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血必净使用启示:祛瘀解毒,中医的“清道夫”法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过程,血必净,因其临床疗效突出,证据基础扎实,得到了广大中西医临床呼吸和重症专家的认可及推荐,所以截止至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血必净注射液仍作为其中治疗的代表药物。


血必净,中成药里的“清道夫”

我们看下血必净注射液的成份,它是由 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芍药苷、川芎嗪、丹参素、红花黄色素 A、阿魏酸等。方中的当归可行活血化瘀功效; 川芎、丹参、红花别起到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活跃通经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认为,血必净治疗的机制包括:

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②抑制炎症反应表达;

③改善微循环;

④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因为血必净这样的机理作用,所以它除了在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系统疾病如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等也应用广泛。

新冠肺炎血必净使用启示:祛瘀解毒,中医的“清道夫”法

曾有研究者通过对中国知网发表的关于血必净注射液循证评价及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提高对以上疾病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这个中成药能对众多疾病起到很好治疗作用呢?中医学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都是病理产物如痰湿淤等的堆积导致邪气郁闭,郁则致淤,而治疗的关键在于需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令经脉通畅。

新冠肺炎血必净使用启示:祛瘀解毒,中医的“清道夫”法


化瘀解毒,中医的“清道夫”法


什么是“瘀”?“瘀”字最早出于《楚辞》“形销铄而瘀伤”,《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从字面来理解,瘀血者为“瘀之血”,血瘀者乃为“血之瘀”。我们知道,瘀,是中医病理产物的一种,但其他痰湿等病理产物,或流溢于血脉,或走注于经隧、充塞于清窍,或泛溢于肌肤,或郁阻于脏腑肢节,也会导致瘀。血瘀是气滞、气虚、阴虚、阳虚以及外伤 所致的血运失常,血行滞缓,但尚未到凝滞不动的程度,是瘀血的前期状态。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病因复杂,主要有虚、寒、热、燥、情志内伤、膏浊痰湿、外伤、出血等。瘀血形成后常出现气血亏虚、气机郁滞、痰饮与水肿、化热酿毒、藏腑经络失调等病理演变。从微观上而言,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 血液成分的变化导致了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改变、 血脂改变、 血栓形成, 进而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进一步损伤血管。 所以很多西方医学所命名的疾病,都有可能有中医学里所说的淤的产生。

新冠肺炎血必净使用启示:祛瘀解毒,中医的“清道夫”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法则之 一。不同疾病与发展阶段,活血化瘀的手段有不同。


陈可冀将活血化瘀药物分为3类:和血、活血、破血类药物。


和血类药物有当归、牡丹皮、丹参、生地黄等养血、调和血脉;


活血类有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等活血、行血通瘀;


破血类有大黄、水蛭、虻虫、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破血消瘀,作用峻猛。


常用活血化瘀法主要有止血祛瘀、生新祛瘀、理气祛瘀、软坚祛瘀、散寒祛瘀、清热祛瘀、通经祛瘀、消肿祛瘀、渗利祛瘀、扶正祛瘀等几种方法。


近年来, 对血瘀证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已开 始从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节(NEI)方面进行血瘀证形成机制的综合性研究工作, 并且运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 探索血瘀证的形成机制。期待中医药的活血祛瘀法能更广泛科学地用于现代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