀上而言,在血瘀證的形成過程中, 血液成分的變化導致了炎症反應、 血管內皮細胞改變、 血脂改變、 血栓形成, 進而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進一步損傷血管。 所以很多西方醫學所命名的疾病,都有可能有中醫學裡所說的淤的產生。

新冠肺炎血必淨使用啟示:祛瘀解毒,中醫的“清道夫”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醫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法則之 一。不同疾病與發展階段,活血化瘀的手段有不同。


陳可冀將活血化瘀藥物分為3類:和血、活血、破血類藥物。


和血類藥物有當歸、牡丹皮、丹參、生地黃等養血、調和血脈;


活血類有川芎、蒲黃、紅花、劉寄奴、五靈脂、鬱金、三七、穿等活血、行血通瘀;


破血類有大黃、水蛭、虻蟲、三稜、莪術、乳香、沒藥等破血消瘀,作用峻猛。


常用活血化瘀法主要有止血祛瘀、生新祛瘀、理氣祛瘀、軟堅祛瘀、散寒祛瘀、清熱祛瘀、通經祛瘀、消腫祛瘀、滲利祛瘀、扶正祛瘀等幾種方法。


近年來, 對血瘀證的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 已開 始從神經、 內分泌、 免疫調節(NEI)方面進行血瘀證形成機制的綜合性研究工作, 並且運用基因芯片技術從基因水平 探索血瘀證的形成機制。期待中醫藥的活血祛瘀法能更廣泛科學地用於現代臨床,提高臨床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